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亞大陸人口
這個種群目前只剩下壹個物種,即歐洲種或歐洲葡萄(V. vinifera L .),起源於歐洲和亞洲。本種栽培價值最高,世界著名的鮮食、加工、幹燥品種大多屬於本種。該品種品種繁多(5000多個),產量占世界葡萄產量的90%以上。我國栽培的龍眼、牛奶、玫瑰香、無核白都屬於這個品種。
歐洲品種的特點是果實品質好,風味純正。抗寒性差,成熟枝和芽眼能抗-16 ~-18℃低溫,根能抗-3~-5℃低溫。本種抗真菌病能力弱,不抗黑痘病、白腐病等。,且不抗根瘤蚜。對石灰性土壤有很強的抵抗力。本種適合在溫暖,陽光充足和幹燥的地區栽培。
(2)北美人口
種群包括28種,大部分分布在北美東部。主要有以下有栽培和育種價值的物種:
1.美國物種
又名美洲葡萄,原產於北美東部。這種果實有很濃的麝香味(狐貍味、草莓味),葉背密被灰色或棕色氈毛。抗病性和抗濕性強。抗寒性強,成熟枝和芽眼可耐-20~-22℃低溫,根可耐-7~-8℃低溫。本種對石灰性土壤敏感,易失綠。協和,著名的制汁品種,是這個品種的代表品種。
2.河畔葡萄
原產於北美東部。葉三葉或全緣,光滑無毛,生長勢強。抗旱、耐熱、耐濕,抗病性強,抗扇葉病毒強,高抗根瘤蚜。抗寒性強,成熟枝和芽眼能抗-30℃以下低溫,根能抗-11~-13℃以下低溫。果實小,臭,品質差,無食用價值。本種主要用作砧木,抗寒、抗旱、抗根瘤蚜。目前生產上廣泛使用的抗寒砧木β是河岸葡萄與美洲種的雜交後代,其根系能抵抗-12℃左右的低溫。沈陽農業大學引進篩選的江岸2號和江岸3號不僅抗寒、抗旱,而且抗根癌,扡插生根容易,成活率高,是很有前途的抗性砧木。
3.沙地葡萄
原產於美國中部和南部。葉片平滑和無毛,全緣。果實小,品質差,無食用價值。抗寒性強,根系耐-8~-10℃低溫,枝芽耐-30℃低溫。該品種抗旱性強,抗根瘤蚜、白粉病、霜黴病。本種及其雜種主要用作抗旱和抗根瘤蚜的砧木,代表品種為聖喬治。
(3)東亞人口
種群包括39個種,生長在亞洲東部,有超過10種原產於中國。其中,重要的物種有:
1.山葡萄
分布在中國東北、華北以及韓國、朝鮮、俄羅斯的遠東地區。特別是在東北的長白山地區,主要生長在林緣和河谷旁。
本種在葡萄屬中抗寒性最強。成熟的枝條和芽眼能抗-40~-50℃的低溫,根系能抗-14 ~-16℃的低溫。對白粉病和霜黴病的抗性差。多為雌雄異株,但已發現兩性花類型,並育成兩性花品種雙優。山葡萄的種內類型很多,各種類型之間的性狀差異很大。單果重0.57~1.25g,穗重22.0~72.9g,含糖量8.8%~16.7%,含酸量1.66%~3.64%。果實圓形,直徑6~11mm,紫黑色。扡插生根能力較弱,大多采用播種繁殖,但在該物種中也發現了壹些生根能力強、成活率高的品系和類型。
山葡萄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作為寒冷地區的抗寒砧木,擴大品種的栽培範圍。沈陽農業大學1983從美國引進的山葡萄×河岸葡萄雜交品系何山1~4,因其根系能耐-13.5~-15℃的低溫,與山葡萄相似,易扡插生根,樹勢強,抗病性強,被發現很有發展前途。②用作釀酒的原料。由於其獨特的風味和明亮的汁液,山葡萄是壹種很好的釀酒原料。如吉林、黑龍江等地釀造的山酒,濃郁醇厚,別具特色,暢銷國內外,深受歡迎。③作為抗寒育種的原始材料。利用山葡萄的抗寒性與栽培品種雜交,可以培育抗寒品種。如北春在北京植物園栽培,宮釀1和宮釀2號在吉林省果樹研究所栽培。這些品種具有良好的釀造品質,也可作為抗寒砧木。
蟄刺
又名東施葡萄,產於華北、華中、華南,在日本、朝鮮也有分布。漿果呈圓形和深紫色。果汁呈深紅色紫色,含糖量14.6%,含酸量1.35%。這種插條不易生根,抗寒性強,可在華北露地安全越冬。可作為抗寒、抗病育種的原始材料。
東亞種群中可以釀造和利用的其他物種是刺葡萄、彎葉葡萄、羅馬葡萄和毛葡萄。
(4)雜交群體
這個群體是葡萄種間雜交培育的雜交後代。比如歐洲種和美洲種的雜交後代稱為歐美雜種,歐洲種和山葡萄的雜交後代稱為奧桑雜種。其中歐美雜交種占了相當數量的葡萄品種,這些品種的特點是:漿果有美洲種的草莓香味,抗病性好,耐寒,耐潮濕,產量高。這些特點使得歐美雜交品種可以在更大的區域種植。目前,在中國、日本和東南亞,歐美雜交種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品種。主要用於鮮食和制汁,但品質普遍不如歐洲葡萄。目前在中國和日本栽培的歐美雜交品種很多,如巨峰、京亞、富士美濃、康拜爾早生、玫瑰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