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法國葡萄酒文化史

法國葡萄酒文化史

法國葡萄酒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臘人來到法國馬賽,帶來了葡萄樹和葡萄栽培技術。公元前51年,愷撒征服高盧,這裏開始了正式的葡萄種植。隨著葡萄種植區不斷向北方擴展,波爾多和勃艮第在3世紀開始為供不應求的葡萄酒市場釀造葡萄酒。6世紀,隨著教會的興起,對葡萄酒的需求急劇增加,富人對高品質葡萄酒的需求加速了法國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在中世紀,葡萄酒已經發展成為法國的主要出口商品。

從65438年到0855年,拿破侖三世執政。國王三世想借法國巴黎世博會1889的機會,向全世界推廣波爾多葡萄酒,想讓全國各地的葡萄酒都來參展。因此,他要求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籌備壹個展覽,介紹波爾多葡萄酒,並對波爾多酒莊進行分類。這無異於捅了馬蜂窩,因為那些酒廠都是自以為是,但贏家只能有壹個。於是波爾多商會把責任推給了壹家葡萄酒批發商的官方組織Syndicat of Courtiers,要求他們把所有的酒莊分為五個等級,吉倫特區的每壹家葡萄酒生產商都包含在壹個等級內。兩周後,廷臣辛迪加(Syndicat of Courtiers)拿出了他們的分級,其中包括58家酒莊,1特級,4家壹級,12二級,14三級,11四級,17五級。壹級酒莊為迪奎姆(d'Yquem),四大壹級酒莊分別為拉菲-羅斯柴爾德、拉圖、瑪歌和上布裏昂。

幾乎所有的等級公園都來自Medoc,只有Haut-Brion (beauty,翻譯自obian)例外,它來自Graff。其他產區不包括在內,入選的酒莊全部集中在波爾多左岸,右岸的Cheval Blanc,在18世紀已經非常有名的也不包括在內,這不得不說明這個分類體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這個分級體系中,同壹級別的酒莊也被劃分為不同的等級。例如,木桐是二級酒莊中的第壹名。然而,這種做法招致了很多批評。1855年9月,廷臣辛迪加(Syndicat of Courtiers)致函波爾多葡萄酒商會,稱同壹等級沒有訂單,商會修改了名單,統壹等級的酒莊按字母順序排列,平息了此事。從1855開始,葡萄酒的名稱、主人、葡萄園甚至質量都發生了很多變化。現在分級系統裏有61家酒莊。當然,即使酒莊改名,如果歷史上是等級公園,還是會維持等級公園的地位。唯壹的變化是在1973年,在菲利普·羅斯柴爾德男爵的不斷努力下,木桐·羅斯柴爾德(木桐)由二級酒莊升級為壹級酒莊。也就形成了現在世人所熟知的“五大名村”。

之後格拉夫產區和聖愛美濃產區在上世紀中期也被劃分為酒莊,但並沒有像梅多克產區那樣劃分為五個等級。所有這些進入酒莊分類的酒莊都被稱為“等級酒莊”,酒標上可以看到“十字軍東征”的字樣。

時過境遷,法國很多波爾多葡萄酒莊園的特色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莊園的主人幾經變遷,釀造方法也與以前不同。但是,這種分類方法的原理仍然被人們所遵循,並推廣到法國乃至世界。古老的葡萄酒公會對波爾多來說也值得壹提。這是壹個由名人和葡萄酒專業人士組成的非營利性協會。他們穿著古色古香的紅色長袍,披著白色披肩,舉行莊嚴隆重的儀式,隆重紀念節氣和與酒有關的活動。行會代代相傳,延續至今。

波爾多是法國最大的AOC葡萄酒產區。波爾多同樣AOC等級的紅酒,分類差別很大。通常酒標上標註的產區越小,酒的品質越高,所以產自瑪格麗特紅的酒最貴。在波爾多,10萬公頃的葡萄園裏遍布著8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酒莊,所產的葡萄酒風格各異,甚至隔街相望,風味迥異,這也是波爾多紅酒引人入勝的原因之壹。

葡萄酒之城波爾多有句名言:葡萄酒是釀酒師的孩子。意思是只有優秀的釀酒師,才能釀造出高品質的葡萄酒。

波爾多瑪格麗塔紅酒的高貴源於其漫長而細致的釀造方法:在葡萄汁的發酵過程中,浸泡皮的時間控制著紅酒清澈動人的色澤和酒中單寧的含量;發酵完成後,提取已經沈澱在發酵罐底部的酒渣是壹個緩慢而耐心的過程。下壹步是選擇最優質的葡萄酒,將不同品種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組合起來。這樣既能提高葡萄酒的品質,又能保存不同品種葡萄的風味,組合出更加獨特美妙的口感。幾個月或更長時間後,葡萄酒被裝瓶並加蓋在橡木桶中。此時的紅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們透過軟木塞慢慢呼吸,不斷發生奇妙的變化,逐漸達到成熟。所以大部分波爾多葡萄酒都適合長期保存,最好的葡萄酒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成熟。

自從古代勇敢的水手將尼羅河和克裏特島的葡萄枝帶到希臘、西西裏島和意大利南部,再傳入法國,葡萄種植和釀酒技術就在這片六邊形的土地上壹代代得到改進、推廣和發揚。酒文化不僅表現了法國人對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國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