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不是在胡說八道嗎?我們可以在東北吃面條。我從來沒聽說過吃面條會有害健康。”老王頗感意外。
老張聽說經常吃面條的人容易得糖尿病,就誠懇地勸朋友老王。老王覺得面條容易消化,應該是健康的。這兩個人爭論吃面條是否健康。
結果兩人各持己見,爭得面紅耳赤。兩個人甚至都去網上查資料,但是資料真假難辨,最後也沒有明確的結論。
那麽,經常吃面條對身體是好是壞呢?
面條的主要原料是小麥粉、水、鹽和食用堿,營養以碳水化合物為主,還含有少量的蛋白質、纖維素、脂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普通人吃面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對於腸胃功能不好或者體質較弱的人來說,面條是很好的主食選擇,既能吸收足夠的熱量,又不會給腸胃帶來太大的負擔。
但如果天天吃面條,不僅味道單調,長此以往還會造成營養不良。而且面條的制作和烹飪方式不同也會影響其營養價值。
比如掛面的鈉含量比較高,拉面和伊面的含油量比較高。炒面的熱量和含油量都比湯面高很多。如果攝入過多的鈉或油,會對身體有害。
還有人喜歡吃味道濃或者硬的面,這樣會減少煮的時間。長期吃這樣的面條,可能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引發胃腸道相關疾病。
此外,如果妳的胃腸道有嚴重的潰瘍,喝太多的面湯可能會加重胃腸道不適的癥狀。有些人對小麥過敏,吃面條會讓他們不消化,不舒服,這也是不適合吃面條的。
壹般來說,不建議長期吃面,但吃不吃面要看自己的身體狀況。
很多糖尿病患者認為面條是高GI(升糖指數)食物,不利於血糖控制。但其實面條的GI值是81.6,和米飯差不多。吃面條之所以會很快增加糖分,主要是因為吃面條的方法不對。
我們不能根據壹種食物的GI值來決定吃不吃,還需要考慮食物的加工程序和烹飪時間、食物的多少、食物的搭配、食用方式等諸多因素。
面條加工過程越精細,GI值越高。我們平時吃的面大多是精制面,升糖指數會高壹些。但是如果換成粗糧面,比如全麥面,蕎麥面,血糖指數會下降很多。
面條的GI值也會受到烹飪方法的影響。烹飪時間越長,越容易消化,飯後血糖自然會飆升。例如,混合面條的GI值會低於湯面。
每頓飯,我們不僅僅是單獨吃面條,還會添加蔬菜、肉類等食物。餐後血糖的變化和我們在餐時吃的所有食物有關。
如果只吃壹碗陽春面解決壹頓飯,血糖會迅速飆升,容易餓,非常不健康。但如果能搭配蔬菜、肉、蛋、豆類等食物,不僅營養均衡、飽腹感強,還有助於降低血糖。
吃面的時候也可以加點醋。酸醋可以延緩胃腸道對面條的吸收,有助於降低血糖。
吃面條的順序也會影響血糖的波動。如果吃面的速度太快,血糖會迅速上升。建議先吃蔬菜,再吃肉蛋,最後吃面,可以延緩血糖上升。
從熱量上看,每100克大米的熱量為346大卡,而每100克面條的熱量為350大卡。
從營養成分來說,米飯和面條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也差不多。
面條含維生素B和礦物質比大米多壹點,而大米含蛋白質氨基酸多壹點。另外,米飯和面條的升糖指數值差不多,對血糖的影響也沒有太大區別。
作為主食,米和面其實很難競爭。米飯和面條的具體營養和血糖也取決於具體的品種、產地、加工程度和烹飪方法。
而且單吃白米飯或者白面,營養也不均衡。食用時,建議與蛋、肉、蔬菜等食物搭配食用。
如果妳很喜歡吃面條,那麽在吃面條的時候記住以下註意事項,可以吃得更健康。
1,控制面總進氣量
如果想吃面,但又不想長胖或升血糖,就要註意控制面條的總攝入量。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主食每餐應占1/4。以壹個健康的成年人為例,每餐吃面條的量最好控制在60-80克生面條,這正好是煮熟後壹碗(240毫升)的量。熱量約300千卡。
2、用肉、蛋和蔬菜
有肉、蛋、蔬菜的面條可以增加蛋白質和纖維素的攝入,有利於血糖維持在穩定水平。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頓飯蛋白質的比例應為1/4,而蔬菜的比例應為1/2。也就是說,吃面食要加50-85g的肉、蛋、奶或豆制品和150g的綠葉蔬菜,才算營養合格。
3.選擇雜糧比例較高的面。
雜糧比例高的面條脂肪含量相對較低,膳食纖維豐富,有助於減脂控糖,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所以建議大家可以選擇蕎麥面條、玉米面條、蓧麥面條等雜糧面條。
購買時需要看清楚包裝上的成分表。雜糧粉排列越早,含量越高。另外,還要看雜糧粉前面有沒有“精”字。如果有,屬於精制。
4、煮面要控制油和鹽的攝入量
如果在家煮面,可以註意控制油、鹽、糖等調料的用量。如果加太多調料,容易攝入過多熱量,高鹽高糖對身體不好。
如果是在外面吃飯,盡量不要點炒面,因為會加很多油,遠遠超過每天攝入的油。
另外,如果吃的是湯面,記得不要喝湯,因為店家壹般會加很多油和鹽,讓湯頭味道更濃。如果喝了,脂肪和熱量攝入可能嚴重超標。
其實只要掌握竅門,面條也是可以健康食用的。關鍵是吃面條時要控制好總攝入量,肉、蛋、菜搭配好,營養更均衡,這樣就不用太擔心長胖、血糖不穩定或其他健康問題了。#傳奇零零計劃# #保護白銀時代世界#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