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白芨的生長習性喜肥,喜溫暖、涼爽、濕潤的環境,不耐寒,不耐澇。通常在丘陵和低山區,在溪和河的兩邊,在山坡的草地和樹下是野生的。因此,應選擇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土或腐殖土進行栽培,並要求在陰坡或潮濕地塊上栽培。冬季要做好保溫工作,如幹稭稈地面覆蓋、地膜覆蓋、枯枝落葉覆蓋等。
3、栽培技術,整地,疏松肥沃的沙土和腐殖土,溫暖微濕的環境。在排水良好的山區種植時,宜選擇陰坡種植。翻耕土層20 cm以上,每畝施1,500-2000斤廄肥和農家肥作基肥。如果沒有農家肥,可以施40-50公斤三元復合肥。再次翻耕,使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勻。種植前淺耕壹次,細耕土壤,耙平,做寬120 cm,高20 cm的高壟,間距40 cm。
4.播種種子播種生長期長,更容易通過塊莖繁殖,所以通常采用地下塊莖繁殖。按播期分秋播和春播。秋播在冰凍前,春播在清明前後。南方適合秋天播種。秋季挖白芨時,選擇大小適中、長勢旺盛、芽多、無病蟲害的白芨塊莖,切成小塊,每塊1-2個芽,用草木灰浸泡稍幹,待傷口稍幹後,種在全緣上。在我國北方宜春地區播種時,播種時將儲存的種子取出,切成塊,用草木灰處理傷口後再播種。珠行間距30 cm× 25 cm,覆土厚度5-6 cm,每畝用籽約100 kg。播種時,芽向上,最後覆土。
5.田間管理中的除草白芨田間管理中對除草的要求非常嚴格,尤其是白芨出苗初期。白芨幼苗盛開後,6-7月白芨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時雜草生長迅速,應及時除草。除草時要用淺鋤,防止傷根,除草結合覆蓋土邊,可以增強土壤的透氣性,有利於塊莖的膨大。
6.追肥白芨是喜肥植物,特別喜歡鉀肥。出苗後每月噴施磷酸二氫鉀(0.3%-0.5%)或稀人畜糞壹次,生長季每畝追施硫酸銨10 kg。9月份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
7.排灌白芨喜歡潮濕的環境,要經常保持濕潤;幹旱時需要水分,特別是白芨旺盛生長期,以滿足白芨生長對水分的需求。白芨怕澇,大雨後要及時排水,以免爛根。
8.病蟲害防治:根腐病多發生在春夏雨季。防治方法:註意排水防水,深挖排水溝。發病初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9、黑斑病白芨的黑斑病,癥狀是葉片背面出現黃褐色的麻點,逐漸在葉片上形成深褐色的斑點,壹般有黑邊。防治方法:控制土壤水分;噴灑甲基硫菌靈800-1000倍溶液;及時清理病葉或植株,並銷毀。3.葉斑病灰黴病
白芨葉片上有許多橙銹孢子,病後期變紅變黃。防治方法:預防為主。發病初期,每隔7-10天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1次,可有效防治。
11.地老虎和金針蟲的防治方法:可人工捕殺、誘捕或摻入毒土,地蟲絕不施於邊境。或每畝用90%結晶敵百蟲180-200g,拌入8-10kg炒制的米糠或麥麩,撒在田間誘殺。
12.白芨采收加工2-3年後,在9-10地上莖枯萎時,將塊莖挖除土壤進行加工。單獨采摘塊莖,選擇帶新芽的塊莖作種子用,剪去枯萎的莖。2年以上的塊莖用清水浸泡1小時後,洗凈泥土,去粗皮和須根,放入沸水中煮5-10分鐘。煮的時間太長,影響質量和幹燥速度,再拿出來完全晾幹。篩選出雜質後,就是商品了。最好是大的,飽滿的,白色的,半透明的,實心的。曬幹的白芨壹般用麻袋等透氣性強的容器包裝,放在陰涼通風處,防止黴變影響商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