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因包括免疫功能障礙和全身性疾病(如內分泌疾病、營養障礙、慢性感染等。)以及遺傳性或獲得性皮膚屏障功能障礙。
外因主要包括過敏原、刺激物、微生物、環境溫度或濕度的變化、日曬等。在環境或食物中,可引起或加重濕疹。
緊張、焦慮等社會心理因素也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基礎病因學
遺傳因素
遺傳是決定壹個人是否過敏的最重要因素。很多濕疹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遺傳因素,最典型的就是特應性濕疹(異位性皮炎或異位性皮炎)。研究發現,出生時父母為特應性(異位性)的女兒,70%會患特應性濕疹,如果其中壹人為特應性,50%的孩子會患病。
免疫異常
患有濕疹的患者通常具有Th2細胞活化、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加和血清IgE水平增加。檢測過敏原時,往往會有多個過敏原對應的lgE。
女性激素水平的變化
部分女性慢性濕疹患者在月經前或月經期間出現周期性皮損,這是由於患者在月經周期後期出現了針對內源性孕酮的自身抗體,可能與過敏反應有關。
部分孕婦可出現濕疹樣皮疹,瘙癢劇烈,可能是對黃體酮過敏所致,產後壹段時間後會很快消失。
內分泌和代謝疾病
糖尿病和甲狀腺疾病很容易導致皮膚瘙癢和濕疹,這些往往是疾病的第壹癥狀。這類患者往往先有皮膚瘙癢,皮膚長期出現丘疹、斑塊、肥厚性斑塊等亞急性、慢性濕疹,壹般抗過敏治療效果較差。除皮膚瘙癢和濕疹外,還可能有其他皮膚表現,如黏液水腫(甲亢患者)、血管疾病和真菌感染(糖尿病患者)。
慢性感染病竈
部分慢性濕疹患者常伴有慢性感染性病變,如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慢性闌尾炎、慢性泌尿生殖系統感染、咽喉或鼻竇感染等。這些患者的濕疹往往時好時壞。壹旦這些感染病竈被清除,濕疹往往會惡化。
誘導/誘發因素
飲食習慣和吸入劑
很多濕疹患者都與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有的患者對酒精過敏但不戒酒;
有的患者長期酒精中毒導致胃腸、肝臟疾病,繼而出現濕疹;
有的患者長期生活不規律,打亂了身體正常的生物節律,導致濕疹等疾病;
有的患者偏食辛辣食物,導致濕疹或加重濕疹。
有些食物抗原性強,或因為消化道的通透性增強,或因為肝臟對外來蛋白質的治療和解毒功能降低,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從而引起濕疹。這些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
牛肉、羊肉、雞肉;
海魚(鱈魚、龍蝦、扇貝、帶魚等。)、貝類、淡水魚(三文魚、鱸魚、鯉魚等。),蝦,蟹,田螺等。
桃子、黃瓜、哈密瓜、草莓、蘋果、檸檬、芒果、李子、杏等。
芋頭、竹筍、小麥、香菜、花生、蒜苗、菠菜、茄子、西紅柿等。
壹些吸入劑最有可能引起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偶爾還會引起濕疹:
動物皮屑,如狗毛和貓毛;
真菌,如青黴。,枝孢黴屬。、煙曲黴、枝孢黴。,青黴屬。、黑根黴等。
蟎,如屋塵蟎和粉塵蟎;
花粉,如柳樹、楊樹、榆樹、桑樹和梧桐樹;
矮豚草、蒿、屋塵、酒精、葎草等。
化學的
還有食品添加劑,食品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質,包括人工色素、防腐劑和抗氧化劑、酵母、水楊酸、檸檬酸、苯甲酸衍生物、酒精等。,可能存在於藥物、口香糖甚至牙膏中。
當地因素
傷口及皮膚感染部位可出現濕疹樣病變,可能與局部微生物、壞死組織或藥物相互作用有關,傷口或感染竈周圍皮膚發紅,有密集的小丘疹,瘙癢明顯。這類患者容易出現過敏性皮炎,即遠處也可出現濕疹樣皮疹,尤其是手和腳上的丘疹和小水泡。
此外,外陰濕疹常因月經和白帶的刺激而持續存在,壹些皺襞部位的濕疹常與汗液分泌過多,不易蒸發有關。
精神因素
很多慢性濕疹患者長期失眠、焦慮、多夢、多汗等自主神經紊亂。有的患者精神創傷後出現濕疹,有的患者出現皮膚行為障礙。他們用各種肥皂、沐浴露甚至刺激性更強的洗滌劑反復清洗身體,導致濕疹長期存在。
這些患者的精神創傷和濕疹往往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經過精神因素的有效治療,濕疹可以逐漸改善和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