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啟動全國試點。從2011秋季學期開始,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展農村(不含縣城,下同)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連片特困地區的具體範圍根據《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及相關文件確定。
試點內容包括:中央財政對試點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標準為每生每天3元(按學生全年在校時間200天計算),所需資金全部由中央財政承擔。試點地區和學校要積極探索營養食譜、原料供應、餵養方式、食品安全和監管體系,為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積累經驗。試點工作由省人民政府統籌,市縣人民政府具體組織實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確定試點縣(市)、分縣(市)制定試點工作方案,並報教育部、財政部備案後實施。
2.支持地方試點項目。對於連片貧困地區以外的地區,各地要以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革命老區為重點,因地制宜開展營養改善試點工作,逐步改善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對開展工作較好、取得壹定成效的省份,中央財政將給予獎勵補貼。
3.改善用餐條件。各地要統籌農村中小學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和中西部地區農村初中改造工程資金,將學生食堂列為重點建設內容,達到餐飲服務許可的標準和要求。中央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中專門安排食堂建設資金,補助中西部地區農村學校改善就餐條件,並向國家試點地區適當傾斜。
4.鼓勵社會參與。鼓勵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相關基層組織以及企業、基金會、慈善機構在地方人民政府統籌規劃下,積極參與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工作,在改善就餐條件、創新供餐方式、加強社會監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5.完善資助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政策。進壹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實際,動態調整補助範圍和標準。從2011秋季學期起,將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標準提高到每生每天1元,達到小學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的水平。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實施基礎標準所需資金的50%給予獎勵補助。
擴展數據: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近日發布的《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顯示,城市餐飲的食物浪費總量驚人,中小學生的食物浪費明顯高於城市餐飲的食物浪費平均水平。學生營養餐人均消費216克,約占供給量的三分之壹。
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博士王林根分析,學生對校園餐飲的滿意度較低,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教育的缺失是造成食物浪費的主要原因。
在調查中,他們發現了壹個現象:雖然校園裏的營養餐合理方便,但很多中小學生更喜歡走出校門,吃外賣、羊肉串等烈性食品。根據調查,超過壹半的學生傾向於在校外吃飯。38%的學生選擇受歡迎的餐廳,27%的學生選擇西式快餐店,17%的學生選擇中式快餐店。
為什麽遠比近呢?王林根說,“不吃飯”可能是主要原因。在校園餐飲滿意度調查中,只有14%的學生對校園餐飲表示滿意,53%的學生認為餐飲的口味和質量有待提高,33%的學生甚至直接填寫了“不滿意”。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王東陽表示,壹方面,餐飲業可以根據個人身體需求,提供精準定制的學生營養餐;另壹方面,要培養中小學生科學的膳食觀,從供需兩方面努力,減少校園餐的浪費。
中國新聞網-為什麽中小學生不愛吃“營養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