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約有61個國家和地區有栽培。除了中國,泰國、美國、巴西、墨西哥、菲律賓、馬來西亞更有修養。
我國菠蘿種植主要集中在臺灣省、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省,雲南和貴州南部有少量種植,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臺灣省菠蘿主產區在臺南、臺中、高雄。廣東省菠蘿種植面積大,產量大,產地集中在汕頭、湛江、江門及廣州郊區。廣西主產區為南寧、武鳴、永寧、寧明、博白等縣市。
2.菠蘿生長的適宜環境:
(1)溫度:
菠蘿原產於南美熱帶高溫幹旱地區,性溫。可在年平均氣溫24-27℃生長(最適宜生長範圍為15-40℃,但低於15℃生長緩慢,低於10℃基本停止生長,5℃為冷害臨界溫度。
壹般種植深度不超過芽長的1/5。插入後,放在陰涼處,保持土壤幹燥。在22~24℃的溫度下,經過65438±0個月左右即可生根。根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9-365438±0℃,低於5℃或高於43℃時停止生長。根在3月份開始生長,隨著溫度的升高生長迅速。5月下旬至7月增長達到高峰,10後增長趨緩。12至次年2月,近地表根死於冷旱。春天,樹葉開始發芽。從5月到7月,葉子呈深綠色,長得更快。冬天基本停止發芽,葉子變紅變黃。如果葉子脫水,因寒冷而變綠,就會幹枯。
(2)水分:
耐旱性強,但生長發育仍需要壹定的水分。可在年降雨量500-2800mm的地區生長,最適宜的地區為1000-1500mm,分布均勻。中國年降雨量1000mm以上,多集中在4-8月,基本滿足用水要求。當土壤缺水時,菠蘿植株具有自我調節的功能,可以降低蒸騰強度,減緩呼吸,節省儲存在葉片中的水分以維持生命活動。嚴重缺水時,葉片紅黃,要及時灌溉,防止幹枯;雨水太多,土壤濕度高,會引起根腐病和植物心腐病或枯萎。所以大雨或暴雨後要及時排水。
(3)照明:
菠蘿最初生長在半陰的熱帶雨林中,對蔭涼更為耐受。由於長期人工栽培馴化,對光照需求增加,在充足光照下生長良好,含糖量高,品質好。光照不足導致果實生長緩慢,含酸量高,品質差。光照下降20%,產量下降10%。但如果光線太強,溫度太高,葉子就會變紅變黃,果實也容易被灼傷。
(4)土壤:
菠蘿對土壤有廣泛的適應性。由於根系較淺且需氧,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為5~5.5的沙壤土或山地紅壤較好,而貧瘠、粘稠、排水不良的土壤和地下水位高不利於菠蘿生長。
(5)風力:
菠蘿矮,風災直接影響小。3級以下的風也有利於呼吸。強臺風、強風還會吹倒植物,折斷果梗,扭曲葉片,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冬天的寒風冷雨會造成人心腐爛。
綜上所述,菠蘿適合熱帶亞熱帶地區種植。
擴展數據:
1,菠蘿的營養價值:
菠蘿果實品質優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果糖、葡萄糖、維生素B、C、磷、檸檬酸和蛋白酶。每100g菠蘿含水分87.1g,蛋白質0.5g,脂肪0.1g,纖維1.2g,煙酸0.1mg,鉀126mg,鈉1.2mg,鋅0.08。硫胺素0.03mg,核黃素0.02mg,維生素C8 ~ 30mg,灰分0.3g,其他有機酸和菠蘿酶。
(1)營養表:
(2)營養成分:
每100g菠蘿含48卡路裏。具體營養成分見下表:
2.菠蘿的食用價值:
菠蘿作為壹種新鮮食品,色澤金黃,香味濃郁,酸甜可口,清脆多汁。菠蘿果實除鮮食外多用於裝罐,因能保持原味而廣受喜愛。菠蘿罐頭被譽為“國際水果罐頭”,還可以制成多種加工品,廣受消費者歡迎。
菠蘿和壹些水果壹樣,會讓壹部分人過敏,過敏反應最快可在15分鐘內出現。這種癥狀被稱為“菠蘿病”或“菠蘿中毒”。例如腹痛、腹瀉、嘔吐、頭痛、頭暈、皮膚潮紅、全身瘙癢、四肢及口、舌麻木,以及呼吸困難、休克等嚴重過敏反應。
食用前將菠蘿浸泡在鹽水中,還可以將其中所含的壹些有機酸在鹽水中分解,去除酸味,使菠蘿吃起來更甜。也可以先用開水燙壹下再吃。菠蘿蛋白酶在45℃~50℃開始變性,100℃時90%以上被破壞。糖苷也可以同時被破壞和消除;血清素溶於水。煮後口感也有所提升。每次不要吃太多菠蘿。過量食用對胃有害。第壹次吃飯的寶寶只吃壹塊餅幹大小的。如果沒有異常,下次可以適當增加量。
3、菠蘿禁忌:
(1)因為菠蘿含有苷類和菠蘿蛋白酶,會分解體內的蛋白質,而且會刺激人口腔黏膜和嘴唇的年輕表皮。如果吃之前不把菠蘿泡在鹽水裏,會有麻痹和刺痛的感覺。所以要把皮和刺修剪掉,把果肉切成塊,用淡鹽水或糖水浸泡,把苷類浸出,再吃。菠蘿經鹽水浸泡後,可有效破壞“菠蘿朊病毒”的內部過敏結構,從而失去使人過敏的能力和對某些體質的毒性。
(2)吃完肉或油膩的食物後,吃點菠蘿對身體有好處。“菠蘿咕老肉”和“菠蘿牛肉”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菜肴。
(3)菠蘿和雞蛋不能壹起吃,雞蛋中的蛋白質和菠蘿中的果酸結合,容易使蛋白質凝固,影響消化。
(4)菠蘿和蜂蜜可以同時食用,菠蘿蜂蜜湯可以治支氣管炎。但身體不適或有腹瀉癥狀的人,建議不要這樣吃。
百度百科-菠蘿
百度百科-菠蘿育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