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就是我逛了近10年的無名早餐攤。之前因為各種原因,原來的攤位被封殺了,時間久了,偶然發現。嚴格來說,現在可以算是小店了,不過是和別人轉租而已。
早上5點到10會去找老板做早餐生意,然後去找其他老板做黃山特色菜飯和骨頭湯。壹般九點半老板就要開始打掃衛生了,大部分的吃的喝的都賣光了,妳得早點吃,不然只能吃菜飯喝骨頭湯,讓妳的味蕾壹下子從上海到黃山。
對於許多上海人來說,美好的壹天從早餐開始。雖然上海早餐的種類可以讓妳壹個月不重復吃壹樣東西,但是說到傳統早餐,就不得不提四大金剛:餡餅、油條、米飯、豆漿。現在魔都能壹次性提供四種傳統早餐的店鋪屈指可數。好在記憶中還保留著傳統早餐的樣子。
大餅是四大金剛之首。剛出爐的餡餅,色香味俱全,外觀非常誘人,2塊錢壹個。
甜蛋糕是早上吃的第壹口甜食,所以妳吃的時候要小心。壹不小心就會被流出來的甜糖漿燙傷嘴。
鹹餅做起來比較費勁。揉面、抹酥油、撒蔥花、揉面、搟面,每壹步都是對經驗和手藝的考驗。
餡餅烤好後,水分在高溫下蒸發,邊緣部分會翹起來,用火鉗很容易從爐壁上脫落。
油條,它和餡餅是壹對CP。
把事先準備好的面團用筷子壓好,然後用手拉,扔進燒開的油鍋裏,用壹尺多長的筷子翻幾下,使其受熱均勻。整個過程壹氣呵成,像壹個工匠在表演雜技。
在客人拿走之前,應該在濾網上滴壹滴油。聰明的上海人喜歡用筷子串油條,不管是蘸醬油的還是泡米飯的,所以帶回來的油條還是又長又完整的。可惜這種場景現在真的很少見了。
就炸油條最好吃。咬下去,又脆又好吃,香氣撲鼻。咬完油條記得擦擦嘴,不然油膩的嘴唇和嘴角的油條會出賣妳。
誤食是四大金剛中最令人滿意的。
最傳統的糯米是用油條包著的白糯米。提前煮好的糯米壹直處於保溫狀態。取出壹個熱氣騰騰的糯米鋪在白毛巾上,將油條放入糯米中,用白毛巾將糯米包成壹團,最後放入塑料袋中。做米飯的好手藝就是妳可以讓油條藏在白糯米裏只做壹次不留痕跡。
肉松?鹹蛋黃?連糯米帶血的糯米?對不起,這不是我們小時候吃的飯。
豆漿,四大金剛裏唯壹的湯,只能爆不能滿。上海人喝豆漿,有淡、甜、鹹三種,不管哪壹種,都像暖流壹樣溫暖。
三種豆漿中,我最喜歡鹹漿和3元錢。為什麽?因為素材滿滿的醇厚!
油條用熱豆漿洗過後變大了壹倍,還有紫菜、蝦皮、榨菜、香菜、小蔥。除了各種佐料,我還想多加壹點辣椒,香到管不住嘴,還得倒壹碗才能滿足。
節儉的叔叔阿姨們經常自帶容器買豆漿,因為不管妳帶的是杯子還是大碗,妳只需要付壹杯豆漿的錢。
我問老板:“那麽,妳不怕賠錢嗎?”
老板笑著說:“來的都是鄰居。他們壹次又壹次成為熟悉的面孔。壹點豆漿不算什麽,大家都開心。”
我又問:“妳每天早上幾點起床?”
老板說:“就淩晨兩三點。”
雖然心裏早有預期,但還是很佩服每天淩晨兩三點還得起床。夏天還好。冬天這麽早起床真的很難,日復壹日的堅持更難。
“妳覺得辛苦嗎?”我好奇地問。
“辛苦了?賺錢怎麽會難?”老板輕描淡寫地回答,舀了壹碗豆漿給排隊的阿姨,然後轉身給大廳裏的客人端了壹碗豆漿。
我的眼睛有些濕潤,看著他們還在為生計忙碌,我不好意思繼續問他們。
生活是公平的。不努力賺錢,就要操心攢錢。在上海,可以說到處都是黃(ji)金(hui),就看妳願不願意彎腰去撿(zhua)了。馬說得好:機遇就像水裏的泥鰍。容易看到,但很難抓住。機會往往是每個人都看得到的,很多人嘗試過,壹聲嘆息就離開了。
經常聽到有人感嘆:“我沒資源,沒辦法,我沒錢……”聽起來真的很可憐。仔細想想,其實並不是這樣。事情的真相是,他們被別人的美好生活所刺激,能力與欲望不匹配。最後陷入死循環,給自己戴上“窮”的帽子。
勤奮是壹種對生活的熱情。做早餐生意,可能很多人覺得不體面,不辛苦,但在我看來,很安心,很踏實。每天從小錢做起至少能養家糊口,總比坐在家裏等著天上掉餡餅好。
想著餡餅,我下意識的咬了壹口手中的餡餅,感覺今天的餡餅特別甜脆。
商店裏仍然有很多噪音。壹個大叔昨天得瑟的贏了麻將,幾個大媽都在說快退休漲工資了。老板偶爾會趁機進來,遞上糕點、油條或者豆漿...壹群人在聊天,好像整個店裏就他們壹個人似的。
每次來這裏,我都喜歡在課堂上吃,悠閑的吃早餐,特別享受這種感覺。壹塊2元錢的甜餅,壹碗3元錢的鹹漿,偶爾吃點別的,比如鹹餅、油條、年糕、豆腐腦、茶葉蛋等等。
雖然環境不怎麽樣,但是我喜歡市場的味道,簡單,溫暖,稀缺,也是我面對生活的復雜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