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捕捉黃顙魚

如何捕捉黃顙魚

第壹,生活習慣

黃顙魚胡須較大,身體扁平,背部和兩側有三根無磷的毒刺。它是壹種小型的肉食性魚類,在野外大部分都在100g以下。大多生活在江河湖泊的靜水或緩流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羞恥感強。所以覓食活動多在夜間進行。白天喜歡生活在水下黑暗的地方,活動量少,耐缺氧。適宜溫度為5~30℃。

第二,天氣的選擇

由於黃顙魚有怕光的習性,夏季釣黃顙魚,最好選擇陰天,大雨後下毛毛雨。在汛期水色渾濁的晴天也可以垂釣,但在水清日照強的晴天垂釣黃顙魚效果較差。

第三,時間的選擇

早上,晚上,晚上都可以用,但是晚上到午夜後效果更好。

第四,餌料的選擇

黃顙魚為肉食性魚類,食物來源廣泛,喜吃小魚、小蝦、青蚯蚓、蚌肉、紅蚯蚓、紅蟲等。

五、漁具和設備配置

釣組的配置要根據釣法來定。

1.手工釣魚時,可根據水面大小、距離、釣點來配置釣竿,但壹般釣竿可以是5-7米的輕軟竿,以增強釣魚的手感,釣線可以是0.6-1.0。因為黃顙魚的嘴比較大,所以魚鉤可以大壹點,最好用長柄的5-7號倒刺鉤。

2.明水壹帶也可以用平臺釣,但由於魚餌基本都是肉腥餌,所以魚鉤要換成帶刺餌,以防拋竿時魚餌脫落。

3.拋竿釣魚時,以10-30m魚線的串鉤和巖石釣竿為佳,遠近皆宜。

4.使用延繩釣法時,可根據水面大小配置主線,壹般為100-200m長。太長的話,操作不方便,防止線路錯亂。壹般100-150左右的魚鉤即可,但這種釣法壹般適用於小船或劃水工具。

無論用什麽釣法,取鉤器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黃顙魚吞鉤兇猛,往往很難取鉤。用取鉤器可以很方便地取出鉤子。另外,由於黃顙魚的刺在出水後往往是張開的,很容易用壹般的護魚掛護魚,所以用塑料桶、盆、折疊的帆布裝魚比較好。

六、釣點的選擇

黃顙魚的釣點選擇很重要,因為黃顙魚怕慢光遊,愛群居,很少做長距離覓食。所以,壹旦選對了釣點,就可以連續釣到很多魚。釣了幾年黃顙魚,感覺在以下幾個地方選釣點比較好:

1.在惠水灣,近岸水質渾濁,漲水時水流緩慢;

2.水下漩渦的邊緣;

3.出水口和進水口兩側有水生植物的邊緣和雜亂的樹枝;

4.水面上有水生植物,水下或碎石堆附近有障礙物;

5.橋墩、涵洞和近岸懸崖;

七、釣魚方法

1.手工釣黃顙魚時,對鯽魚、鯉魚類似底釣,但釣技沒有要求高。黃顙魚的魚鉤都是吞服的,其魚鉤的浮相基本是攝食或黑浮,沒有餌料、光口、滑口。捉黃顙魚也要做窩,但窩料要以腥為主。漂釣的調整要適度靈敏,因為黃顙魚吃鉤兇猛,所以還是盡早掌握提鉤時機為好。當發現漂已經開始發漂或黑漂時,就要提竿了。如果來不及提竿,往往會吞鉤,或無法脫鉤或導致其過早死亡,特別是在高溫下,不利於魚的保存。黃顙魚喜歡吞食活餌,所以釣魚時餌料要盡量保持新鮮。使用蚯蚓或紅蟲時,應保持蠕動、搖擺狀態,以增強誘魚效果,並經常采用提、拉、拖、逗等方法,吸引魚類追逐食物。

2.用拋竿釣魚時,魚線要略粗,因為在深水區遇到其他肉食性大魚的機會較多,防線過細,不會損傷釣組。拋完鉤後,如果長時間沒有動靜,也要隔壹段時間拖逗它到岸邊,但距離不能太遠,壹般不超過0.5米,這樣既能讓魚餌“活”起來,又能讓魚追上魚餌。比如壹個人看管多根拋竿,最好在竿上配個小鈴鐺,以便及時發現魚的消息。

3.延繩釣時,在串好魚餌時,要沿著近岸壹米左右深的水域依次鉤住船或皮,船在鉤住的同時要後退,這樣就在水底布下了壹個鉤陣,以增加釣程。這種釣法壹般適合夜間使用,傍晚下鉤,早晨閉鉤。在漁獲量大、魚密度高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壹次可捕幾十條黃顙魚。我經常看到專業漁民使用這種方法,但很少用於休閑捕魚。

八、註意事項

1.黃顙魚的三根刺有毒,是用來防身的武器。因此,在用取鉤器取鉤時要特別小心。壹旦被蟄,會立即引起疼痛、麻木、出血和局部腫脹。但是,如果被黃顙魚刺傷,也不必驚慌。可以盡快用手指把傷口的血擠出來或者用嘴吸出來,然後在傷口附近吐點唾液,進行幾次按摩。壹般壹個小時左右就能消腫。如果意外重傷,要及時去醫院,防止感染。

2.使用延繩釣法時,垂釣者應註意安全,不宜遊泳者參與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