夜間盜汗是怎麽回事?這個問題問的好,今天就給家長介紹小兒盜汗有哪些原因?為什麽?
什麽是小兒盜汗?壹般將小兒在睡眠中的出汗多稱之為“盜汗”,即孩子入睡後出汗異常多,醒後不再出汗為特征的壹種情況;我們把小兒盜汗分為生理性盜汗和病理性盜汗。
壹般5歲以下的孩子多見小兒盜汗的癥狀,因為此年齡段孩子生長發育是最旺盛的時期,而且小兒的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尤其基礎代謝率高,如果營養供應趕不上發育的需求,就很容易出現盜汗現象。
小兒盜汗的分型有哪些?我們可以根據小兒盜汗的表現,出汗量以及是否存在並發癥,將其分為輕、中、重度三種類型。
輕度盜汗:夜晚孩子在睡覺時,稍微多蓋壹點被子,就會出汗,但是汗量不多,出汗主要在頭部和後背部,醒來後就沒有出汗現象,壹般情況下,輕度盜汗孩子無其他不適。
中度盜汗:出汗較輕度盜汗量多,孩子入睡後不久,出汗就會相對較多,在孩子頭部可見慢性的汗珠,有時會使衣服浸濕,但醒來之後就不再出汗。
重度盜汗:孩子在睡覺時並沒有蓋太多東西,但入睡就會出現滿身大汗甚至大汗淋漓,衣服和被褥全部浸濕,醒來後經常有口幹舌燥、心情煩躁,如果再次入睡依然會大汗淋漓。
輕度與中度小兒盜汗,多為生理性“盜汗”,壹般註意護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重度小兒盜汗多數是病理性盜汗;比如小兒糖尿病、尿崩癥等,壹般重度小兒盜汗的汗液中有鹹味及汗臭味、爛蘋果味,日常生活中伴有頭暈、尿色深、大便幹燥、疲乏不堪、體型消瘦等情況的出現。
小兒生理性盜汗的常見原因是什麽?嬰兒出汗生理:年齡越小,出汗越多,皮膚薄,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自主神經調節功能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
環境溫度高:室內溫度過高,悶熱。捂熱:孩子睡覺衣服和被子蓋的過多,很多家長總害怕孩子睡覺受涼,給孩子蓋得太多太厚,孩子的體溫調節中樞不穩定,汗液分泌多,出汗就多。
睡前活動量大,或過多食用高熱量食物。孩子晚上睡覺出汗,大部分是壹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壹般來說,家長們根據這些常見因素進行調整,小兒生理性盜汗出現的概率會明顯降低。
小兒病理性盜汗的原因是什麽?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初期的典型表現,即盜汗、易驚、夜間睡覺不安及煩躁哭鬧;隨著病情加重,出現顱骨軟化、方顱、雞胸、X型腿等等骨骼改變。
小兒肺結核或結核性腦膜腦炎,結核最初的癥狀就是盜汗、乏力、持續低熱及消瘦,伴有咳嗽、頭痛、嘔吐等表現。
其他如低血糖、糖尿病、瘧疾、甲亢、鉛中毒等等病理性因素也可能會導致小兒出汗,但這些疾病發病率低,但是,家長也要註意過程孩子除了盜汗多外,其他主要癥狀,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如何護理小兒盜汗?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盜汗,護理是十分重要的。發現小兒盜汗,家長要及時用幹毛巾給孩子擦幹皮膚,將出汗的衣服換洗,避免孩子受涼感冒。
註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鹽分,出汗多有口渴等脫水表現,可以口服補液鹽,或生理鹽水及葡萄糖、目的是糖促進水和鹽的吸收。
愛盜汗的孩子,被褥要經常晾曬,充足的陽光可以加熱幹燥,還有消毒殺菌的作用。愛盜汗的孩子,平時應多吃高蛋白和蔬菜類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如果發現病理性盜汗,壹定要到醫院檢查,明確疾病診斷,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