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每天認識壹種魚

每天認識壹種魚

每天都知道壹種魚:地圖魚

圖魚的學名,圖利魚,又名小豬魚、尾星魚、黑豬魚等。,在生物分類上屬於動物的總稱,脊索動物、鱸形目、蟳科(慈禧科)、圖裏魚。它起源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20世紀70年代傳入中國。常見個體25-30cm,最大個體可達40cm以上。

形態特征:

地圖魚長得像羅非魚,但更寬更鈍,頭大嘴大。背線從胸鱗的頂部延伸到尾巴的底部。長條的前面是鋸齒狀的短硬棘,後面的軟條與臀線對稱。腹部和胸部位置與尾醋後緣呈圓形。它的體色為黑、黃、白三色,有不規則的斑點和混合的紅色條紋和斑塊,尾巴基部有壹個帶金邊的紅色圓環。

分布:地圖魚是壹種熱帶淡水魚,原產於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圭亞那、委內瑞拉、秘魯、巴西等國的亞馬遜河流域。,並引入美國南佛羅裏達。現已作為觀賞魚廣泛引入世界各地,20世紀70年代引入中國。

生活習慣:

1,嗜熱性:Map魚為嗜熱性魚類,臨界存活水溫為18 ~ 30℃,最適存活水溫為24 ~ 26℃,當水溫低於22C或高於28℃時,攝食熱情逐漸減弱。

2.食肉性:地圖魚是壹種肉食性魚類,捕食兇猛,貪吃。主要以浮遊動物、水生昆蟲、小魚小蝦為食,馴化後也以人工配合飼料為食。

3.適應性:map魚為廣食性幼魚,對水質要求不高,可在弱酸性至弱堿性水中生存,但水溫差異不宜太大,否則容易引起應激反應。

男性和女性識別:

1.體型:雄地圖魚強壯,雌地圖魚也很強壯,但明顯不如雄地圖魚。

2.頭部:雄性地圖魚的頭部厚而發達,常鼓起壹個頭袋,而雌性地圖魚則沒有頭袋。

3.魚鱗:雄性地圖魚的臀部非常尖而長,而雌性地圖魚的臀部則相對小而圓。

小紅書4、腹部:雄性地圖魚的腹部比較平坦,雌性地圖魚的腹部在繁殖期往往略隆起。

5.顏色:雄性圖魚顏色鮮艷,鰓蓋處的黃色有光澤,雌性圖魚顏色較淺。

餵養方式:

1.密度:地圖魚的放養密度不要太高。比如壹個規格為80cm×45cm×50cm的水族箱,可以放養10 5 ~ 10cm或5條20cm的map魚,還應配備氧泵、過濾器、溫控和照明裝置。

2.水溫:地圖魚是熱帶魚,對水溫要求較高。最適存活水溫為24 ~ 26℃,水溫過低或過高都不利於map魚的存活。另外,水族箱的溫差不能太大,否則容易導致應激反應,甚至死亡。

3.水質:阿特拉斯魚可以在弱酸性或微堿性的水中正常生長。如果使用自來水,應在陽光下暴曬或靜置2-3天後再使用。夏季每2-4天換水壹次,春秋季每周換水壹次,冬季半個月換水壹次。

4.飼養:地圖魚是壹種肉食性魚類。幼魚可以用水蠕蟲、水蚤、卵等餵養。幼魚和成魚可用小魚、紅蟲、面包蟲、家畜內臟等餵養。,每天2~3次,餵量應為10分鐘。

5.光照:地圖魚的生長發育離不開光照。適當的光照不僅可以殺菌防病,還可以使地圖魚的體色更加艷麗。可以把魚缸放在太陽下曬1~2小時,也可以用照明設備提供3~5小時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