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1小時,飯後2小時左右(柿子除外)。首先,水果中很多成分都是水溶性的,飯前食用有利於人體必需營養的吸收。其次,水果屬於低熱量食物,其平均熱量僅為同等重量面食的1/4,同等重量豬肉等肉類的熱量約為1/10。先吃低熱量的食物,更容易把握壹餐攝入的總熱量。第三,很多水果本身就容易被氧化腐敗。先吃水果可以縮短其在胃中的停留時間,減少其氧化腐敗的程度,減少對身體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
另外,也要註意晚上睡覺前不要吃水果,不然飽腹的腸胃會影響睡眠。千萬不要認為吃水果是小事。只有消除這些誤區,才能培養出真正有益於健康的生活習慣。
飯前壹小時,飯後壹小時。
此外,香蕉富含糖分和纖維,有利於消化和通便。但是空腹吃香蕉對身體不好,因為腸胃裏幾乎沒有可消化的食物。這時吃香蕉會加速腸胃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臟負荷,容易導致心肌梗塞。專家建議不要空腹吃香蕉。壹般來說,飯後或者不餓的時候吃香蕉比較安全。
人們通常認為飯後吃水果最好,但臺灣省教授提出了新的觀點,強調飯前壹小時吃水果最有益。理由是:水果是生食。生吃熟食後,體內不會產生白細胞增多等反應,有利於保護人體免疫系統,從而增強防病防癌的能力。飯後吃水果沒有這種保護作用。另外,如果飽餐後吃水果,其中所含的果糖不能及時進入腸道,這樣就會在胃中發酵,產生有機酸,引起腹脹、腹瀉。因此,妳需要在飯後等壹個小時再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在兩餐之間或睡前進食。
1.前提:在糖尿病控制理想的前提下,空腹血糖
2.吃水果的最佳時間:壹般水果作為輔食,即在兩餐之間或睡前吃。吃水果的最佳時間是下午3點到4點,吃完後要適度運動。值得註意的是,無需額外註射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加餐。
3.水果的熱量應計入每日總攝入量。下面列出的每1份水果,相當於半斤糧食提供的熱量:西瓜1斤,草莓6兩,梨、桃、蘋果、橘子、橙子、獼猴桃4兩。每天吃水果不超過1份,主食減少壹半。
4.類型:不同種類的水果含糖量不同,西瓜、蘋果、梨、橘子、獼猴桃含糖量較低;香蕉、大棗、荔枝、紅果含糖量較高;雖然聖女果(有些人稱之為小番茄)的形狀像番茄,但它們的含糖量很高。患者應盡量選擇含糖量較低的水果,少吃含糖量較高的水果。
5.註意血糖監測:由於人的差異,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適合或不適合的水果,衡量標準就是血糖。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和吃水果後2小時測壹下血糖,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吃某種水果,是否吃多了會有幫助。
其實早上吃水果最好。水果早上是“金”,中午是“銀”,晚上是“銅”。所以早上吃水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