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壓 是體循環動脈壓低於正常的總稱。壹般來說按常規測量法,測得成人肱動脈血壓低於90/60mmHg(12.0/0.8kPa)時,可稱為低血壓。正常血壓有晝夜波動,24h內最大差值可達40mmHg(5.33kPa)還有季節性波動,故應在不同日的同壹時間多次測量安靜狀態下的血壓,方可對低血壓做出判斷。但血壓的正常變異範圍相當大,不易以壹個數值代表不同的年齡、性別、體質的人的正常血壓,所測的血壓值,可供參考。其臨床意義應結合臨床綜合分析。
癥狀體征
生理性低血壓狀態 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值已達到低血壓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也不影響壽命。據統計,有上述低血壓狀態的人約占健康人的2.5%~3.5%,常見於經常從事較大運動量的人群如 體育運動 員、重體力勞動者,而體型瘦長的年輕婦女也不少見。生理性低血壓可有家族性傾向,無重要臨床意義。
.原發性低血壓病主要有以下表現
(1)疲乏、無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軟無力,經午睡或休息後可好轉,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這種倦怠感與患者實際工作或活動所消耗的體力不相稱,即這種乏力並非都是因疲勞過度所致。這種疲乏可能與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導致過多的肌肉收縮不協調,而不恰當地消耗肌力所致。
(2)頭痛、頭暈:在低血壓病的患者中,頭痛可以是惟壹的主訴,其頭痛往往在緊張的腦力或體力活動後較為明顯,頭痛性質和程度不壹,多表現為顳頂區或枕下區隱痛,也可呈劇烈的搏動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頭暈輕重不壹,輕者兩眼發黑、眩暈;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暈厥倒地,常在突然改變體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最易發生。此外,靜止而又負擔過重的工作條件下也易發生。頭痛和頭暈可能與血壓低致腦灌註不足有關。
(3)心前區隱痛或不適:低血壓病患者心前區隱痛、不適,不僅可在體力勞動或緊張腦力勞動時發作,在安靜時也可發作,甚至引起心絞痛樣發作,尤其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這種情況不僅見於低血壓病並冠心病的患者,也可能由於血壓過低本身導致冠脈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而產生上述癥狀。(4)神經功能障礙:可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 記憶力 減退、睡眠障礙和失眠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表現為多汗、皮膚蒼白或輕度發紺,渾身忽冷忽熱,時有蟻爬感,手腳麻木等。
(5)內分泌功能減退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壹類物質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6)其他:可表現為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以及血紅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血壓的原因很多,常見的低血壓,.急性低血壓:
1.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
2.休克。
3.體位性低血壓。
4.換氣過度造成的呼吸性堿中毒,使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還有低血糖綜合癥及腦血管障礙等。
怎麽治療呢?
(1)飲食營養方面應給予高營養、易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B族和煙酰胺(維生素PP)等。適當飲用咖啡、可可和濃茶,有助於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改善血管舒縮中樞功能,有利於提升血壓和改善臨床癥狀。此外,飲用蜂蜜或蜂王漿也有裨益
( 2)適當參加運動和醫療體育:如醫療 體操 、 保健操 、 太極拳 、氣功、按摩以及理療等有助於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壓。
(3)對於上述治療無效:且臨床癥狀嚴重者,可酌用小劑量激素,如9-a氟氫可的松0.1mg/d開始,根據治療反應逐漸增加劑量,本藥具有水鈉瀦留作用,通過增加血容量而提高血壓。必要時可輔以咖啡因、麻黃堿(15~30mg,1~3次/d)和鹽酸士的寧肌內註射。此外,根據臨床癥狀可予以對癥治療。
(4)中醫中藥治療:中醫認為低血壓病主要是心脾陽虛,陽氣不足,血行乏力所致。因此,主要治則是溫補通陽,佐以補脾健運。壹般情況下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1劑/d,水煎服或泡開水當茶飲。若伴睡眠欠佳者可加夜交藤30~50g。舌紅少津咽幹者加麥冬15g、五味子10g。此外,根據辨證施治,可輔以中成藥如歸脾丸或人參營養丸等也有壹定療效。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