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孔木塊或混凝土塊:大小、厚度、間距與多孔塑料泡沫相同,但在水中堆疊排放,自下而上排放。
(2)多孔塑料泡沫:每隔5-7厘米鉆幾個直徑約2厘米的孔。每塊塑料泡沫的大小不確定,厚度應該是15-20 cm,重疊成三維,固定。讓它浮在水面以下,不要浮在水面以上。
(3)草隱:水生植物(水葫蘆等。)放入池中,漂浮在水面上,為泥鰍提供陰涼,既能吸收夏季和炎熱季節強紫外線對泥鰍的直接照射,又能調節水溫;水生植物發達的根系不僅為泥鰍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還凈化了水質,改善了養殖池塘的整體生態環境。水生植物的覆蓋面積約占水面的2/3。
此外,水草可以直接放入水中進行泥鰍的無土栽培,特別是在規模化養殖中,泥鰍的生產過程易於管理和操作,泥鰍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也會大大提高。
數據擴展
泥鰍(學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屬於泥鰍。它長圓柱形,尾柄扁而細。小腦袋。接吻技巧。下口呈馬蹄形。5對須(1對吻須,2對上頜須,2對下頜須)。眼睛小,側上,被皮膜覆蓋,沒有眼下刺。小鰓孔。鱗片非常小,深深嵌入皮膚。側線完成。側線刻度大於150。魚鰾很小,被包裹在壹個堅硬的骨囊中。
形態特征:長圓柱形,尾柄扁而細。小腦袋。接吻技巧。下口呈馬蹄形。5對須(1對吻須,2對上頜須,2對下頜須)。眼睛小,側上,被皮膜覆蓋,沒有眼下刺。鰓孔較小,鰓裂止於胸鰭基部。鱗片非常小,深深嵌入皮膚。側線完成。側線刻度大於150。魚鰾很小,被包裹在壹個堅硬的骨囊中。背鰭較短,起點與腹鰭相反,有無分支鰭2和分支鰭7。胸鰭遠離腹鰭,無分支鰭1,有分支鰭10。腹鰭不到臀鰭,無分支鰭1,分支鰭5-6。臀鰭有無分支鰭2和分支鰭5。尾鰭是圓形的。
棲息環境: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為底棲魚類,喜生活在靜水或底部有淤泥的緩流水域,如湖泊、池塘、水田、溝渠、水庫等。,喜中性或微酸性粘性土。適宜的生活水溫為10-32℃,最佳水溫為22-28℃。當水溫低於10℃或高於30℃時,泥鰍的活動明顯減弱;當水溫低於5℃或高於35℃時,潛入泥漿中停止活動。冬季,泥鰍鉆入淤泥中20-30厘米越冬,翌年春季水溫達到10℃以上時出來。
生活習性:泥鰍在水底泥或水的底泥中活動,喜晝伏夜出,長時間處於黑暗環境中視力退化。然而,觸須和側線非常敏感,在躲避敵人和覓食時起著關鍵作用。泥鰍不僅通過鰓呼吸,還通過腸道呼吸,因此對低溶解氧有很強的耐受性。只要土壤保持濕潤,泥鰍就能在缺水環境中長期生存。泥鰍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所以在泥鰍科100多種魚類中,只有泥鰍的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主要價值
藥用:可在體內入藥,具有補中、補腎、溫脾、燥濕退黃、燥濕止汗等功效。可用於脾虛泄瀉、消渴、小兒盜汗水腫、小便不利、痔瘡、皮膚瘙癢等。《本草綱目》記載泥鰍“溫中益氣,醒酒止渴”。
食用與營養:泥鰍肉質細膩堅韌,營養價值高。東南亞的人們非常喜歡食物。泥鰍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並含有多種維生素。泥鰍肉含蛋白質1.8.4-20.7%,脂肪2.7-2.8%,灰分1.6-2.2%。每100克肉中含有維生素A70IU、維生素B130微克、維生素B2440微克和鈣565438。泥鰍含有壹些高於其他魚類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C、B,經常食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