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印度戲劇的泰米爾語戲劇

印度戲劇的泰米爾語戲劇

在印度各個地方語言戲劇中,泰米爾語戲劇起源最早。古代泰米爾語的“納達迦姆”就是通過歌舞表演形式表現壹定故事內容的戲劇。在古代,有不少作品和理論流傳下來,如《薩炎達姆》、《馬帝瓦納爾泰米爾戲劇》、《維拉卡達爾舞劇》、《舞劇論》等。泰米爾語戲劇主要在宗教節日期間在寺廟裏上演,而且常常得到當時的泰米爾地區的諸王公的贊助。

在古代泰米爾地區盛行的民間戲劇主要有 4種:①“古拉萬吉”戲。內容多描寫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壹部名為《薩拉卡迪拉·普已拉》的古拉萬吉劇本壹直流傳至今。②“巴爾路”戲。是壹種專門反映農民生活的戲劇。③跛子戲。描寫富農子弟遊手好閑,結果傾家蕩產,後來悔過自新的故事,帶有規勸世人改惡從善的道德說教味道。④街頭戲。是壹種專門在街頭露天表演的歌舞劇,通常在廟會和節日期間通宵演出。這些泰米爾民間戲劇,鄉土氣息濃厚,帶有娛樂性質,藝術上比較粗獷。

18~19世紀,泰米爾語詩人對戲劇藝術表現出很大的熱情,他們的劇作多取材於歷史傳說、往世書中關於濕婆大神信徒的事跡以及兩大史詩中的故事。18世紀最優秀的泰米爾戲劇是阿魯納薩拉·格維拉亞爾(1712~1779)的《羅摩戲》和哥巴拉克裏什納·巴拉蒂亞爾的《黑天傳說》等。19世紀較有代表性的有迦西·維斯瓦納達·牟達裏亞爾的《比蘭瑪·沙馬賈》、《丹巴查利》,阿巴維比萊的《哈利錢德拉》,拉瑪錢迪拉·格維拉亞爾的《沙恭達羅》、《婆羅多戲》等。這些戲劇多已失傳。

19世紀以前的泰米爾戲劇作品以詩歌為主,中間插入壹些道白臺詞。每壹出戲的前面都有壹首頌神詩歌,接著由壹個醜角登臺致開場白,他是貫串全劇的角色。戲的結尾有壹首祝福詩,通常用壹種叫作“達路”的曲調演唱。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西方戲劇藝術的影響下,泰米爾戲劇發生了深刻的變化。1891年,孫達拉姆·比萊的詩劇《馬語瑪妮婭》的發表,標誌著泰米爾語戲劇文學達到了新的水平。學者蘇利亞·納拉亞納·薩斯特裏亞爾在全面研究了泰米爾語和梵語的戲劇以及西方戲劇的基礎上,寫出了《戲劇學》壹書,成為現代泰米爾語戲劇文學的指南。這壹時期,出現了壹批職業的泰米爾劇團。

泰米爾戲劇先驅桑格拉達斯·斯瓦米格爾(1867~1922)於1914年創建了和平慈善之路劇團,他有豐富的舞臺經驗,能自編自演,常常到各地巡回演出,還培養過許多演員。他的劇作達40種,大都取材於歷史傳說,也有壹些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代表作有《阿貝曼尤·孫達麗》、《烈女蘇羅薩娜》、《瓦麗出嫁》和《烈女阿奴蘇那》等。

被譽為 “泰米爾戲劇之父” 的桑班達牟達裏亞爾(1873~1964)是壹位傑出的戲劇家。1891年他在馬德拉斯市組織了蘇庫納劇社,1893年,該劇社上演了他編導的現代劇《普什巴瓦麗》,轟動壹時。他壹生創作和改編了90多種戲劇,代表作有《兩個朋友》、《賊首》、《魔鬼世界》等。他還將W.莎士比亞的幾部名劇和迦梨陀娑的幾部劇本翻譯成泰米爾語並搬上舞臺。他受西方戲劇影響較深,對泰米爾語戲劇的形式作了大膽的改革。他的論著有《泰米爾戲劇》、《舞臺生活回憶錄》等。

在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的年代,泰米爾戲劇舞臺上出現了壹批宣傳民族革命的進步劇目,如T.P.克裏什納薩米·巴瓦拉爾創作的《土布的勝利》和《孟買慢車》、拉·文卡達薩拉姆的《第壹聲怒吼》、薩米納達·沙爾瑪的《巴納普拉英雄》。

印度獨立前後,有些劇作家還創作了壹些反對種姓壓迫,鞭撻不合理現象,宣傳社會改革的優秀劇目,如B.C.拉邁亞的《車夫之子》和《警察的女兒》,安納杜萊的《淚珠》、《女傭人》和《昏庸的正義之神》,古·薩·克裏什納穆爾蒂的《安達曼囚徒》等。此外,壹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也被改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如著名詩人巴拉蒂的長詩《黑公主的詛咒》被改編成詩劇,由優秀演員S.V.沙迦斯拉納瑪姆和他的劇團搬上舞臺。卡爾著的長篇小說《小偷的情人》和《雪山神女的詛咒》由D.K.桑穆迦姆兄弟劇團改編並上演,都受到歡迎。

20世紀50~60年代,重要的歷史劇作有古·阿拉吉利薩米的《詩王》(1963)、穆·瓦拉達拉簡的《白查依亞帕》(1956)和《依朗哥》;反映現實題材的社會劇有阿基蘭的《甜蜜的生活》(1955)、B.S.拉邁亞的《院長的口頭禪》(1957)以及D.切爾瓦拉祖的《時代交響曲》(196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