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土家族的民歌分類有哪些?

土家族的民歌分類有哪些?

根據使用的語言,土家族民歌有漢語歌和土家語歌之分。

漢語民歌的數量較多,包括小調、山歌、號子、燈調、薅草鑼鼓歌、哭嫁歌、跳喪鼓等類別。這類民歌在音樂形式和風格方面,都與當地漢族民歌比較接近。

土家語民歌數量較少,主要流傳在湘鄂西部交界地的龍山、保靖、永順、來鳳四縣,包括山歌、情歌、搖兒歌、咚咚喹歌、梯瑪神歌等類別。土家語民歌與當地漢族民歌區別較大,顯示出土家傳統音樂的固有特征。由於土家語民歌留存數量不多,加上土家族自己的音樂文化在與漢族長期而密切的交流中淡化了的現實,這部分民歌顯示出較高的學術價值。

土家語山歌結構較規整,旋律采用五聲羽調式音階,節奏疏密相間,句尾喜用長音甩腔,多由四個樂句構成單樂段,曲風清純質樸。

土家語情歌的結構較規整,采用[LaSiReMiSol]有兩個小三度結構的獨特的五聲羽調式音階。由於較常使用大跳音程,曲風高亢熱烈。

“吹木葉歌”也是山歌的壹種,內容以情歌為多。土家青年男女交往時,隨手擷取壹片樹葉,便可吹出動聽的旋律。放下木葉又出口成歌,這類特定的民歌即是“吹木葉歌”。“吹木葉歌”主要流傳在鄂西南來鳳縣的土家族聚居區。旋律使用[LaDoRe]三聲腔,核心音為LaDo二音,裝飾性上滑擴展至Mi,曲風十分單純質樸。這可能是壹種土家族古老音樂形態的遺存。

另有壹首《吹木葉歌》的曲調甚為怪譎,也許有更為古老的土家族原生民歌形態的影子。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風俗歌,也可以認為是壹種特殊的情歌。這種土家姑娘婚嫁前夕,邀約女性親朋好友圍坐壹起敘述往日的歡樂與悲傷,憧憬未來的美好與憂慮時唱出的歌曲,旋律婉轉而淒美,節奏舒緩而具有內在張力,十分感人!

土家語搖兒歌節奏舒緩,旋律起伏平穩,曲風與彜語支諸民族的民歌比較接近。

咚咚喹調本來是土家族的壹種竹制吹奏樂器“咚咚喹”的曲調。這些曲調既能在咚咚喹上吹出,土家人稱為曲牌,也可直接唱出來,成為“咚咚喹歌”。這類歌調僅由三、四個音構成,旋律簡單,節奏齊整。

梯瑪神歌梯瑪神歌是土家族巫師梯瑪在主持祭祀活動時唱的壹類舞歌。曲調簡樸,單樂句結構,歌詞帶有即興性。唱時壹手搖銅鈴,壹手舞司刀,充滿神秘氣氛。

跳喪鼓是土家族的壹種極富特色的喪俗歌舞,土家人稱“跳撒憂兒嗬哇”,其意不詳,有可能是古老的土家語詞匯遺存。這種喪俗歌調十分高亢激越,舞蹈風格剽悍、粗獷,有許多模仿老虎動作的舞蹈語匯,當是土家族白虎崇拜的遠古遺韻。跳喪鼓主要興盛在湖北的長陽、五峰、巴東等縣,是清江流域土家族傳統歌舞的代表種類。長陽的壹首喪鼓歌《請出壹對歌師來》以[LaDoRe]三聲腔為骨幹音,采用自由旋宮轉調的手法,旋律從G宮經B宮、A宮轉入C宮,用遍傳統宮調系統的十二律,說明土家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高度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