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牛筋草有什麽功效?

牛筋草有什麽功效?

牛筋草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溫帶和熱帶地區。糜子可清熱利濕。可用於治療暑熱、驚風、黃疸、痢疾、淋病、小便不利;可預防和治療日本腦炎。

中文名:筋骨草拉丁學名:禾本科,別名:千千草原,李在草域:植物域:被子植物壹年生草本植物,15 ~ 90 cm高。須根細而密。叢生的稈,直立或膝彎曲在基部。葉片平展或折疊,長65438±05厘米,寬3 ~ 5毫米,表面無毛或有疣;葉鞘扁平,成脊狀,無毛或稀疏疣,口部有時具柔毛;葉舌長約65438±0毫米。穗狀花序,長3 ~ 10 cm,寬3 ~ 5 mm,莖頂端常呈指狀排列(很少2個);小穗有3 ~ 6朵花,長4 ~ 7毫米,寬2 ~ 3毫米;穎殼披針形,1穎殼長1.5 ~ 2 mm,第二穎殼長2 ~ 3mm;1外稃長3 ~ 3.5毫米,脊上有窄翅;種子長圓形,近三角形,長約65438±0.5毫米,有明顯的波狀皺紋。開花結果期為6月至65438+10月。

在野外使用。分布在全國各地。

莖叢生,斜生或匍匐,有的近直立,株高15-90 cm。刀片條;葉鞘扁平,鞘口有毛,葉舌短。2-7個穗狀花序,在莖的末端呈指狀排列;軸稍寬,小穗密植於軸壹側兩排,有3-6朵小花;穎片和外稃無芒,第壹個穎片比第二個穎片短,第壹個外稃有三條脈、脊、粗脊和小纖毛。丁香卵圓形,褐色至黑色,有明顯的波狀皺紋。通過種子繁殖。

來源是帶根的全草,是禾本科植物。

8、9月份采收,洗凈,曬幹,切斷。

性味①福建民間草藥:“味甘,性平,無毒。”

②閩東本草:“味甘淡,性涼。”

歸經①草藥鏡:“入肝經。”

②《閩東本草》:“入肺胃。”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治療暑熱、驚風、黃疸、痢疾、淋病、尿痛;可預防和治療日本腦炎。

①《百草鏡》:“活血強筋。”

②福建民間草藥:“利尿、清熱、解疝氣。”

③民間常用草藥集:“強筋骨,治遺精。”

④《閩東本草》:“治小兒急性休克、淋證、腰挫傷、腸風血、惡心、氣喘、咳嗽。”

⑤《上海常見中藥》:“活血益氣。治勞損、勞損、肺結核。”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鮮1 ~ 3兩);或者搗碎果汁。綱:單子葉植物簡編:禾本科:分布區:1,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溫帶和熱帶地區。要治高燒抽筋,12小時內口服新鮮牛筋四兩碗,水三碗,燉肉壹碗,鹽少許。(《閩東草藥》)

2.治黃疸、治勞傷、治痢疾:牛筋草根部洗凈去泥,烏骨雞母腹蒸熟吃雞。(《簡編》)

3.治療濕熱黃疸:鮮牛筋二兩,野芝麻壹兩,煎服。(江西本草手冊)

4.治腹瀉:牛筋草壹至兩片,煎湯加黑糖,每日兩次。(《閩東草藥》)

5.治小兒熱結、小腹脹、小便不利:鮮牛筋根二兩,加水煎入碗中,分三次,飯前服用。(福建民間草藥)

6.治暑:鮮牛筋二兩,水煎。(福建中草藥)

7.治濁:鮮牛筋二兩。用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8.治腰挫傷閃痛:牛筋草、絲瓜絡各壹兩,燉酒。(《閩東草藥》)

9.用四兩鮮牛筋根和十四顆幹荔枝治疝氣。視情況加入半黃酒和水,燉壹小時,每日兩次,飯前服用。(福建民間草藥)

10.乳房膿腫治療初期,紅腫疼痛:牛筋草壹兩個頭,蒲公英壹兩個頭,煮雞蛋壹個。並將草渣輕輕擦在患處。(《閩南民間草藥》)

11.預防流行性乙型腦炎:新鮮牛筋二至四兩,以水代茶煎服。(福建中草藥)

防治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臨床應用

預防用鮮草煎1,每日2次,1次,共3天;間隔10天,再服用3天;或每日煎兩次,1次,共3-5天。在184130服用預防醫學的人群中,僅有2例,發病率為0.91/100000,為近6年發病率最低。治療每日用幹草1 ~ 3粒,洗凈,水煎成50 ~ 100 ml,分三次服用,7 ~ 10天為壹療程。以此為主藥,治療27例,除2例死亡外,全部治愈。體溫降至正常所需天數為1天,老年人為12天。重癥病例平均退熱時間為3.2天。少數患者服藥後出現輕度和短期腰痛、腹瀉、頭痛、惡心、嘔吐等反應,未發現對血液和腎臟的不良影響。(牛筋的臨床用途有時會和同科的鼠尾小米混用。)

字符識別根須狀,黃褐色,直徑0.5-1mm。莖扁圓柱形,淺灰綠色,具縱棱,節明顯。節間長4-8毫米,直徑1-4毫米。葉線形,長達15cm,葉脈相互平行。莖頂端手指排列數個穗狀花序,常為三個,有輕微的氣息,味道清淡。莖橫切面顯微鑒定:表皮細胞1排,被角質層包圍。皮層由4-6排薄壁細胞組成,中柱鞘纖維呈環狀排列,約20個脊維管束在外側呈環狀間斷排列。中柱的維管束星散,外韌,具圓管纖維。髓質細胞呈多角形,中部常萎縮、中空。

①福建民間草藥:“味甘,性平,無毒。”

②閩東本草:“味甘淡,性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