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繁殖的季節。地球上所有生物,最本質的追求就是生存和繁衍後代,實際上這個兩個目標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壹個,生物追求永生,但現實情況並不允許,那麽就退而求其次選擇繁殖後代,讓自己的基因“永生”下去,因此交配繁殖對於生物來說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正常的事情。
生物的交配從本質上來看就是要讓雌雄生殖細胞融合,至於方式方法不同物種各有千秋。例如交配健將馬島縞貍,每次交配時長可以達到8小時以上,就是為了成功獲得自己的後代。螳螂等性食同類動物,每壹次赴約都面臨著失去生命的危險,但依然義無反顧前去交配。
而像美味的章魚,它們的交配也是很奇葩,矮小的雄性個體非常害怕自己被雌性章魚吃掉,因此進化出長長的交接腕足,遠距離進行交配,稍有風吹草動就直接斷掉自己的小丁丁,秉著保命要緊的原則溜之大吉。
犬科動物的交配是難舍難分,而大多數貓科動物的交配就是撕心裂肺,這些都是它們進化過程中形成的繁殖策略。
那麽為什麽貓科動物的交配都聲音淒慘?
物種的生存要面對自然環境的考驗以及同類之間的競爭,尤其是野生動物為了繁衍自己的後代可以狠下心來做任何事情。例如非洲獅,它們是貓科動物下唯壹群居的成員,繁殖策略就是獅王擁有絕對交配權。
當新王登基之後為了讓獅群中母獅盡快地進入發情期,雄獅會把獅群中上代獅王留下來子代全部殺死,就是為了讓雌獅進入繁殖期,盡快的擁有自己後代。
大部分生物都有這樣的繁殖策略,那就是“損人的同時必須要利己”,在這裏再列舉壹下“平頭哥”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平頭哥蜜獾就是戰神,走到哪打到哪。而它們的繁殖策略也很誇張,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擁有丁丁骨,蜜獾也不列外。裏外的是蜜獾丁丁骨的性狀類似於小勺子,這有助於它們交配時搜刮出其它雄性的精細胞,這是在出發點就打敗妳的節奏。
而貓科動物同樣也有這樣的策略,大部分貓科動物的小丁丁上都上生長有突刺,這些突刺和平頭哥勺子狀的丁丁骨作用比較類似。同時對於雌性的刺激作用,也更加有利於它們的排卵,增大受孕的成功性。雖然方法很實用,但是對雌性貓科動物來說傷害也很大,因此貓科動物的交配都是撕心裂肺的。
有何進化優勢?
其實這個優勢在前邊已經提到了,那就是“損人的同時利己”,並且增加受孕概率。說白了,這也是兩性之間競爭的壹個後果。大多是野生動物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繁衍自己的優質後代,雌性生物會盡可能多的尋找雄性個體進行交配,從生殖細胞的層次就開始相互競爭,因為野生動物壹夫壹妻制的並不多。
而從雄性個體的角度來講,它並不喜歡這種方式,它希望可以確保子代就是自己的,而並非是隔壁老王的。在這種壓力下,它們就會想方設法的破壞其它雄性個體的交配,例如可以通過增加交配時間和交配次數,壹直霸占著另外壹半,如前文提到的馬島縞貍,還有我國的藏羚羊。
貓科動物大都是自然界中的頂級獵食者,它們的繁殖策略自然也是具有壹定優勢的。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