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的傳說
傳說壹:臘八節是臘月初八(十二月),起源於明朝初年。據說朱元璋在獄中闖禍受罪的時候,饑寒交迫,朱元璋竟然從獄中的老鼠洞裏挖出了壹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雜糧。朱元璋把這些東西煮成粥。因為是臘月初八,朱元璋就把這鍋雜糧粥叫做臘八粥。我享受了壹頓美味的飯菜。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朝南皇帝。為了紀念獄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把這壹天定為臘八節,並正式把那天吃的雜糧粥命名為臘八粥。
傳說二: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也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所以臘八有在這壹天吃臘八粥的習俗。釋迦牟尼成佛之前,遊歷名山大川,拜訪長輩陌生人,苦練修行,尋求生命的盡頭。又累又餓,他終於在印度北部偏僻炎熱的摩揭陀州倒下了。牧羊女見了,趕緊把自己的午飯——家裏剩下的各種米粥拌飯,放進各種從山裏采來的野果,用火加熱,餵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像吃了甘露壹樣,壹下子恢復了元氣,在河裏洗了個澡,靜靜地坐在菩提樹下打坐。12月8日,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佛了。中國漢朝以後,把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月。每天臘八前,寺內僧人取新鮮麥片,用潔凈器皿熬壹夜粥,早晨熬粥拜佛,誦經飲“臘八粥”留作紀念。但喝臘八粥僅限於和尚,民間沒有這個習俗。
直到北宋,佛教的這種習俗影響越來越大,首先是在首都東京(開封)。每到“臘月”,人們便效仿制作這種獨特的臘八粥,逐漸成為東京臘月的主要內容,並最終將這種廟會的習俗社會化,《東京夢中華》中有明確記載:“農歷八月初八.....各大寺廟都舉行佛事沐浴會,給弟子送去七寶五味粥,稱為臘八粥。大家都是日本家庭,也吃水果雜料粥。”《清稗筆記》總結道:“臘八粥始於宋代。十二月初八,東京的寺廟煮七寶五味糯米粥,壹直延續至今。”
喝臘八粥的習俗在首都東京流行時,迅速傳到九州,成為中華民族的壹大節日習俗。
自助廚房
如果妳只是想給家人朋友做飯,或者犒勞自己壹壺香甜爽滑的臘八粥,我們可以教妳壹個簡單的制作臘八粥的方法。
臘八粥有鹹和甜兩種吃法。鹹法有豆制品、肉丁或香腸。本文介紹了吃臘八粥的傳統做法。材料:白糯米、桂圓、糖;配料有蓮子、銀耳、紅棗、百合、山藥、豆類(綠豆、紅豆等。).做法:1。將50克糯米浸泡10分鐘,加入6杯水,小火煮20分鐘,加入桂圓和糖,煮10分鐘,完成粥底制作。2.加入煮好的材料,煮沸。臘八粥具有改善虛弱體質、滋補辛苦、止咳潤肺、預防便秘、養顏美容等多種功效。糖尿病、高血脂患者可以吃鹹臘八粥。冬天,氣候幹燥,寒風刺骨。粥好吃又禦寒,堪比吃涮鍋另外還可以吃棗粥,玉米粥等。推薦壹個簡單的在家煮粥的方法:提前壹個晚上把大米和紅小豆放在保溫瓶裏,加適量開水,第二天早上吃。
另壹種制造方法:
1.先將蓮子放入碗中,用水浸泡,然後放入蒸籠中,大火蒸約1小時,取出待用。
2、去掉桂圓的皮和核,只要肉;把栗子從它們的殼和衣服上剝下來。
3.鍋中放入適量的水,然後將稗草、紅豆、花生、小紅棗洗凈後倒入鍋中煮熟。當它們半熟時,將大米、黃米、粘黃米和糯米洗凈,倒入鍋中壹起煮。開鍋後,用小火將它們煮熟。當粥煮至七八成熟時,將蒸熟的蓮子倒入粥中,攪拌均勻。燒開後,關火片刻,放入幹凈消毒的鍋中,撒上白糖。現在超市裏有現成的臘八粥食材,但是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和身體狀況來選擇臘八粥的食材,煮出來的臘八粥會很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