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烏龜蛋怎麽孵化?

烏龜蛋怎麽孵化?

(二)孵化方法

目前,國內龜的孵化方法主要有自然孵化、人工孵化、室內恒溫孵化和無沙孵化。

1、自然孵化:龜產卵後,不取出卵,憑借自然界的光照、雨水而產生的溫度、濕度進行孵化。

2、人工孵化:龜產卵後,將龜卵取出,移人容器中,適當加溫、保濕進行孵化。

具體操作方法為:選擇大小合適的木箱、陶缸。將清洗消毒曝曬厚的沙置於容器或孵化房內,配置溫度計、濕度計、海綿或紗布若幹。將收集到的龜卵平放在沙上,每個卵之間相隔2厘米,卵上覆蓋3--5厘米沙土,最上層鋪蓋海綿(將海綿浸泡水後,用手輕輕擠出部分水)。溫度控制在22--33°C之間,沙土濕度控制在8%~12%。日常將容器移到室外照射陽光,增加溫度,每天根據沙的幹濕情況潑灑水分。經過50~65天的孵化,稚龜將破殼而出。在孵化過程中,避免容器碰撞,預防螞蟻及鼠患。

3、室內恒溫孵化:購置恒溫孵化箱1臺。配備27厘米X34厘米X8.5厘米(最好依據恒溫箱的內部空間定做)的塑料箱或木箱1~3個。箱底鋪2~4厘米的沙,將收集的龜卵平放在沙上,上層鋪蓋3~4厘米沙土,沙中插入溫度計,便於掌握沙溫。恒溫箱的溫度調為30C,箱中濕度控制在80%~90%。每天查看3~4次,並記錄沙溫,待孵化末期計算積溫和出殼時間。

4、無沙孵化:無沙孵化方法是利用恒溫箱,將卵直接放在壹凹槽內,控制溫度、濕度進行孵化。

具體操作方法為:首先準備好大小合適的木箱、塑料凹槽或泡沫板,底層墊2厘米厚的普通無毒海綿,其含水率為90%,中層放木箱、凹槽或將2厘米厚的泡沫板表面挖數個直徑比龜卵略大的洞;然後將收集到的龜卵置於凹槽內,龜卵上方蓋海綿,其含水率為50%,恒溫箱內溫度控制在28~30℃,空氣濕度為85%~90%;每天觀察龜卵表面的幹濕情況,壹般以龜卵表面有針尖狀細小水珠為宜;白天將透氣孔打開,尤其是孵化後期,更應註意通風。

龜的胚胎發育可分為6個時期:母體內發育時期、神經胚時期、卵黃囊血管區時期、胎膜和形態建成時期、骨化時期和孵出時期。

1、母體內發育時期:龜卵在產下來以前已在母體的輸卵管中經過了卵裂、囊胚、直至原腸等發育階段。產後24小時的龜胚中央部分,外表清亮和半透明,稱為明區。沿著胚盤周邊致密的表面層變薄,這中央加厚地方開始呈圓形,後來呈卵圓形,稱胚盾。

2、神經胚時期:孵育的第3天,隨著胚胎的增長,胚盾表面出現兩個平行的神經褶,當第壹對體節分化出來時,神經褶在這壹階段由頸部到身體的後端內部都已愈合,形成神經管。

3、卵黃囊血管區時期:孵育第5天,胚體已清楚可見,全體呈乳白色,頭尾分明,有鮮紅色的毛細血管。到孵育的第7天,頭微向右側扭轉。眼、前肢的原基已形成,體節增多,尾芽出現。

4、胎膜和形態建成時期:孵育的第9天,胚體明顯增大,心臟原基形成,尾從軀幹部分離出來。這時期的胚胎出現壹個顯著特點:胎膜和胚胎器官形成,出現胚外器官,稱尾尿囊,它是胚胎呼吸的重要器官,也是胚胎排泄廢物的儲藏場所。孵育第11~13天,胚體顯著增大,眼球的色素增多,心臟已建成,血液循環已建立,尾變得細長,肺己分成葉狀,胚體向腹面彎曲,頭尾幾乎相接。

5、骨化時期:孵育的第15--19天,出現椎弓和椎體、背甲原基已發育為透明的膜狀。胚胎的頭、頸、軀幹、尾、四肢五部分界限分明。前後肢已分化,腹甲也隱約可見。孵育第21~27天,頸部細長,前後肢增粗。眼與頭的增長相對縮小,背甲盾片清晰可數。孵育第30~35天,心臟已經看不見,頸部更加清楚地從軀幹部分離出來,口已張開。至此,新生命的內部器官已完善,卵殼龜裂變軟,變脆。

6、孵出時期:孵育的第38~44天,胚體成倍增加體重。胚體的眼瞼活動自如,頭部已能靈活轉動,四肢表面覆以角質鱗片,尿囊開始萎縮。卵黃囊縮小到最小程度。龜的頭部朝向卵的大端,兩前肢彎曲在平肩處,稚龜即將出世。孵育的第45~48天,稚龜用頭或前肢將卵頂破,稚龜在大氣中的呼吸循環正式開始,破殼後經8~48小時,稚龜便可從殼中自行爬出,稚龜破殼後,羊水幹涸,卵黃囊全部縮人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