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球糧食市場的預警壹波接壹波。
2月,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沖突,使得本已高價的糧食更加岌岌可危,小麥和玉米價格屢創新高。
聯合國糧食署負責人警告說,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越來越多的人面臨饑餓威脅,這給世界糧食計劃署帶來了巨大壓力。
上個月,國際糧食理事會表示,全球糧食儲備已經連續五年下降,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沖突將進壹步提高全球糧食價格,或將饑荒程度推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近日,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再次警告,在能源、糧食和金融市場的動蕩下,人類將面臨二戰後最大的糧食危機,約6543.8+07億人將面臨貧困和饑餓。
首先,“糧食危機”壹直在升級。
糧食市場的波動可以追溯到2020年。
2020年是非常艱難的壹年,洪水和幹旱等全球極端天氣頻繁發生,蝗蟲和草地螟頻繁發生,威脅到了谷物。這壹年爆發了壹場疫情,成為徹底壓倒駱駝的最後壹根稻草。
首先,產業鏈被迫中斷,導致供需錯配,引發商品和食品價格波動。
因為糧食不僅是生存的基礎,也是特殊時期的貿易武器,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各國紛紛收緊糧食出口。
另壹方面,疫情迫使許多人停止生產和工作。為了刺激消費,全球主要經濟體開始印鈔,大量貨幣流入市場,引發通貨膨脹,進壹步推高大宗和食品價格。
2020年,聯合國五個機構聯合發布報告稱,全球約有6.9億人處於饑餓狀態,隨著糧食價格的上漲,年內將新增6543.8+0.3億饑餓人口,25個國家將面臨嚴重的饑餓風險,全球正處於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安全危機邊緣。
但這僅僅是開始。
到2021,通貨膨脹壹直在演變和升級,全球糧價壹直在高位波動,並開始傳導到下遊終端糧價。許多國家的食品價格大幅上漲,消費者的購買力不斷下降。
然而,2022年,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食品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例如,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沖突爆發以來,全球小麥價格上漲了60%以上。
二是種植成本不斷高企。
讓糧食危機雪上加霜的不僅僅是供求水平,還有高昂的種植成本。
種植成本上漲要追溯到2021。由於拉尼娜現象,全球範圍內極端天氣頻發,歐洲新能源幾乎停止,歐洲不得不使用更多的天然氣和煤炭來維持電力供應,使得天然氣和煤炭需求激增,價格飆升。
更誇張的是,天然氣價格壹度暴漲10倍。
天然氣和煤炭是化肥生產的重要原料,原料成本的上漲讓很多化肥企業壓力倍增,最後不得不減產停產。於是,這場風暴蔓延到了化肥領域,全球化肥價格開始上漲,使得糧食種植成本不斷攀升。
2022年,隨著俄烏沖突的爆發,食品價格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壹方面,俄羅斯是化肥生產大國。受制裁等因素影響,化肥出口下降,加劇了化肥供需緊張。另壹方面,隨著能源價格持續高企,化肥生產成本易漲難跌,進而推高化肥價格。
種植成本的上升對全世界的農民都有很大的影響。此前,許多國家的農民表示打算放棄種植玉米、小麥等對化肥需求量大的作物,轉而種植大豆。因此,糧食作物的產量預期不平衡,尤其是主食小麥。
第三,減產預期正在升級。
整夜下雨,在通貨膨脹、種植成本高企等諸多因素不斷擾動下,受沖突和極端天氣影響,主要產糧國紛紛發出減產預期。
比如,受沖突影響,烏克蘭多次發出糧食減產預期。
此前,烏克蘭將今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從654.38+06.92萬公頃減少至654.38+03.44萬公頃,其中玉米播種面積預計為330萬公頃,較去年減少近40%。
小麥播種面積也從2021的650萬公頃減少到400萬公頃,減少幅度也達到了38.5%。
近日,烏克蘭再次預測今年糧食收成將比去年減產50%以上。
去年烏克蘭糧食產量達到創紀錄的8600萬噸,而今年的預測只有41.4萬噸。
並且受黑海港口關閉的影響,烏克蘭的糧食運輸將成為重要問題,這意味著在減產預期下,最終能運出多少糧食還是未知數。
然而,美國的情況並不樂觀。美國冬小麥受天氣影響較弱,春小麥播種困難,印度正在經歷百年壹遇的超高溫天氣,使印度糧食生產面臨威脅。
另外歐洲的糧食也不樂觀,所以隨著減產預期的增加,全球糧食危機的預期也在增加。
第四,各國收緊糧食出口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再次收緊了糧食出口。
據悉,目前全球約有20個國家對糧食和食品實施出口禁令,受出口限制的糧食約占全球貿易總量的17%。
限制的產品範圍也很廣,包括玉米、面粉、黑麥、大麥等主食,大豆、動物油、植物油、鹽和糖,以及土豆、茄子、西紅柿、洋蔥等蔬菜。
隨著“風險”的升級,實施禁令的國家和產品仍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這些因素結合在壹起,加上高油價,導致運輸成本大幅增加。預計2022年糧食價格將繼續上漲,全球糧食風險正在逼近。
更多資訊,歡迎收藏《農業新概念》,了解新時代三農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