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二十四節氣立夏習俗有哪些 各地區立夏吃什麽?

二十四節氣立夏習俗有哪些 各地區立夏吃什麽?

每壹個節氣都有相應的傳統食俗,很快就到步入夏天,那麽大家知道二十四節氣——立夏習俗有哪些嗎?各個地區的立夏吃什麽呢?接下來就由本期老黃歷來告訴妳吧,且隨老黃歷壹起來看看吧!

無錫—嘗三鮮: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就是地上長的蠶豆、覽菜、黃瓜(也有的說是覽菜、元麥、蠶豆,還有說是覽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就是樹上結的櫻桃、批把、杏子(也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還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就是河裏遊的海螄、河豚、鰣魚(也有說是鰣魚、鯧魚、黃魚,還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還有的地方在立夏的時候有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長沙吃“立夏羹”昔日長沙的農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如若不然,夏秋主旱。農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壹鍋煮(意思是說池塘的水幹涸了)”。長沙人在立夏這壹天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取名叫做“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壹腳跨過河”。

閩南吃“蝦面”在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人面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的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這個習俗發展到後來,紅糟也就被海蝦所代替了,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以後變成紅色,與紅糟的顏色相同,以此表示對夏季的祝願。

贛東北吃“立夏”“立夏”這壹天,在贛東北有吃“立夏”的習慣,就像我們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壹樣,都是從老壹輩那兒流傳下來的。

“立夏”的制作很簡單1、“幹”。先將大米煮得半熟後搗爛,接著取壹部分揉搓壓成塊,再把壓好的塊切成片,最後用油煎炸,謂“幹”。2、“湯”。將剩下的部分搓成像湯圓壹樣的小球,再加上蘑菇、蒜苔、青椒、豌豆、蠶豆、小南瓜、馬鈴薯等多種春季蔬菜壹起湯煮,謂“湯”。

“幹”用手抓著吃,噴香可口;“湯”則不分大人小孩,都用大碗盛著吃,以表示豐盛,味道也非常美。

吃“立夏”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在這個時節新上市的蔬菜瓜果,能加的都要加進“立夏”中,“立夏”中的品種越多就表示越喜慶。“閑了壹冬,忙了壹春”,以前舊時得不到溫飽的農民,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飽食壹頓“立夏”,那就是最大的滿足。

杭州吃烏米飯和立夏飯烏米飯是用烏飯葉子(又叫精青葉)擠汁,糯米在該汁中浸泡以後蒸成飯。據說,在立夏時吃了烏米飯,不會中暑,能祛風敗毒,蚊子也不敢叮咬。杭州人還有立夏食“野夏飯”的習俗。這壹天,孩子們成群結隊地到鄰裏各家乞討米、肉,然後到地上去摘蠶豆、挖竹筍,最後到野地裏去用石頭支起鍋竈,自燒自吃,這就被稱為吃“野夏飯”,或者是“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把自己當做乞丐,以為這樣可以厭勝而避災禍。吃完立夏飯之後,大人會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稱體重,看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