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巧克力的歷史

巧克力的歷史

巧克力發展編年史公元前四世紀,瑪雅人開始種植可可樹 。

公元前十世紀,阿茲特克人在墨西哥南部到危地馬拉的廣大區域種植可可樹,由於產量小,可可豆在當時作為貨幣在阿茲特克王國流通。

1502年,克裏斯托夫·哥倫布(Christopher-Columbus)乘"聖瑪麗雅號"第四次登陸美洲,將巧克力第壹次帶回歐洲。

1527年,赫爾南·科爾特斯爵士正式將巧克力推薦給西班牙宮廷,使之成為宮廷豪華宴會的奢侈品。

1585年,第壹批可可豆從維拉克魯斯(Veracruz 今墨西哥港)遠洋運輸到塞維利亞(Seville 西班牙港口),拉開了歐洲巧克力貿易的序幕。

1606年,西班牙人安東尼奧·克來提(Antonio Carletti)從美洲貿易返回,路過意大利,將巧克力引入都靈、佩魯賈、威尼斯,威尼斯成為巧克力的"聖地"。

1609年,在黑暗的宗教裁判廳時期,西班牙、葡萄牙的猶太人避難進入法、西邊境的巴約納,巧克力進入法國民間。

公元1660年,西班牙公主瑪麗雅.特蕾莎與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締結婚約,女王將壹盒裝幀精美的巧克力作為定情禮物贈送給太陽王。從此,巧克力迅速征服了巴黎和其他歐洲城市,成為歐洲人最喜愛的食品及飲料。

1671年,巴黎巧克力商大衛·凱盧(David Caillou)在幹樹街(Rue of L'Arbre-Sec)開設了法國第壹家巧克力商店。

1657年,法國巧克力商抵達倫敦,在主教門大街(Bishopsgate)和皇後巷小徑(Queen's Head Alley)的壹間屋子出售巧克力飲料,由此壹種新型的俱樂部誕生了,他們被稱為"巧克力屋"和"咖啡屋"。其中最著名的"White's"後來成為著名的紳士俱樂部。

1674年,壹家名為"咖啡磨坊和煙卷"的倫敦商店出售壹種叫"西班牙糕餅"的固體巧克力。這種產品的吸引力太大了,使得歐洲的巧克力商竟相模仿。

1765年,約翰·韓農(John Hannon)詹姆斯·貝克博士(Dr.JaBakermes)在麻省的杜爾切斯特(Dorchester)創立美國第壹家巧克力工廠。

1819年,讓.路易斯·凱勒(Jean-Louis Cailler)在意大利學成巧克力制作工藝返回瑞士,在日內瓦湖畔的Vevey建立了巧克力工廠,並於1830年推出"pure caracas"和"medium sweet"巧克力品種,奠定了瑞士"巧克力王國"的基石。

1824年,約翰·吉百利(John Gadbry)在伯明翰開了壹間食品店,出售巧克力飲料和可可;

1831年,阿隆索·納赫爾(Alonso Nagel)在西班牙第壹大港口城市畢爾巴鄂(Bilbo)的阿特蘇裏區(Atxuri)開設了第壹家"蒂奧莎"巧克力商店。170多年來,"蒂奧莎"球狀、三角填芯巧克力塊及巧克力糕點、飲料作為巴斯克文化的壹種象征延續至今。

1831年,吉百利創立了自己的工廠;1854年,鑒於尊貴品質,吉百利獲得英國皇家的委任狀-維多利亞女皇的可可和巧克力特別供貨商。吉百利從此名揚天下。

1866年,亨利·雀巢(Henri Nestlé)配制成功幹奶粉,結合同期美國發明的煉乳,誕生了被稱為"華貴的彼德"(Gala-Peter)的牛奶巧克力塊。1878年,"雀巢"牛奶巧克力塊獲巴黎國際展覽會金獎,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1912年,比利時人簡·努哈斯(Jean Neuhans)發明了帶有多種軟芯(杏仁、牛軋糖和水果味奶油)的巧克力。1925年,皮雷斯特·瑪氏(Forrest Mars)用不同方法在美國發明了夾心巧克力條,這兩種發明產生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龐大的巧克力糖果點心系列。……

據中國第壹歷史檔案館(故宮)的清朝檔案記載,300年前(康熙四十四年),巧克力進入中國。那麽第壹塊巧克力是讓誰吃了呢?

1705年,羅馬教皇十壹世派遣使節多羅到中國傳教。第二年,多羅到了北京,住進故宮。康熙皇帝對西方文化非常感興趣,每有洋人來華,都要接見盤桓壹番,了解西方的政治和科學技術。多羅這次到北京,自然少不了接見與攀談。七月二日,負責接待照料多羅起居的武英殿總監赫世亨,向多羅轉告了康熙皇帝的"意思"。多羅馬上"遵旨",向康熙皇帝獻上壹些西方的奇珍,其中壹個精美的小錫盒裏面,裝著150塊巧克力。武英殿總監赫世亨模仿西方人的吃法,讓工匠打制了壹套白銀器皿,還用黃楊木特制了用於攪拌的簽子。他從150塊巧克力中,精選了50塊,放入特種的柳條匣,連同自己的奏折壹同呈上。康熙皇帝將呈上的用具、巧克力和奏折壹壹看過之後,即命下人當即調制。只見下人小心翼翼地夾出兩塊巧克力,放入銀罐子裏,倒入燒開的玉泉水,加上糖,稍適攪拌,又倒進壹個雙耳玉龍杯。頓時,壹股奇異的香味兒彌漫了整個房間,連門外的小太監都不住地咽口水。康熙皇帝拿起杯子看到裏面的黑湯,不覺皺起眉頭。聞了聞,拿到嘴邊抿了壹小口:苦中帶澀,澀中帶甜,這算是什麽味道?周圍的人看到康熙皇帝皺起眉頭,都不免有些緊張。待看到他又喝了兩口,若有所若思地點點頭,嘴角顯出壹絲笑意,才如釋重負。"原來洋人每天就喝這東西,哪裏有我們的龍井茶好喝!啊——哈哈"康熙皇帝爽朗地大笑起來。周圍的人也跟著附和、跟著笑。"不過,洋人喝這東西必有道理……"康熙皇帝拿起赫世亨的奏折看了看,隨即提筆批示道"言味甜苦屬熱,但未寫有何效益,治何病,殊未盡善,著再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