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煮好的豆漿可以和雞蛋壹起吃。
雞蛋可以和豆漿壹起吃嗎?
相信很多人早餐都會選擇吃雞蛋配豆漿或者牛奶,但是最近網上流行豆漿和雞蛋不能壹起吃的謠言。原因是豆漿和雞蛋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豆漿與雞蛋中的蛋白質相遇,會形成壹種難以被人體吸收的蛋白質物質,阻礙其他蛋白質的分解,從而降低兩者的營養價值。有人認為同樣的道理可以適用於雞蛋和牛奶,於是編造了牛奶和雞蛋不能壹起吃的神話。
副教授朱義認為這些謠言都是片面的。她說豆漿可以和雞蛋壹起吃,但是網友需要註意壹個問題,就是豆漿是否煮熟。朱義副教授進壹步解釋說,生豆漿中的胰蛋白酶和雞蛋中的粘蛋白結合確實會影響人體吸收,但胰蛋白酶不耐熱。豆漿只要長時間加熱,胰蛋白酶就會被破壞,無法與雞蛋中的粘蛋白結合,所謂“相克”的說法自然就消失了。另外,副教授朱義特別提示,很多時候我們在煮豆漿的時候,會誤以為豆漿煮好了,但實際上豆漿加熱到80℃的時候,就會出現假煮的情況。如果此時喝豆漿,未煮過的豆漿中含有的胰蛋白酶、皂素等毒素會刺激腸胃,引起惡心、嘔吐,甚至腹瀉。所以我們看到豆漿沸騰的時候,不要關火,煮3-5分鐘。
2.不要用熱牛奶洗雞蛋。
很多媽媽喜歡用生雞蛋配煮牛奶做蛋奶,認為這樣更有營養。副教授朱義說,她不提倡這種做法。因為雞蛋生產出來後會被沙門氏菌汙染,如果人們攝入壹定量的含有沙門氏菌的食物,就會引起食物中毒。如果只用煮牛奶洗生雞蛋,熱量不足以催熟生雞蛋,也不足以殺菌。喝含沙門氏菌的蛋奶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雖然很多人吃了之後並不覺得不舒服,但這是個人體質差異造成的。即使沒有不適,也最好不要這樣吃。
可能有網友會問,如果問題只是殺菌,牛奶雞蛋可以煮嗎?這將確保消毒。副教授朱義說,這種方法也不可取,因為牛奶煮沸後蛋白質變性會損失很多營養,所以壹般不建議煮沸後再喝牛奶,但雞蛋對高溫有要求,所以為了保證營養,建議單獨加工,不要把雞蛋和牛奶壹起煮。
3.不同的人怎麽吃雞蛋
在談到所謂“壹個人壹周吃七個雞蛋會加速死亡”的話題時,朱義副教授表示,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首先,雞蛋不會因為吃的人的性別而在營養上有所偏頗或改變;其次,壹般人壹天壹個雞蛋剛好可以滿足人體對雞蛋中營養物質的需求。如果是腦力勞動重的腦力勞動者,可以吃兩個。朱義副教授認為,如果妳不是壹名產婦,妳最好每天不要吃超過兩個雞蛋,因為它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至於有些產婦甚至每天食用8-10個雞蛋來補充營養的做法,朱義教授並不提倡,因為分娩後產婦會消耗大量體力,消化能力也會減弱。如果他這個時候吃雞蛋過多,會增加內臟的負擔。所以產婦壹天最多只能吃三個雞蛋。朱義副教授特別提到,4個月以上、1歲以下的嬰兒只吃蛋黃,因為嬰兒對卵清蛋白過敏,蛋黃對其生長發育有好處,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嬰兒應該吃蛋黃。
吃雞蛋和膽固醇升高沒有直接關系。
雞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壹種非常常見的食物,但是我們需要更多地了解哪些人可以吃雞蛋,如何吃雞蛋。很多人認為雞蛋吃多了會導致膽固醇升高。在第九期,邊肖曾經提到過雞蛋的話題。副教授和王老師壹致認為,網友把自己膽固醇升高簡單地歸結為吃雞蛋的錯是錯誤的,因為實驗證明,雞蛋不會升高妳的膽固醇,但雞蛋中含有的卵磷脂可以軟化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4.不適合吃雞蛋的人
高燒患者不宜吃雞蛋。因為高燒患者消化液分泌減少,體內消化酶活性降低。如果食用雞蛋等高蛋白、不易消化的食物,會導致消化不良等癥狀。
腎病患者吃雞蛋也要慎重,因為患者腎功能下降,體內所有代謝產物都無法通過腎臟排出體外。雞蛋吃多了,蛋白質吃多了,會導致體內尿素增加,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尿毒癥;
肝膽疾病患者也應根據病情控制雞蛋的攝入量,因為蛋黃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在肝臟代謝,會增加肝膽疾病患者肝臟的負擔。
5、煮雞蛋的正確方法
雞蛋應該選擇什麽烹飪方法?
副教授朱義說,雞蛋有很多種吃法,但根據烹飪方式的不同,可以保存的營養成分也不同。就營養吸收率而言,水煮蛋100%,嫩煎蛋98%,炒蛋97%,老煎蛋81.1%,生雞蛋30%-50%。可見,對於普通成年人來說,煮雞蛋是最有營養的吃法,但要註意細嚼慢咽,否則會影響消化吸收。她進壹步強調,為了在殺菌和營養保留之間取得平衡,建議每個人在烹飪雞蛋時都要控制好雞蛋的成熟度,蛋黃也要恰到好處。
此外,朱義副教授向老人、兒童、病人等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推薦蒸雞蛋羹或蛋花湯,可以促進消化,保證營養的吸收。
最後,因為雞蛋缺乏維生素C,所以和番茄、青椒等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壹起烹飪也是非常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