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姓名m m m: bi ā n c m: o
英文名稱馬鞭草
來源本品為馬鞭草科馬鞭草的幹燥地上部分。6-8月開花扡插,去除雜質,曬幹。
特征:本品莖呈方柱狀,多分枝,四面有縱槽,長0.5 ~ 1m;表面呈棕綠色,粗糙;硬而脆,有髓或中空部分。葉子是對生的,皺縮的,破碎的,綠褐色的。展平後,葉子分成3瓣,邊緣呈鋸齒狀。穗狀花序細長,有許多小花。無味苦澀。
加工去除殘留的根和雜質,清洗,稍微濕潤,切成段,曬幹。
性苦性寒。
歸經屬於肝經和脾經。
功能:活血化瘀,止瘧,解毒,利尿,消腫。可用於腹部腫塊積聚、閉經、痛經、瘧疾、喉炎、癰腫、水腫、熱淋。
用法用量:4.5 ~ 9g。
儲存在幹燥的地方。
摘自中國藥典
中藥:馬鞭草
出處來自《名醫錄》
拼音姓名m m m: bi ā n c m: o
英文名歐洲馬鞭草,歐洲馬鞭草的草本植物
別名鞭、長草、鳳頸草、紫龍芽、鐵鞭、狗牙草、短鞭、小鐵鞭、滑草、蜻蜓草、回血草、鐵蓮花、瘴氣鞭、荊芥、野荊芥、燕尾草、白鞭、蜻蜓米、狗咬草、鐵掃帚。
來源:馬鞭草科馬鞭草的全草。
拉丁動植物礦物名稱:馬鞭草。
采收與貯藏:6-8月采花,去土曬幹。
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旁、溪邊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西南及山西、陜西、甘肅、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
加工、去雜、清洗、濕潤、切割、幹燥。
性質苦;辛;小寒
歸經肝;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活血通經;利尿消腫;阻止瘧疾。主感冒發熱;喉嚨痛;牙齦腫痛;黃疸;痢疾;血瘀閉經;痛經;事故;水腫;排尿不暢;瘧疾;癰、瘡、腫、毒;跌倒和碰撞造成的傷害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鮮30-60g;;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適量,搗實;或者油炸洗凈。
註意孕婦慎用。
各種博覽會1。《本草經》:馬鞭草,原為涼血破血之藥。下半部倪瘡血極熱,亦為濕熱,故血臟而成瘡,有蟲。血涼熱解,汙者破之,無敵。陳藏奇稱之為破血殺蟲,也是這個意思。
2.《別錄》:倪瘡主下。
3.《本草綱目》:主要癥狀為血癮、慢性瘧、血瘀。像糖和酒壹樣炒。
4.《日華子本草》:月經,治女子血氣腹脹,月不平。
5.《本草補》:治金瘡,活血活血。
6.《綱要》:疥癬癰腫,蠑螈尿瘡,男性外陰腫脹。
7.《生藥材準備》:活血通絡。可除膿毒,洗痔毒,瀉上火,治跌打損傷。
8.《分類本草》:去大便出血消腫止痛。
9.《天寶本草》:利小便,平肝瀉火。治療紅瘡和火眼。
10.現代和實用的中醫:根用於痢疾,慢性瘧疾,水腫和腫脹。並具有通便作用。
《中華本草》節選
中國草藥國家收藏:馬鞭草
拼音姓名m m m: bi ā n c m: o
別名馬鞭尖、鐵馬鞭、白馬鞭、瘧馬鞭。
來源為馬鞭草科馬鞭草屬植物馬鞭草,全草入藥。野生產品在夏季和秋季收獲。栽培品每年可從全草中收獲2 ~ 3次,洗凈,切段,曬幹。
棲息地分布生於森林和草原邊緣。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
藥理作用:1。本品註射液在控制瘧疾癥狀和殺滅瘧原蟲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為控制癥狀,應在發作前2 ~ 3小時註射,可使瘧原蟲變形。
2.馬鞭草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對兔結膜囊滴入芥子油引起的炎癥有抗炎作用。
3.本品水提取物經家兔牙髓電刺激實驗證明有鎮痛作用。酒精水溶液的鎮痛作用更持久。
4.馬鞭草素對促進哺乳動物的乳汁分泌具有持久的作用。
5.馬鞭草素能促進家兔血液凝固,大劑量可使蛙的粘膜脫落,引起痙攣。
6.抑菌作用:馬鞭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福氏誌賀菌有抑制作用。其煎劑濃度為31 mg/L,可殺滅鉤端螺旋體。
苦,微寒。
功能:清熱解毒,止瘧殺蟲,利水消腫,通經散瘀。主治:瘧疾、血吸蟲病、絲蟲病、感冒發熱、急性胃腸炎、菌痢、肝炎、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尿路感染、陰囊腫痛、月經不調、血瘀閉經、牙周炎、白喉、咽喉腫痛;外用治療跌打損傷、癤腫。
用法用量0.5 ~ 1;取適量外敷,新鮮產品搗碎敷於患處。
附1、瘧疾:①鮮馬鞭草2 ~ 4兩(幹草減半),水煎濃縮至300毫升,於瘧疾發病前4小時、2小時分1次服用,連用5 ~ 7天。對間日瘧的療效優於惡性瘧。②馬鞭草1份,黃荊子2份,經包衣、幹燥、研磨成粉。每天兩次,每次3 ~ 5元,可連續服用1周。③馬鞭草註射液:成人3 ml,兒童應減量,發作前2小時肌內註射。
痢疾:鮮馬鞭草2兩,牛膝5錢。水煎服,每日1劑。孕婦慎用。
3、急性腸胃炎:鮮馬鞭草2兩,鮮魚腥草1兩。洗凈,搗爛,加適量涼開水,攪拌均勻,擰藥汁,服藥水,每日兩次。
4、絲蟲病:馬鞭草6錢,紫蘇5錢,青蒿4錢。加入150毫升水,濃縮至80毫升。早晚飯前服用兩次,小兒減量。7 ~ 10天為壹個療程。
5、牙周炎、牙髓炎、牙槽膿腫:馬鞭草1兩,煎服,每日1劑。
6、急性肝炎:馬鞭草1.5兩,水煎,分三次服用。
7、白喉:馬鞭草(全草)1兩,加水2000毫升,煎煮,濃縮至300毫升。成人每次服用150ml,每日兩次;8 ~ 10歲,每次服用100 ml,每日兩次;8歲以下,每次服用30ml,每日3 ~ 4次。全部連續服用3 ~ 5天。
8、亞急性和慢性盆腔炎:馬鞭草、魚腥草、壹枝黃花,各5元。用水煎服。
9.癤腫:鮮馬鞭草2兩,水煎。然後用適量的新鮮馬鞭草,洗凈,加少許糖,搗成泥敷在患處,每天兩次,1。
10,感冒發熱:馬鞭草3 ~ 5元,水煎,每日3次。
摘自《國家中草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