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吃貓肉對人有什麽好處?

吃貓肉對人有什麽好處?

妳知道嗎?妳知道嗎?平時吃錯了餐桌上的肉,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膽固醇偏高,可能會引發壹系列的身體問題,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弱的老年人。更需要註意如何正確吃肉,吃什麽肉。

哪種肉不推薦?

1.家畜的三個腺體——不要吃

不要吃豬、牛、羊等動物的甲狀腺、腎上腺和病變淋巴腺。

淋巴液體內殘留的病菌和病毒需要高溫才能被殺死,普通烹飪溫度很難達到。出於安全考慮,最好不要吃這些部位。

甲狀腺、腎上腺等腺體含激素較多,耐熱,高溫下不易分解。只有溫度在600以上,甲狀腺激素才能被破壞。吃多了會影響我們自己的內分泌系統,引起身體不適。如果誤食了牛甲狀腺的十分之壹、羊甲狀腺的二分之壹、豬甲狀腺的六分之壹,就會出現中毒癥狀,惡心、嘔吐、腹瀉等。

2.野生動物肉,貓狗肉——不要吃。

豬肉、雞肉、牛肉和羊肉是中原地區的主要食用肉類。狗肉只在少數餐館或專營狗肉的餐館有售,貓肉極為罕見。

對於遊戲來說,大部分都是環境和來源未知,是否攜帶各種病菌和病毒也是未知。為什麽要損害早期使用者的健康?

3.雞鴨屁股——不要吃

對少數人來說充滿“異香”的雞屁股、鴨屁股,其實有很多腺體。

含有大量未分解的病原體和代謝廢物,即使高溫烹調也不壹定能殺死部分病菌。

4.魚腹黑膜——不要吃

魚腹部的黑色皮膚是魚腹部的保護層,保護腹腔內壁免受腹部各器官的摩擦。

不過這種黑膜營養價值不高,主要是脂肪。從安全角度來說,二惡英、多氯聯苯等環境汙染物是脂溶性的,在腹膜等脂肪組織中會更容易被發現。

哪種肉應該少吃?

1.雞鴨皮——少吃

有些人喜歡吃鴨皮和雞皮。事實上,這些皮膚含有更多的脂肪和更高的膽固醇。

所以吃雞最好把雞皮去掉,不要用雞鴨皮做菜。

2.魚頭——少吃

壹般來說,魚頭是魚類最容易積累汙染物的部位。

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魚類中的汞含量進行了檢測,發現不同部位的汞含量:魚頭>;魚皮>魚>魚籽

汙染的程度與魚的年齡成正比。魚的年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積累的汞越多。

當然正規水庫養的魚,壹般2-3斤左右,可以放心食用。

3.動物脖子——少吃

動物頸部的淋巴組織相對集中。我們都知道淋巴組織裏可能有病菌,但不代表脖子就等於淋巴。

比如被稱為“血脖肉”的豬脖子,的確有很多淋巴結,尤其是病變淋巴結,但只要屠宰規範,病變淋巴結就會被切除。

對於雞鴨的頸部,食用時最好去皮,因為淋巴等壹些解毒腺體集中在頸部的皮下脂肪中,這些腺體中含有動物體內的毒素和飼料中的激素。

4.半年以上的凍肉——少吃。

肉類冷凍也有保質期。壹旦超過保質期,食物在冰櫃裏就會變質。

在營養專家看來,在家用冰箱中存放半年以上的肉類,已經超過了安全食用期,不僅口感差、營養流失,還存在健康風險。

豬肉的冷凍保質期在6個月左右,最好在4個月內食用。

牛羊肉基本在8-12月。

雞鴨等家禽3-8月齡。

加工肉制品更短。壹般最長存放時間在3個月左右,如臘肉片、臘肉片存放3個月以上,火腿、臘肉片存放4個月以上。

5.動物內臟——少吃

動物內臟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有壹定的營養價值,但畢竟肝、腎等內臟也是身體的“過濾器”,會殘留壹些毒素。

而且有些內臟的膽固醇比較高,嘌呤含量也不低。每100克動物肝、腎、胰、心、腦等嘌呤含量數百毫克。

所以不建議經常食用。

怎麽吃肉才健康?

怎麽吃肉才健康?來看看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主任何,給我們科普壹下吧~

導演何

1

每天吃夠4種12種。

①糯性土豆,如大米、小麥、土豆等。,能提供澱粉能量,每天吃2-3種;

②肉類,包括魚和肉,每天吃1-2種;

3蔬果,3-5種蔬菜;

4大豆和堅果。

圖片來自重慶衛視截圖。

2

家裏存肉雖然好,但也有缺陷。

國內肉類,包括牛肉、羊肉、豬肉等。,屬於紅肉,含有大量的鐵和維生素B,但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高,不含維生素C,建議搭配蔬菜和谷物豆類。

蔬菜+肉類營養價值更高。

問:我們家總是在吃飯問題上發生爭執。我愛吃肉,尤其是紅燒肉,但我的妻子喜歡吃素,從不錯過壹餐綠葉蔬菜。她總是說我吃太多脂肪。想問問各位專家有沒有什麽巧妙的思路幫我解決家裏吃飯的問題。

肉和蔬菜壹起吃更健康。例如:

①牛肉燉蘿蔔,蘿蔔的膳食纖維可以吸收油脂,減少身體對過多油脂的吸收;

2西紅柿燉牛肉可以使牛肉更軟爛;

(3)蔬菜中的胡蘿蔔素和番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物質。與肥肉壹起烹飪時,可以充分吸收蔬菜的營養,肉類由於與蔬菜結合,補充了自身維生素C的不足;

④有肉的食物和豆類可以節省蛋白質。肉類的蛋白質和谷物的蛋白質可以互補,提高利用率。比如五谷豆缺賴氨酸,肉缺蛋氨酸,兩者可以互補。

圖片來自重慶衛視截圖。

提醒: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甚至危及生命,因為營養越多越好,適量是最好的。腎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

文章內容綜合於中國和重慶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