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魚科學養殖的四個要點
簡池
建池塘,要選擇環境幽靜、避風日曬、排灌方便的池塘。如果是自繁、自養、自收自支的龜場,需要考慮新龜池、幼龜池、幼龜池、3歲龜池、成龜池五種龜池的配套建設。如果池底沒有沙土,就摻壹部分沙土,在池邊和池塘邊修建晾曬臺和投餌臺,供烏龜曬背和進食,周圍修建防逃墻,可用磚和石棉瓦砌成,高度約1米。
2苗木選擇
目前甲魚苗的來源是:壹是工廠化育苗,專業戶批量生產;二是市面上大小不壹的野生甲魚。但無論何種魚苗,入池時都必須暫養15天,適應環境後再放入養殖池。有傷痕的小龜和成魚要分開養,傷好後再按規範扔進池塘。對於那些反應慢、移動困難的病苗,要在病好了之後再扔到池塘裏。壹般來說,2 ~ 3歲的幼魚100 ~ 150斤投壹畝,最多不超過200斤。
3科學餵養
科學的方法是使用天然飼料,如收集附近飯店、食堂廢棄的畜禽內臟、下腳料、下腳料等;在自然水域捕撈蝸牛、蚌類、小魚小蝦、各種水蚤;利用自然或零星土地養殖泥鰍、蝸牛;用犁溝和池塘培養蚯蚓;引誘蒼蠅滋生蛆蟲;培養昆蟲等等。在甲魚喜食的飼料中加入少量的植物性飼料,如麩皮、玉米粉、豆渣、少量的瓜類和微量元素,然後經過加工、混合、飼餵。
4調節水質
幼蟲要保持水深在0.3 ~ 0.4m,每三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三分之壹。水色要綠色,可以互相躲起來,減少互相傷害的機會。還可以在水中投放少量水葫蘆、水葫蘆等綠色植物,改善水質。在指甲池中,每4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四分之壹,保持水質新鮮活潑,溶解氧充足,肥料適量。
用蚯蚓餵養烏龜有以下四個好處。
1,蚯蚓飼養甲魚不汙染水質,但能提高甲魚的成活率和產卵孵化率。因為蚯蚓分泌的粘液可以保存和自我膨脹,7?8小時不腐爛,減少水汙染,而其他魚蝦在水中腐爛很快,嚴重影響水質。
2.保護水生資源。烏龜喜歡吃新鮮的魚和蝦。為了滿足海龜的生長需要,大量捕撈小雜魚、蝦蟹,壹定程度上破壞了水產資源。如果推廣自養蚯蚓餵養烏龜,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3.蚯蚓是動物天然新鮮的食物,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甲魚食用後消化利用率高。實驗證明,蚯蚓的營養成分高於野生魚蝦。
4.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用蚯蚓餵養甲魚,可以在甲魚池附近就地自養,不受儲運條件限制,隨時取用新鮮餌料。自養蚯蚓餵養甲魚成本比魚蝦低10%?15%
土池養鱉應註意的幾個問題
1,放養密度:對於生長迅速的甲魚,而且是試養階段,為了保險起見,密度往往很低,結果卻不理想。甲魚是壹種高度食肉的動物。密度低時,甲魚的食性會降低,對其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壹般放養地塊可以控制在每平米8-15。
2.水質管理:甲魚用肺呼吸,對溶解氧、氨氮等指標要求不高,因為在高溫環境下,亞硝酸鹽、硫化物、有害藻類容易造成水體惡化,從而導致甲魚患病。及時用生石灰、過磷酸鈣、養藻肥和水調節水質,保持弱堿性,對甲魚非常有利。第壹,水質好可以及時用於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二是水環境穩定,浮遊生物可以起到屏蔽作用,減少甲魚的相互撕咬。第三,堿性水對甲魚增加活躍度、食欲和抗病能力非常重要。
3、飼養管理:甲魚和草魚壹樣,會暴食,飼養時壹定要掌握?四個決定?原則上壹般控制在2小時內吃完,每天餵兩次,分別在早上5-6點和下午6點。飼料的質量要保證,要根據天氣和飲食情況進行調整。
4.日常管理:每天巡視池塘,檢查防逃設施,觀察甲魚的活動情況,註意防治常見的甲魚疾病如白斑病、腸炎、紅脖子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