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我想種竹蓀

我想種竹蓀

壹、原料處理

栽培竹蓀的原料非常廣泛,竹子、木頭、樹枝、雜物、農作物稭稈種子、谷殼、山蘆葦等各種雜草都可以利用。生料栽培的原料不需要蒸煮和滅菌。只需將竹木原料切碎,曬幹,放入水池中浸泡,加入0.3%-0.5%的石灰,浸泡24-48小時,然後撈起瀝幹水分在60%-70%,即可用於生產。用甘蔗渣、棉籽殼、玉米芯、雜草、大豆桿、谷殼、花生桿、油料桿等稭稈栽培,飼料中倒入上述比例的石灰水,10後24小時即可使用。

二、菌株的選擇

竹蓀菌株包括長裙竹蓀和短裙紅竹蓀。適合原料栽培的刺竹蓀抗逆性強,菌絲體分泌的胞外酶能分解吸收原料中的營養物質。接種後2個月即可出菇,每平方米可產竹蓀幹250-350克,高產500克,比紅托竹蓀高出3倍。D-古優1為最佳菌株。

三、無棚開放式栽培技術

長裙竹蓀屬於高溫型,其子實體生產發育期為每年夏季的6-9月。此時,大豆、玉米、高粱、瓜類等莖葉類的各種農資造假正盛;夏季果園、林場果樹有樹遮蔭,遮蔭條件好;而且上述作物和果樹每天呼出大量氧氣,對竹蓀子實體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這些自然環境為竹蓀無棚栽培創造了良好的生態條件,並有機結合形成生物鏈。下面介紹幾種開放式栽培管理技術。

l、筍旁套種作物。

(1)耕作季節。壹般分為春秋兩季。我國南北方溫度不同,具體可以把握為:壹是播種期溫度不超過28℃,適合菌絲生長發育;二、菌芽生長期為播種後2-3個月,溫度不低於10℃,使菌芽健康發育成子實體。南方省份的竹蓀套種作物,壹般都是春天播種,驚蟄了就開始堆起來播種,晴了就開始套種作物。北方適當推遲。

(2)場地布置。蘑菇床應該先排水。床寬1m,長度視場地而定。壹般10-15m比較好。床與床之間設置人行通道,寬度為20-30厘米,床面呈龜背形,距畦溝25-35厘米,防止積水。

(3)播種方法。竹蓀竹蓀是壹層料壹層種,菌種既可以點播,也可以播。10 kg培養料,每米5瓶菌種,做到堆料同時播種。

(4)用土覆蓋。堆放播種後,在苗床上覆蓋壹層3 cm厚的腐殖土,腐殖土的含水量應為18%。覆土後,用竹葉或蘆葦剪成小塊,蓋在表面,用薄膜蓋在床上,防止雨水淋出。

(5)間作作物。竹蓀畦旁間作大豆、脾豆、高粱、玉米、辣椒和黃瓜等高稈或藤本作物。竹蓀播種覆土15-20天時,可以在畦邊挖坑播種作物種子,每隔50-60 cm套種壹株。

(6)現場管理。播種後常溫培養25-33天,菌絲攀上料面,可揭開覆蓋膜,在床上扡插遮光,有利於形成小菇蕾。培養後,菌絲不斷增殖,吸收大量營養,形成珠柄,在料面上攀援,從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很快變成菇蕾,並折斷柄形成子實體。培養基最佳含水量為60%,覆土含水量不低於20%,空氣相對濕度為85%。古雷生長期,早晚各噴水壹次,保持相對濕度不低於90%。蘑菇芽逐漸膨脹,頂部凸起,然後在短時間內斷裂,裙擺盡快展開。竹蓀的栽培很講究噴水,具體要求是“四看”,即看蓋。竹葉或稻草草幹了,就要噴水;第二,看土壤覆蓋。土壤是白色的,要多噴,勤噴;第三,看胚芽芽。小菌芽、輕噴、霧噴;大部分菌芽都是噴了又噴的;第四,看天氣。晴天幹燥時蒸發量大,雨天多噴不噴。這樣才能保證好芽好菇好花。

2.林果間作竹蓀。

利用蘋果、柑橘、葡萄、油、桃、梨等果園的空間,以及山地林地樹木的空間,可以套種竹蓀,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定技術:

(1)園林平整;選擇平坦或坡度平緩的果林、含腐殖質的沙壤土和靠近水源的果園。7-10播種前,清理好場地上的雜物和雜草,最好翻土曬曬。果樹可以噴灑波爾多液來防治病蟲害。壹般果樹間距3m× 3m,中間空間作為竹床。可以沿著果樹開溝,人行道間距30 cm,邊框寬度60-80 cm,整地土塊不要太碎,以利於通風,果樹旁留有40-50 cm的工作路徑。

(2)堆垛播種;播種前預先濕潤培養料,含水量在60%左右。選擇晴天將畦面土層翻開3厘米,推到畦面兩側覆蓋;然後,將培養物堆在床上,在竹蓀上。播種材料,然後鋪壹層材料,最後蓋上土。如果枝葉不密,就在土上蓋壹層稻草和茅草,避免陽光直射。播種後覆蓋薄膜以防下雨。在邊溝和場地周圍撒石灰或其他農藥殺蟲。

(3)真菌生長管理:15-播種後20天,壹般不用噴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風30分鐘左右,後期增加通風次數,保持培養料含水量60%-70%。春天雨水多,要挖排水溝,比邊界深30厘米。菌絲生長溫度適應23-26℃。

(4)出菇管理;播種後25-40天,菌絲長滿培養料,然後菌絲形成菌繩爬上覆土需要10-15天,菇蕾可在20℃的常溫下生長10-20天,此時濕度保持在80%-90%。經過20-28天的培養,菌芽成熟,待破芽、拔梗、攤裙時即可采收。

3.竹蓀無材料仿生栽培技術。

選取砍伐2年以上的毛竹,在竹頭旁上坡方向挖壹個穴位,大小5-6厘米,深度20-25厘米,腐竹葉厚度5厘米。播壹層竹蓀後,填壹層腐竹葉,厚度10 cm,再播壹層菌種,依此填2-3層。最後用腐竹葉和挖出來的土蓋上,厚度2-3厘米,輕輕壹跺。如果土壤幹燥,要澆水濕潤,覆蓋雜草、枝葉進行遮陽防風、保濕保溫。菌種播種時,註意下層少播,上層多播,這樣菌絲恢復後能更好地走向死竹鞭。也可以在竹林裏從高到低挖壹條小溝,每隔25-30厘米,7-10厘米深,溝底放壹點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種,再蓋上土。每667㎡有180-200株老竹頭,挖花要花錢,難爛。竹蓀可以就地栽培分解,兩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