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急性心梗患者如何急救大神幫忙?
先說壹下心梗的家庭急救:心梗是壹種非常兇險的疾病,在心梗之前就要做好冠心病的治療,預防它的發生。壹旦發生心梗,應及時搶救,立即送往醫院,做好家屬或院前搶救,為患者爭取更多時間。有資料顯示,三分之二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送醫院前就已經死亡。因此,縮短從發病到住院的時間,並在這段時間內進行積極的治療,意義重大。對病情較重的患者,發病後要就地搶救,在病情穩定、允許轉院的情況下,積極聯系醫生轉院治療。院前搶救措施:1。考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應立即臥床休息,絕對禁止各種活動,避免壹切幹擾,盡量減少噪音,保持安靜的環境。不要讓他繼續移動,不要過分移動病人,或者給予其他刺激。盡量讓病人情緒穩定,不要緊張。2.典型的病人應該立即止痛。如果他們有急救箱,就要口服安定片、硝酸甘油片(意識血壓不低於90/60mmhg的患者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吸入亞硝酸異戊酯氣霧劑(亞硝酸異戊酯,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小貝殼,可以用手帕包起來,打碎吸入體內)。如果家裏有氧氣,可以給病人輸氧,增加心肌供氧。3、對於非典型患者,也應按上述措施處理,註意並發癥的出現。血小板和凝血系統的激活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因素,因此早期抗血栓治療非常有價值,急性發作時可咀嚼300mg阿司匹林。4.壹旦脈搏脫節,呼吸斷斷續續,應立即進行人工心臟按壓或口對口人工呼吸,幫助心肺復蘇。當心臟停止跳動,但急救現場往往沒有除顫器時,敲擊心前區可使室顫轉為可控心律,其有效率為11% ~ 25%。因為心前區叩擊簡單快捷,非專業人員容易掌握,所以在院外有心臟驟停、無脈搏的患者時可以嘗試,急救專業人員早期無法用除顫器進行除顫。當心臟發生室顫時,通常可以通過電除顫終止室顫,這也是最理想的,但現場不可能有這樣的搶救設備。我們可以徒手除顫。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叩擊心前區時,操作者迅速握成空心拳,叩擊患者胸骨中下段交界處拳頭尺側(小指壹側)小魚際肌群2次;或從患者左胸乳頭上方40 ~ 50 cm處垂直叩擊2次。如果沒有反應,可以再打2 ~ 3次。嚴格來說,徒手叩診時,施救者的拳頭與患者心前區的距離沒有統壹的標準。40 ~ 50 cm的距離,是根據心臟驟停時成人身體的位置,以及救護者站立或跪著自然重敲可能產生的影響。對於剛剛發生過室顫的心臟,在胸區輕拍有很好的除顫效果,可以消除室顫,重現心臟跳動。必須註意的是,應盡早采用,在用耳朵聽不到心跳的情況下,壹分鐘內拳擊除顫效果最佳。如果拳擊後仍聽不到心跳,應改為胸外按壓;呼吸停止,然後進行口對口吹氣,維持血液循環,恢復呼吸。心臟驟停後,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心臟按壓,以恢復心臟的跳動來維持血液循環。心臟按壓有兩種:胸內和胸外。當病人的胸部被剖開後,醫生直接用手擠壓撥片形的心臟,稱為胸內心臟擠壓;在不打開胸腔的情況下擠壓病人的胸腔被稱為胸外按壓。應用廣泛,可由群眾當場進行,其功能和效果並不比心內心臟按壓差,所以說到心臟按壓,通常指的是體外心臟按壓。只是在最近20年,心臟按壓才被廣泛使用。事實上,在19世紀,有人將心臟擠壓在貓狗的胸部,實際上使剛剛停止跳動的心臟再次跳動,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註意。直到1960對患者進行了口對口人工呼吸後,復蘇效果才非常好。心臟在胸腔深處,被擠壓在體外。怎麽能再彈起來?原來心臟的前面是胸骨和肋骨。如果對胸骨施壓,可下沈3 ~ 4厘米。心臟後面是胸椎,被心臟包裹在外面,很難向兩邊移動。因此,如果我們用手在胸骨上施加較大的擠壓力,外力就可以通過胸骨的下沈來擠壓心臟,從而達到心臟被動收縮的目的。當擠壓力釋放後,即雙手突然放松,由於肋軟骨的彈性,陷住的胸骨回到原來的位置,心臟不再受擠壓。同時,胸腔容積增大,胸腔內負壓增加,靜脈血回流到放松的心臟,心室充盈血液。然後擠壓胸骨,以此類推,維持血液循環。根據這個道理,當我們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患者應該仰臥在硬板床或地面上。如果他因為背軟而睡在沙發床上,就必須搬到硬的地方,或者在後面放壹塊木板。施救者的手應放在胸骨下L/2處,相當於兩乳頭連接處的中間。群眾在現場操作中總結了兩句話:“中指對凹腔,胸對掌”。是指手的中指指向患者頸部下方的凹穴(相當於天突穴),手的中部放在胸前,掌根正好在胸骨下方。如果患者是小孩或身體較瘦,可以單手擠壓;對於成年人來說,只有雙手交疊擠壓,胸骨才能下沈3 ~ 4厘米。借助施救者的體重,有節奏地、沖動地擠壓,擠壓和放松時間大致相等,每分鐘擠壓100次為宜。這樣的效果是最好的,前面提到的六八十次實驗都證明效果不如前者。心臟按壓需要口對口吹氣,心跳與呼吸密切相關。心源性猝死或其他原因導致的猝死停止時,呼吸也會很快停止。由於呼吸和心跳往往同時停止,在現場搶救中必須采取措施恢復心跳和呼吸。如果只做心臟按壓,不做口對口吹氣,血液循環可以暫時維持,但流向身體各部位的血液不含氧氣,組織和細胞仍然得不到氧氣供應;二氧化碳無法排出體外。口對口吹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施救者的嘴對著患者的嘴吹氣。人工呼吸前,必須迅速做好準備,清除口腔內的嘔吐物和分泌物,使呼吸道暢通。如果患者有假牙,也要取出,以免掉入氣管。松開衣領、腰帶、緊裹的內衣、胸罩等。,以免幹擾胸部運動。病人取仰臥位。但單獨躺下並不能使呼吸道暢通,因為此時頸部仍有正常的生理曲度,頭部向頸椎方向彎曲,會厭內氣道明顯狹窄;舌頭變得松弛,就向後倒,使氣道狹窄更加嚴重。為了讓呼吸道通暢,需要讓頭部盡量後仰。救護人員把壹只手放在病人的脖子下面,另壹只手放在他的額頭上,造成壹個盡量往後靠的姿勢。準備工作完成後,搶救者深呼吸,向患者口中吹氣,使其吸氣;用另壹只手托住鼻孔,防止氣體從鼻孔漏出。然後施救者的嘴離開,捏住鼻子的手放松,壹手按壓胸部,幫助呼氣。就這樣,定時吹,每分鐘吹12 ~ 15次。吹的力度要看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果病人又壯又胖,施救者的力氣要大壹些;如果是小孩子,少吹。壹般程度是吹氣後患者胸部稍微隆起。心臟按壓和口對口吹氣要有節奏地進行,壹般擠壓5次,吹氣1次。如果當時只有壹個人救援,可以先吹兩口氣,然後做15擠壓,重復這個動作。按壓的有效指征是:①觸及頸動脈或股動脈;②血壓:收縮壓約60mmHg③擴張的瞳孔開始縮小。5.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和親屬要牢記壹條戒律:壹旦心臟發出警報,千萬不要動。當發現患者可能出現心梗等意外情況時,有些人會急著送患者去醫院,這是非常危險的。這時候要等待救護車的到來,讓病人躺在床上或就地,千萬不要改變體位就地搶救,等待急救人員的到來。在院前搶救的同時,壹定要聯系專科醫生,提高搶救成功的幾率。向“120”醫生說明情況,準備好除顫器等必要的搶救設備。6、有冠心病、心肌梗塞病史的人,為了防止外出時發生意外,要帶急救藥品,還要帶急救健康卡,上面有自己的病史、姓名、年齡、電話、血型、家庭住址等方便搶救。醫院醫療:1。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挽救瀕死和缺血心肌,減少梗塞面積。2.入院前現場搶救,及時鎮痛,鎮靜,應用利多卡因。3.防止猝死。4.及時治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利多卡因用於治療室性心律失常。5.入院後可給予嗎啡10ML有效鎮痛、鎮靜和絕對臥床休息。在CCU的密切監督下接受搶救和治療。靜脈註射硝酸甘油明確診斷,立即根據病情需要和當時條件選擇“甲”、“乙”、“丙”類藥物限制,恢復期繼續使用擴張冠狀動脈和滋養心肌的藥物。2.患者應在發病後6-12小時內積極接受溶栓治療、急診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擴張或支架植入術(PTCA)以實現冠狀動脈再通。3.要積極處理各種並發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所有治療都應在嚴格的心電圖監測和血流動力學監測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