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淩草是壹種民間草藥,俗稱狗牙根、冬淩草、黃汁草、溪草、厚葉香茶菜、黃連等。主要產於湖南、四川、雲南、江西、廣東、廣西等長江以南省份。香茶菜具有清熱利濕、退黃除濕、涼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外傷瘀血疼痛。冬淩草在廣東應用廣泛,已開發出冬淩草顆粒、冬淩草袋泡茶等多種防治肝炎的保健品,市場潛力巨大。
冬淩草的俗名
別稱:冬淩草(廣州軍區常用中草藥手冊)
不同的名稱:Urbanum ursivum、羊草(廣州軍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景天、山羊掛面、臺灣省延胡索(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黃連(廣西中草藥)、四角蒿(全展傳染病文選)、粗莖香茶菜(江西省中草藥手冊)。
來源是幹燥的溪黃草全草。)哈拉,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夏收秋收。
化學成分
含有黃酮苷、酚類、氨基酸和有機酸。
性品味
①《廣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甘苦,性涼。”②常用中藥材顏色圖譜:“苦,寒。”[1]
形態特征
壹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呈圓柱形,不分枝或稀疏分枝,有許多須根。莖直立,高40-90厘米,基部直徑4-5毫米,有條紋,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長毛和濃密的腺毛。
冬淩草葉致密,下部葉有柄,花期常枯萎;紙,中上部葉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7.5厘米,寬2.5-3厘米,無柄,基部狹窄,全葉羽狀全裂,稀疏全裂。裂片通常4-6對,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極斜,頂端稍尖,整體齒稀疏,頂端裂片大,倒卵狀披針形,齒稀疏。穗直徑7-10 mm,排列在莖、枝末端窄而短的圓錐花序中;花序梗短,密被長毛和腺毛;總苞呈半球形鐘形,長約6毫米,寬10毫米。總苞有3-4層,綠色,線形,頂端逐漸變細,有白色膜狀邊緣,背面有密毛和腺毛。外層短,長約3.5毫米,內層長6-7毫米,比圓盤長。頂部常變紅變紫,稍向外折為黃色。中心兩性花約40朵,花冠管狀,長4-4.5毫米,檐窄鐘形,有5個披針形裂片,筒上端短而微有毛,花托半球形,中心明顯凸起。雌花有更大的巢和鋸齒狀的邊緣。瘦果長圓形,長約65438±0毫米,扁平,邊緣有脈,兩面稍有毛;冠毛1層,汙白,粗糙,略長於花冠,基部連成環狀。
藥理作用
冬淩草的有效成分冬淩草甲素和尾葉冬淩草甲素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細胞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性品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酸甜苦辣,涼性。
常用中藥材彩色圖譜:苦、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0.5 ~ 1兩(鮮2 ~ 3兩)。
功能指示
清熱利濕,涼血化瘀。治療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便秘、跌打損傷和瘀血。①《廣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退黃》。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膽囊炎。”
②常用中藥材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化瘀。治療急性肝炎、跌打損傷。”
黃疸性肝炎:皮膚鞏膜黃染,惡寒發熱,乏力,納差,肝區隱痛,肝脾腫大,小便黃,舌紅苔薄黃,脈滑。
急性膽囊炎:癥狀有惡寒發熱,右上腹疼痛,右肩後側拖,口苦,惡心嘔吐,或大便幹燥,或腹瀉黃疸。
政黨選擇
①急性黃疸型肝炎的治療:冬淩草加酢漿草、威靈仙,水煎。
②急性膽囊炎伴黃疸的治療:將冬淩草與田基黃、茵陳、豬牙草、車前草加水煎煮。
③濕熱痢疾的治療:溪黃草鮮葉,搗爛取汁,水服:溪黃草、香爐、野牡丹。(①中醫方劑學公布如下)
④治療痢疾、腸炎:鮮四葉蒿葉。將果汁洗凈,搗碎,用於口服。每天壹次五毫升,兒童兩到三毫升。(傳染病展覽作品選)
⑤治療瘙癢:鮮香茶二兩,鮮石韋壹兩,鮮車前草壹兩。用水煎服。(江西本草手冊)[1]
⑥治療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蝸牛500g,冬淩草50 ~ 100g。將蝸牛放在水中2-3天,使淤泥和廢物完全排出,然後打掉蝸牛的壹點尾巴,用50-100克冬淩草煮蝸牛。
生長習性
冬淩草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區生長,常野生於濕地、村落、溝渠、田野、溪流邊的森林中。冬淩草是壹種長日照植物,喜光。在充足的陽光下,種子發芽良好,植物健康生長。冬淩草怕澇,怕土壤板結,適宜在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中栽培。低窪漬水土壤容易引起根腐病。[2]
編輯此段落
臨床應用
近年來,對香茶菜屬植物中二萜類和黃酮類成分的藥理研究較多,但以前者居多,如抗菌、抗炎、抗病毒、抗腫瘤、保肝、平滑肌和心血管作用等。尤其值得壹提的是盧長安。
冬淩草等對冬淩草提取物對HIV-1的作用進行了實驗研究,表明其對HIV-1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到目前為止,關於冬淩草能否按照這個思路做壹些藥理研究的報道很少。廖雪芬等人用線葉香茶菜、狹葉香茶菜和冬淩草的水提取物做了壹些藥理實驗。結果表明,它們均可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癥,降低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損傷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升高,而線葉香茶菜和冬淩草提取物可對抗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表明它們均具有抗炎和益肝作用。臨床上,溪黃草因具有清熱利濕、化黃的功效,被廣泛用作消炎利膽片、復方童丹片等中成藥的主要原料。
最近報道用冬淩草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00例,用冬淩草、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制成的制劑治療乙型肝炎68例(有效率84%),用冬淩草等藥物制成“炎瘤寧栓”。
冬淩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除濕的功效。事實上,冬淩草不能治療慢性肝炎。急性感染性黃疸型乙肝如果可以用冬淩草治療,還是要去正規醫院進行針對性治療,否則可能會延誤病情,增加治愈的難度。中草藥冬淩草對肝炎有壹定療效,但對治療小三陽的作用非常有限[3]。
編輯此段落
特質識別
西荒草
莖和分枝是正方形和柱狀,濃密反曲被微柔毛。葉對生,常斷裂,全葉多收縮。展開後呈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沿葉脈均被微柔毛。葉柄長1-1.5厘米。聚傘花序有花序梗,由5到多個花組成。
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狹卵形到條狀,密被柔毛;花萼呈鐘形,長約65438±0.5mm,冬淩草外部密被灰白色,具腺點;萼齒三角形,近等長,等長於萼筒;花冠紫色,長約5.5毫米,花冠筒近基部淺囊狀,上唇4裂,下唇船形;雄蕊和花柱不從花冠凸出。
線形香茶菜
莖和分枝方形柱狀,具凹槽,短柔毛。葉對生,皺縮,展開後全葉呈卵圓形或長圓形,長1.5-8.8cm,上半部被節剛毛覆蓋,下半部被節剛毛覆蓋,上覆褐色腺斑。圓錐花序由聚傘花序,苞片卵形和短柔毛組成;花萼長約2mm,外面有串珠狀結狀長柔毛,表面覆蓋紅褐色斑點;花冠白色有紫色斑點;雄蕊和花柱從花冠中伸出。
顯微鑒定
葉表面視圖
冬淩草非腺毛數量少,圓錐形,短,由65,438+0-3個細胞組成。基底細胞大多增大,尖端尖銳,疣突密集明顯。下表面同脈有明顯波浪紋,毛密集,近平或斜向,有時頂端細胞以彎曲為主。腺鱗稍扁平,呈圓盤狀,有四條脊。
線葉香茶菜有許多非腺毛,略扁平,呈寬錐形,由1-5個細胞組成。頂部略呈三角形,略向前下彎曲,表面有密集的突起。靠近基部的細胞寬度可達110-150μ,表面有波狀紋理,有縱向或徑向突起。
冬淩草和毛懸鉤子的鑒別
1,冬淩草和毛懸鉤子的株型很容易識別,毛懸鉤子的植株細長,像龍須草壹樣柔軟美麗。冬淩草鋸齒明顯,很有質感。
2.冬淩草為土黃色,葉大莖粗。絨毛懸鉤子呈藍黃色,莖長,葉小。3.冬淩草屬於唇形茶。絨毛懸鉤子屬於葡萄科。
編輯此段落
釀造步驟
必備用具:燒水用的茶壺、泡茶用的瓷杯、濾網、盛茶器、杯碟。
西荒草
第壹步:燒開水,裝滿水。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3分鐘。在燒水的過程中,將茶葉放入毒瓷杯,大約需要瓷杯三分之壹的容量。
第二步:水燒開後,把開水倒入瓷杯中,蓋上蓋子,先把茶葉洗幹凈,用手開壹條縫,把洗茶葉的水倒掉,再沖洗幾次,蓋上蓋子,泡5秒左右。
第三步:燒毒後立即將茶葉倒入有濾網的容器中,動作要快。
第四步:將容器中浸泡過的茶葉倒入清洗過的杯中,這樣就可以喝到由苦到甜的冬淩草了。以此類推,茶葉壹般壹次浸泡七次以上,浸泡時間越長,第壹、二次3秒,第三、四、五次5-8秒,第六次12秒。。。壹般不超過25秒。盡量在壹個晚上完成,這樣才能起到冬淩草的作用。
文化沈澱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退黃。
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化瘀。
歷史背景
冬淩草是近幾十年來逐漸被人們認識的中草藥。我國最早記載其藥用價值和用法的書籍是1962年出版的內部資料《揭陽縣民間常用草藥簡編》,但沒有記載其植物圖譜和學名。後來出版了《常用中草藥手冊》,確定西黃西黃草茶草原的草藥為唇形科香茶菜。但香茶菜屬植物種類繁多,形態容易混淆,所以目前除了線葉香茶菜外,還有線葉香茶菜、星星草等。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對冬淩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臨床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壹定進展。研究證實,西黃閣的主要功能是清熱利濕、退黃涼血、解毒化瘀,可用於濕熱黃疸、濕熱泄瀉、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冬淩草水提取物具有保肝和抗炎作用,近年來用於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膽囊炎伴黃疸。此外,冬淩草中的某些成分經體外抗菌試驗證明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地處多霧山區。有得天獨厚的藥材資源,冬淩草是該縣的地方藥材之壹。黃羲八珍茶是以黃羲皮革為主要原料,配以另壹種當地藥材藤婆茶、絞股藍、桑葉、枸杞、山楂制成的,是當地人的傳統保健飲品,確實具有提高免疫力、保肝健脾的功效。目前,該產品的生產已被廣東省和廣州市政府列為連南瑤族貧困地區扶貧項目。冬淩草-化學成分:葉和莖中含有二萜類化合物:冬淩草甲、乙、丁和尾葉冬淩草甲、2α-羥基熊果酸、熊果酸和β-谷甾醇糖苷。β-谷甾醇、齊墩果酸、α-、α-二羥基熊果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和香茶菜。冬淩草甲和1,14-二羥基-7,20;19,20橋氧-(1α,4α,7α,14β,20β)貝殼杉烯-15-酮,5-羥基-4-甲氧基黃酮-7-葡萄糖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