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合理攝入脂肪?

如何合理攝入脂肪?

脂肪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占人體體重的10% ~ 20%。而且,脂肪是人體重要的能量儲備。脂肪包括甘油三酯、膽固醇和磷脂。甘油三酯(Triglyceride),又稱中性脂肪,通常指這類脂肪。中性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組成的化合物,脂肪、豬油、黃油、植物油和各種堅果含量較高。脂肪是體內重要的供能物質,其熱量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兩倍以上。根據其來源,脂肪酸可分為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區別如下: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尤其是動物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魚、雞和大部分植物油中含有的脂肪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

人們壹提到脂肪,很快就會想到肥胖,這似乎已經引起了“恐脂癥”,進入了“吃了脂肪臉色變蒼白”的誤區。其實完全沒有必要。營養學家建議少吃脂肪,不是不吃脂肪。脂肪在體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青少年,他們正處於生長發育期。脂肪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濃度會增加。攝入過少會使身體缺乏維持生命活動的原料。這是因為:

脂肪是最好的熱能來源,正常人每天需要30 ~ 40克。

脂肪是維生素的最佳溶劑。人體所需的維生素A、D、E、K是脂溶性的,脂肪溶解後才能被吸收。否則會造成糖和蛋白質的代謝紊亂。

脂肪有保持身體豐滿、皮膚潤澤、頭發光亮的作用。

脂肪可以協調內分泌功能。當壹個女生的脂肪達到體重的17%時,她就會出現第壹次月經來潮。低於13%,會引起內分泌紊亂,月經推遲,周期紊亂,甚至閉經。

脂肪含有人體所需的膽固醇和類脂物質。如果缺乏,會影響組成細胞、生殖功能和生長發育,削弱機體免疫力。

脂肪有健腦的作用。脂肪中的磷脂,如腦磷脂和卵磷脂,是腦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人體每天需要0.5克,以保證腦細胞的需要,延緩大腦功能和阿爾茨海默病的衰退。

醫學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壹個人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魚油除外),膽固醇含量會增加,血液粘度增加,流動緩慢,膽固醇會沈積在血管上,尤其是遠離心臟的細小血管內壁。久而久之,會促進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為冠心病、高血壓、中風、膽結石埋下禍根。

膽固醇是壹種醇類化學物質,動物脂肪中膽固醇含量高。適當的膽固醇不僅對神經細胞的制造和維持非常重要,而且有助於天然激素的合成,便於合理選擇不同膽固醇含量的食物,把握“適度”。根據它們的膽固醇含量,排列如下:

每100克含膽固醇1500 ~ 3000毫克的食物:豬腦、牛腦、羊腦、鵝蛋黃、蛋黃、鴨蛋黃。

每100克含膽固醇600 ~ 700毫克的食物:蝦、全蛋、全鴨蛋、全鵝蛋、全松蛋、全鵪鶉蛋。

每100克含膽固醇400 ~ 500毫克的食物:豬腎、雞肝、鴨肝、蟹黃、蛤蜊。

每100克含膽固醇300 ~ 400毫克的食物:豬肝、豬肺、羊肝。

每100克含膽固醇200 ~ 300毫克的食物:牛肝、黃油、魷魚、鯨魚、雞肋、甲魚、螃蟹、蚌肉。

每100g含膽固醇100 ~ 200mg的食物:肥豬肉、豬心、豬肚、豬腸、豬舌、香腸、肉松、牛肚、肥羊肉、羊肚、雞肉、鴿肉、鰱魚、鰻魚、梭魚、對蝦、青蝦、螺肉等。

每100克膽固醇在100 mg以下的食物:海參(不含膽固醇)、瘦豬肉、瘦牛肉、瘦羊肉、兔肉、鴨肉、鯽魚、青魚、草魚、帶魚、大黃魚、鰻魚、三文魚、馬頭鯨、白魚、鱖魚、白蝦、海蜇、牛奶、脫脂奶粉等。

優質脂肪的動物有鵝和鴨,它們脂肪的化學結構更接近橄欖油,不僅不會損傷心臟,還能起到保護作用。

花生、豆類、芝麻等植物性食物和菜籽油、芝麻油、大豆油等植物油都是不飽和脂肪。植物中有壹種植物甾醇,不能被人體吸收,還能阻止人體吸收膽固醇。因此,中老年人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以植物油為主,少吃動物油。但是,對於正在發育的年輕人來說,單吃植物油並不好,適量吃壹點動物油有助於身體健康。營養專家認為,成年人每天攝入的植物脂肪為25克。專家指出,過量攝入植物脂肪同樣有害。因此,食用植物油過多還會導致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還會誘發膽囊炎、胰腺炎等疾病。

總之,脂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而且科學實驗告訴人們,壹般正常人每天從主食和副食中攝取50克脂肪,才能滿足身體對脂肪的需要。在吃幹凈瘦肉的同時,帶壹點脂肪有助於彌補植物油的不足。動物脂肪與植物脂肪最科學合理的比例是1∶2。這樣兩者才能達到科學的平衡,相輔相成,相互制約,有益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