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種植後的緩苗期,隨著芽點的增多,澆水量和澆水次數要逐漸減少,這樣才能更好地刺激新芽的萌發。
3、修剪過程中,不要多次修剪同壹根枝條,否則容易造成失水,即使後期愈合能力好,也經不起折騰。因此,在修剪之前,我們需要構思整體的主幹造型,並確定最合適的固定枝條和觀賞表面。
舊堆楊梅即將得到處理
4.因為楊梅的盆景枝條比較柔軟,可塑性很強。我們在對楊梅盆景進行造型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做成直的或者彎的。然後枝葉也可以分層,蒸或者自然。
5.如果覺得田間收樁困難,也可以選擇播種和扡插。這裏推薦扡插,最好選在雨季。長度為10-15 cm的二年生成熟枝條,壹個月左右即可生根。
黃花楊梅盆景
2.楊梅盆景栽培後的養護管理:1。樁身發芽後,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移至光照充足且溫暖的陽臺或窗戶處進行養護,但如果光照過強,則需要遮光處理。
2.施肥壹般在緩苗期結束後壹個月進行。此時施肥主要是補充前期消耗的養分,以稀氮肥為主,後期可以補充磷鉀肥,視生長情況每兩周壹次。
楊梅提根盆景
3.修剪這壹片時,不要匆忙剪掉新枝。第壹年只需要把骨架樹枝擡高,就能達到增粗塑形的效果。等到第二年的4-5月份,先將影響造型的枝條或老枯枝剪掉,再用鐵絲將需要造型的枝條適當擰結,使枝條水平向外延伸,完成初步造型。第三年開春後,再將加粗的枝條紮壹次,修剪壹次,使枝葉分層成片,通過取芯完善樹形,即可完成整個樁形。這次註意修剪力度。
4.第二年修剪前,需要翻盆換土,因為樁的土壤肥力在生長壹年後就耗盡了。另外,在翻盆換土之前,可以考慮使用多菌靈等殺菌保護劑對土壤進行壹次消毒。
未修剪的楊梅盆景
5,在澆水這壹塊,壹般是看到幹和濕就澆水的原則。楊梅喜歡水濕,需要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有利於楊梅的生長。同時要經常在周圍噴灑水霧,保持空氣濕潤。另外,冬天要控制澆水,晴天要移到室外接受光照。
6.在病蟲害防治中,會發生黃化和煤汙病。如果是發黃,可以通過噴灑硫酸亞鐵水溶液來防止。如果是煤汙病,可以通過噴灑甲基硫菌靈來預防。害蟲,主要是蚜蟲和介殼蟲,壹般發生在空氣潮濕、溫度較高的雨季。發生後可噴灑毒死蜱或噻蟲嗪等殺蟲劑進行防治,壹般5-7天壹次,連續2-3次。
楊梅微型盆景
總結:楊梅盆景既能表現出剛健、古樸、渾厚的氣質,又能流露出婉約、柔美的境界。但是培育的過程是辛苦的,尤其是在修剪這壹塊。從樁栽培的角度來說,楊梅盆景只需要前期消毒修剪,盆土搭配即可。從修剪養護來看,楊梅盆景需要不斷修剪,翻盆換土,加強水肥管理,增粗增枝,達到修剪整形的目的。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能培育出壹株枝葉茂密,花朵眾多的楊梅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