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蛇的飼養方法:溫度
正常情況下,幼年王錦蛇與成年蛇的適應溫度範圍基本壹致,但幼年王錦蛇的適應溫度範圍要稍窄壹些。王錦蛇幼蛇出殼時,與其他種類的幼蛇壹樣,要求環境溫度能滿足其生活需要。但由於我國南北地域遼闊,同期溫差相當大。因此,如果環境溫度低於20℃,應采取保暖和提高溫度的措施。如果環境溫度連續幾天高於35℃或32℃,應采取遮陽或降溫措施。壹般來說,幼蛇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是23 ~ 28℃。短時低溫或高溫對幼蛇並無太大阻礙,但也不能掉以輕心,任其發展。
王蛇的飼養方法:飼養
在第壹次主動餵食後,王錦幼蛇在5天內不需要餵食,應在第5-7天開始第壹次餵食。以後每5 ~ 6天投餵1次,幼蛙或雛鳥等較大動物每次投餵量應為幼蛇的1.5 ~ 2倍。第壹年至冬眠前,投餵量和投餵周期不變,但個體餌料可逐漸增加。蛇王幼蛇喜歡吃小水蛇,餌料數量壹般是幼蛇的4 ~ 7倍。
對於半散養或全箱飼養的王錦幼蛇,也需要集中在操場或固定的食盤進行餵食,很多時候幼蛇會習慣這種方式。特別是在睜眼餵食小乳鼠時,更要註意餵食的地方,及時清除未食用的活鼠和死鼠,防止死鼠腐敗變質對蛇場環境造成危害。
蛇王的培養方法:濕度
壹般來說,環境的相對濕度保持在30% ~ 50%,比較適合幼王金友蛇。幼年王錦蛇進入蛻皮階段,對環境濕度的要求較高,應保持在50% ~ 70%。如果濕度過低,不利於幼蛇蛻皮,往往會因為無法蛻皮而死亡。解決方法是在蛇箱周圍、蛇舍內或蛇場間接噴水,可以滿足幼王金友蛻皮時的濕度要求。在高密度培養狀態下,采用噴霧加濕方法更為合適。但無論如何,濕度不能太高,壹般不超過75 9/6。短時高濕度對幼蛇影響不大。如果時間長了,王錦的幼蛇很容易發黴。在不通風的情況下,幼王金友蛇容易患肺炎,要加強通風,保持繁殖地空氣清新。
蛇王的飼養方法:幼蛇養護
剛孵出的幼蛇體長在25 ~ 25 ~ 35厘米之間,有的大蛇可達35 ~ 45厘米,體色較淺,無頭部。王?之字形的標記經常讓人和其他蛇類混淆。幼王金友蛇枕上有兩條黑色短縱紋,背淺褐色,有不規則的黑色小條紋。尾巴背面至尾端有兩條細細的黑色縱條紋;背部和尾部兩側有1個黑點;腹面淡粉色,腹鱗兩側有黑點。從上面的介紹不難看出,王錦的成年蛇在王錦幼蛇的花紋和顏色上都找不到,而且差別如此之大,初學者很難相信這是王錦的幼蛇,在眾多蛇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幼王錦蛇在孵化後的7~10天內蛻掉第壹層皮。有條件的養蛇戶(場)可采用活餌早飼晚飼的雜交模式進行幼王錦蛇的人工繁育。人工投餵時,壹開始只投餵新鮮的卵液,然後投餵壹些小昆蟲,如縊蟶、蚱蜢、黃粉蟲、蠅蛆等。,適當添加到蛋液中,為幼蛇日後主動捕食動物活飼料奠定了基礎。期間,生活著壹些小水蛇、小泥鰍、蟋蟀、蝗蟲、蚱蜢等。也可以餵給幼蛇自己捕食。餵食時間以幼王金友蛇在24小時內吃完為準,然後將幼王金友蛇未吃完或殺死的食物全部清除。平時不要零星的放,這樣可以引起小王錦蛇的食欲,培養它按時餵食的好習慣,激發它主動捕獵的欲望,為以後正常餵食打下基礎。
王金社相關知識點的拓展;
經濟價值
中醫理論認為王金蛇可用於癲癇、喉炎、瘡癰、瘰癧、疥瘡等癥,故用之。
品種介紹
王錦蛇具有體大、耐寒、適應性強、生長快、飼養周期短、易飼養和孵化等優點。很多養蛇場或養蛇戶,尤其是北方省份,大多將其作為無毒蛇的養殖對象。王金蛇,又名菜花蛇、蛇王、蛇王、臭黃頜等。它是無毒蛇中生長最快、體型最大的蛇(蟒蛇除外)。棲息於山地、平原和丘陵地區,活動於河流、池塘、庫區等水域附近。
蛇王敏捷,兇猛,爬行速度快,能爬樹。它是壹種雜食性的蛇,捕食青蛙、鳥、老鼠和蛋。當食物匱乏時,它甚至會吞食自己的幼蛇或同類。所以在養殖中要特別註意,壹定要保證餌料的充足和多樣化,這也是人工養殖的王蛇必須單獨飼養,不能和其他無毒的蛇混養的主要原因。蛇的肛腺能發出壹種奇怪的氣味,所以叫臭黃頜。抱完蛇後,要用姜片擦洗,或者用香皂洗手,洗掉異味。
估計數量:野生種數量僅次於黑眉蛇,仍為常見種。目前是開發利用的對象。
應采取進壹步的保護措施:適當控制過度捕撈和采集。這種蛇無毒,在北京也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