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是什麽含義?
龍井概述 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龍井原名龍泓,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龍井是壹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建於五代後漢乾佑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院。 龍井北宋時改名壽聖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寺已廢,僻為茶室。 龍井泉的水由地下水與地面水兩部分組成。地下水比重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攪動井內泉水,下面的泉水會翻到水面,形成壹圈分水線,當地下泉水重新沈下去時,分水線漸漸縮小,最終消失,非常有趣。 龍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壹,水質清洌甘美。龍井茶葉名聞中外,根據產地分獅、龍、雲、虎,即獅峰、龍井、雲棲、虎跑四地。 [編輯本段]地名 在山東高唐縣北二十裏。《徐鉉稽神錄》唐僖昭時,魏州人羅宏信微時投寄高唐田氏,田氏令浚井,甫下,忽龍自井出,宏信自井出,神色自若,後以軍功進爵豫章郡王,田氏夫婦歿,為堂於龍井之上以祀之。 在上海市龍華寺前,有二泉,壹清壹濁,清者可飲,濁者不可飲,含有琉黃質。 在浙江杭縣風篁嶺,本名龍泓,亦名龍泉。錢镠自衣錦軍還,至龍泉,聞部將叛 龍井據羅城,微服兼行,逾城夜入是也。宋元豐中,僧辦才即其處為亭,秦觀有記。其地產茶最佳,呼曰龍井茶,有雨前明前之別,世多珍之。 [編輯本段]歷史傳說 龍井茶是我國著名綠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壹帶,已有壹千二百余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 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三種,除了西湖產區168平方公裏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其它兩地產的俗稱為浙江龍井茶。 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現在的龍井村。龍井原名龍泓,是壹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傳說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建於五代後漢乾祐二年(949年), 龍井初名報國看經院。北宋時改名壽聖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寺已廢,僻為茶室。 龍井是杭州四大名泉之壹,水質清洌甘美。龍井泉的水由地下水與地面水兩部分組成。地下水比重較大,因此地下水在下,地面水在上,如果用棒攪動井內泉水,下面的泉水會翻到水面,形成壹圈分水線,當地下泉水重新沈下去時,分水線漸漸縮小,最終消失,非常有趣。 龍井茶始產於宋代,明代益盛。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龍井茶泡飲時,但見芽芽直立,湯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壹芽壹葉、俗稱“壹旗壹槍”者為極品。 先時此茶按產期先後及芽葉嫩老,分為八級,即“蓮心、雀舌、極品、明前、雨前、頭春、二春、長大”。今分為十壹級,即特級與壹至十級。壹斤特級龍井,約有茶芽達三萬六千個之多。獅峰山上的龍井為龍井茶中之上品。該茶采摘有嚴格要求,有只采壹個嫩芽的,有采壹芽壹葉或壹芽二葉初展的。其制工亦極為講究,在炒制工藝中有抖、帶、擠、挺、扣、抓、壓、磨等十大手法。操作時變 龍井化多端,令人叫絕。 清代品茶名家贊譽龍井:“甘香如蘭,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後感太和之氣彌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浙江龍井茶,堪與傳統名茶"西湖龍井"相媲美,是浙江名茶譜中的後起之秀。蕭山是浙江龍進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 浙江龍井茶在我市的社會價值要超過它的經濟價值。在招待親朋好友時或喜慶宴會後,如能飲上壹杯"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可以增添親切熱烈的氣氛。 [編輯本段]歷史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各地神仙應邀赴會,神童仙女,吹奏彈唱,奉茶獻果,往返不絕。正當地仙捧著茶盤送茶時,忽聽善財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床上翻滾亂叫,快快去!”壹不留神,茶盤壹歪,壹只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塵世間去了。地仙驚得魂出竅,臉煞白,三步並著兩步地往宮裏走。這時,呂洞賓壹算,明白是怎麽壹回事了,忙接過地仙的茶盤,把僅有的七杯茶分給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著,並掏出壹粒神丹對地燦說道:“快拿去救了妳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這兒我暫時替妳照應著”。地仙非常感激,道謝後就走了。 “天上壹日,人間數載。”地仙壹個筋鬥下到凡間,落到了杭州,變成壹個和尚,到西邊山上尋茶杯。這天,他看見有座山象只獅子蹲著,秀石碧壑,山間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門口坐著壹位80多歲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禮問道:“老施主,這兒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暉落塢。聽先輩說,有天晚上,突然從天上‘忽隆隆’地落下萬道金光,從此這兒就叫做暉落塢了。”地仙聽了心裏又驚又喜,趕緊東張張,西望望,忽然眼睛壹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嗎? 原來大娘房旁有口堆滿垃圾的舊石臼,裏面長滿了蒼翠碧綠的青草。有根蜘蛛絲晶瑩閃亮,從屋檐邊直掛到石臼裏。地仙明白了,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說:“老施主,我用壹條金絲帶換妳這石 龍井臼行嗎?”大娘說:“妳要這石臼子嗎?反正我留著也無用,妳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馬鞭草織壹條九丈九尺長的繩子捆住才好拎走。地仙剛離去,大娘心想,這石臼兒臟呢,怎麽沾手呀!於是找來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長著十八棵茶樹的地裏,又找塊抹布來指揩幹凈。沒想驚動了蜘蛛精,蜘蛛精還道有人來搶他茗呢!壹施魔法,“喀喇喇”壹聲巨響,將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層。地仙帶繩回轉壹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後來,被打入地下的天宮“茶杯”成了壹口井,曾有龍來吸仙茗,龍去了,留下壹井水。這就是傳說中的龍井。 滄海桑田,歷史變遷,原來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龍井寺,後又改名為現在留存的龍井村胡公廟。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經過仙露的滋潤,長得越來越茂盛,品質超群。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來到杭州龍井村獅峰山下,胡公廟老和尚陪著乾隆皇帝遊山觀景時,忽見幾個村女喜洋洋地正從廟前十八棵茶樹上采摘新芽,不覺心中壹樂,快步走入茶園中,也學著采起茶來。剛采了壹會,忽然太監來報:“皇上,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壹聽太後有病,不覺心裏發急,隨即將手中茶芽向袋內壹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宮中向太後請安。其實,太後並無大病,只是壹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中不適。忽見皇兒到來,心情好轉,又覺壹股清香撲面而至,忙問道:“皇兒從杭州回來,帶來了什麽好東西,這樣清香?”乾隆皇帝也覺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帶東西,哪來的清香?仔細聞聞,確有壹股馥郁清香,而且來自袋中。他隨手壹摸,原來是在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來的壹把茶葉,幾天後已經幹燥,並發出濃郁的香氣。太後想品嘗壹下這種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撲鼻,飲後滿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氣爽。3杯之後,眼腫消散,腸胃舒適。當時太後可樂了,稱杭州龍井茶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後這麽高興,自己也樂得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自己親手采摘過茶葉的十八棵茶樹封為禦茶,每年專門采制,進貢太後。從此,龍井茶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八棵禦茶雖經多次換種改植,但這塊“禦茶園”卻壹直保留至今,而且成為壹個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