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單從外形上區分有兩種,壹種是壹個駝峰的單峰駱駝,另壹種是兩個駝峰的雙峰駱駝。單峰駱駝比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運貨,也能馱人。雙峰駱駝四肢粗短,更適合在沙礫和雪地上行走。駱駝和其他動物不壹樣,特別耐饑耐渴,人們能騎著駱駝橫穿沙漠。駱駝還有著“沙漠之舟”的美稱。駱駝的駝峰可以儲藏脂肪,當食物短缺時,這些脂肪能夠分解成駱駝身體所需要的養分,供駱駝生存需要。駱駝能夠連續四五天不進食,就是靠駝峰裏的脂肪。另外,駱駝的胃裏有許多瓶狀的小泡,可以儲藏水,這些“瓶子”裏的水使駱駝即使幾天不喝水,也不會有生命危險。
駱駝的身體結構完全是依照沙漠環境而生長的,它們的耳朵裏有毛,能阻擋風沙進入;駱駝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入眼睛;駱駝的鼻子還能自由關閉。這些“裝備”使駱駝壹點也不怕風沙。沙地軟軟的,人腳踩上去很容易陷入,而駱駝的腳掌扁平,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子,這樣的腳掌使駱駝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會陷入沙中。沙漠的冬天十分寒冷,但駱駝卻有卻相當厚實的皮毛,這些皮毛可以有效地保持體溫。駱駝熟悉沙漠裏的氣候,有大風快襲來時,它就會跪下,旅行的人可以預先做好準備。駱駝的行走速度緩慢,但卻可以運送很多東西,他是沙漠裏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們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譽。
沙漠之舟
雙峰駝的駝峰內可以存儲40公斤的脂肪,這些脂肪會在炎熱缺水的情況下分解成駱駝所需的營養和水分。駱駝能在10分鐘內喝下100多升水,同時排水少,夏天壹天中僅排尿壹升左右,而且它們要在體溫約40度時才開始出汗,並不輕易張開嘴巴,這些就使駱駝能在沙漠中堅持8天不喝水也不會渴死。其他動物會在身體缺失水分的情況下抽取自身血液中的水分來補充,但這樣會使血液變稠而導致循環速度降低,代謝功能失調而發生中暑。駱駝則以肌肉中的水分來平衡。雙峰駝交配期在1、2月,單峰駝則在雨季,這時雄性變得好鬥。單峰駝孕期12月,雙峰駝13月,哺乳期3~4個月。小駱駝在剛出生的時候就很強壯,壹天就可以跟著母親到處跑,雙峰駝喜結小群,可吃任何植物,春秋分別在分布區南北遷徙。
駱駝的峰裏是什麽
很多人都認為駱駝的駝峰裏存儲了很多水,所以才能在沙漠中長時間行走。但事實上,駝峰中貯存的是沈積脂肪,不是水袋。脂肪被氧化後產生的代謝水可供駱駝生命活動所需。因此有人認為,駝峰實際存貯的是“固態水”。經測定,1g脂肪氧化後產生1.1g的代謝水,壹個45kg的駝峰就相當於50kg的代謝水。但事實上脂肪的代謝不能缺少氧氣的參與,而在攝入氧氣的呼吸過程中,從肺部失水與脂肪代謝水不相上下。也就是說,駱駝的駱峰不具備固態水貯存器的作用,而僅僅是壹個能量貯存庫,它為駱駝在沙漠中長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質保障。
駱駝的瘤胃被幾塊肌肉塊分割成若幹個盲囊,即所謂的“水囊”。有人認為駱駝壹次性飲水後胃中貯存了許多水,因此才不會感到口渴。而實際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雜著發酵飼料,呈壹種粘稠的綠色汁液。這些綠汁中含鹽分的濃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駱駝很難利用胃裏的水。而且水囊並不能有效地與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開,也因為太小不能構成確有實效的貯水器。然而,人們從解剖中發現,駱駝身上除了駝峰和胃以外,再沒有其他可供貯水的專門器官了,因此可斷定,駱駝沒有貯水器。
駱駝的性情暴怒,尤其是在發情期。發怒時口噴唾液,並會咬人、踢人,十分危險。駱駝原產於北美,約在4000萬年前左右。後來其分布範圍擴大到南美和亞洲,而在其產地則消失了。雖然雙峰駝行進速度僅為每小時3~5公裏,但能長時間背負重物,每日可行50公裏。單峰駝腿更長些,人騎坐時能保持每小時13~16公裏的速度達18個小時。駱駝的取食很廣泛,它們能以沙漠植物中最粗糙的部分為食,也吃那些多刺植物、灌木枝葉和幹草,但如果有更好的食物,它們也樂意取食。駱駝體內水分丟失緩慢,脫水量達體重的25%仍無不利影響。駱駝能壹口氣喝下100升水,並在數分鐘內恢復丟失的體重。通常,駱駝會根據季節的不同變換毛發,冬季生長出蓬松的粗毛,到春天粗毛脫落,身體幾乎裸露,直到新毛開始生長。駱駝的壽命為30~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