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廚房的工作記憶

廚房的工作記憶

汪曾祺說他不太喜歡袁枚,因為他在菜單裏聽到很多菜的做法,他自己不會做。可見,在美食人的眼裏,要真正了解美食,就要知道自己是怎麽做出來的。但是和大多數獨生子女壹樣,我從小就不擅長做家務,更別說做飯這種難度很大的家務了。究其原因,無非是單純的父母認為要給孩子創造壹個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的環境,而我父親也堅定了“書可以讀好,但沒有理由做不好飯”的觀念,卻不知道這真的是差之毫厘。但是偶爾,我爸媽還是受不了。作為工人階級的後代,他們連壹張桌子都擦不幹凈,只好去廚房接受勞動改造,所以也有壹些廚房勞動的有趣回憶。

炒甜瓜

我的腌瓜是用生瓜腌的,生瓜是葫蘆科植物。夏天收獲,渾身綠色,手臂般粗,只用來腌制食物。買回來的生瓜洗幹凈,用鹽腌壹下去掉水分,曬幹,用豆瓣醬腌壹下,然後直接曬壹會兒就可以吃了。我的工作是曬幹生瓜。當時我家路邊常年立著幾根水泥管。在三伏天的烈日下,我把生瓜放在水泥管上曬。中午過後,我從家裏跑下來,把瓜翻了壹遍,經過壹天的暴曬,瓜幹了,可以放在鍋裏腌了。把瓜埋在豆瓣醬裏,加點糖,用紗布蓋住鍋,然後曬壹兩天。腌瓜是很講究吃的時間的。平湖方言稱他們為“性頭”。腌制時間太短,瓜會太生,時間太長,瓜又硬又老。只會把“性頭”上的腌瓜從醬盆裏拿出來,用上面的醬洗。瓜在咖啡中呈亮褐色,脆嫩,鹹中帶甜,會讓人垂涎三尺,配上米粥和米粥的清淡裏子。暑假的下午,外婆總會叫我去翻瓜。偶爾想起,仿佛就在昨天,但其實那段灼人的日子已經過去20多年了,外婆離開我已經17年了。我很想她,想告訴她,沒人做的鹹菜,比得上她做的。

剝蠶豆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我最喜歡的蔬菜是新蠶豆。蠶豆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種。當它們很嫩的時候,它們可以被油炸和食用。老蠶豆可以發芽煮熟當開胃菜,炒成脆蠶豆,炒豆瓣醬,豆瓣醬湯。做法真的是用之不竭。但其中最好吃的壹定要屬新蠶豆了。袁枚的《食單》寫道,“用榨菜炒新蠶豆,妙哉。不如隨收隨吃。”壹般清明前十幾天,蠶豆就可以分批采摘了,吃新蠶豆的時間很短。清明過後,蠶豆會迅速衰老,天越熱,衰老速度越快,所以這是壹種只能踩著大自然的節奏吃的食物。美味的新蠶豆應該在清晨從農田裏采摘,中午或晚上食用。每次剝蠶豆,我總會想起安徒生童話裏“壹個豆莢裏有五顆豆子”的故事,想知道這些豆子會不會飛到世界的不同角落,有完全不同的命運。蠶豆的豆莢蓬松,豆莢裏的豆子依次減少。新鮮的蠶豆壹般只有食指套甚至小指套的大小。蠶豆特別嫩,特別軟,輕輕壹敲指甲就是壹個印子。蠶豆還有壹個有趣的玩法,就是可以當“美國大兵”,嘴巴朝下,下皮扣起來,這樣露出來的豆芽和豆肉就成了鼻子和臉,留下的豆皮就像頭盔壹樣。蠶豆和泡菜可以壹起炒。正季的蠶豆很嫩很嫩,連豆皮都是軟軟的,吃起來軟軟的,清香撲鼻,充滿了早春的氣息,言語無法表達它的美好。蠶豆壹旦長到拇指大小,表皮開始變硬,味道變濃,價格暴跌。這幾年家裏開始把新鮮的蠶豆削皮,放在可樂罐裏密封,然後放在冰箱裏冷凍保存,到了秋冬再拿出來炒,說是壹樣好吃。但是,我必須說,這樣的蠶豆不僅沒有春天的蠶豆精彩,而且有很強的冷凍感。有些事情壹定要在合適的時機去做,強行挽留是人力所不能及的。

做雞蛋餃子

蛋餃應該是我小時候學的最有技術含量的廚房美食了。很多人不相信我手指不沾泉水就能做出雞蛋餃子,但是我真的會做,而且做的很好。打幾個雞蛋,加壹點澱粉打成蛋液。將火調至最小,鍋微熱,用壹小塊棉花蘸豬油均勻鋪在鍋上。取壹勺蛋液,均勻塗抹在鍋上。蛋液切片後,加入肉,然後將蛋皮對折,用鏟子將上下蛋皮粘在壹起。壹個雞蛋餃子就做好了。蛋皮煎的時候會發出輕輕的聲音,香氣優雅的彌漫整個廚房。雞蛋水餃可以紅燒、清蒸或做成湯,既有雞蛋的香味,又有鮮肉的味道。做成壹鍋雞蛋餃子,顏色金黃,像金元寶,很可愛。今年疫情期間,我心血來潮做了壹碗。雖然不如市場賣的規則,但味道絕對超過市場賣的。在國外學習工作了這麽多年,口味變了很多,但是碰到這些小吃到大的家常菜,還是要選擇原味,吃熟悉的味道,就像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家鄉。就像歌裏唱的,家是唯壹的城堡,回家是為了回歸最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