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求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800字讀後感

求余秋雨散文《文化苦旅》800字讀後感

《文化苦旅》讀後感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說中國文化是太平洋的話,那麽余秋雨就是壹個航海家,而我也勉強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隨者。

壹路上,余秋雨引領著我去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領略著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深思著中國文化的發展。他的探索之旅不像陳景潤那樣在字母的世界中遨遊,可以說是飛翔,從山腳飛向山頂,從江南飛向那更遠的地方。

第壹站,我們來到了道士塔。青磚黃泥,這再普通不過;細細探探,才知道它大有玄機,可是這也是壹種恥辱。道士塔只是個普通的佛教地方,可當那王道士開掘了壹門永久性學問的洞穴後,這兒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達官貴人寵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諛逢迎的官場的中國的古文物,它們的清白也漸漸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國友人的不客氣,王道士的傻笑,中國古文物就此壹車壹車地安全運出國境,王道士與外國友人的寒暄,唉!傷心欲絕!經歷如此難堪的旅途,思的多了,得的也多了。

再乘船去那個三峽吧,離開道士塔,去找李白和劉備罷了。也許三峽之流正是為了這兩股主流而日夜不息地爭流著。放眼現在,三峽大壩工程的逐步完工,中國人逐漸滿足了自己對能源的需求,這無不是三峽的功勞。無論怎樣,三峽蘊藏著無限的能源和智慧。

苦旅,也不算太苦,只是思想上受點兒跌宕而已。對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無休止的,那是因為人生也是個無休止的邊界。就正如智者說“不在乎妳擁有多少錢,就在乎妳花了多少錢。”同樣不在乎妳有多聰明的頭腦,就在乎了有多少有內涵的思想,好的思想多了,人就富了。

不管是春溫秋肅,還是大喜大悲,最後都是要閉上眼睛,回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峻罷了。 <<文化苦旅>>的讀後感

第壹次聽說《文化苦旅》這本書還是在上中學的時候,直到上大學時才買了壹本認真來讀。古話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 作者壹次次漂泊的旅程,都是增長智慧的機會,也使心靈經過了壹段漫長的洗滌。

我細細讀著書,慢慢地被書中的歷史、遊記所吸引。從莫高窟的中華民族痛失瑰寶到風雨天壹閣那座僅存的藏書樓,從沙原隱泉到洞庭壹角,又從吳江船到牌坊。作者走過的每壹處地方,似乎都蘊藏著那麽多中華歷史。有時候真想自己也能懂得中華五千年歷史,每當走到壹個地方,都能想起此地過去的故事和故人的評價。

讀這本書,就像和作者壹起,從中國的西北走向江南。偶爾,作者也會停下來,寫壹寫臘梅或是寫寫自己的藏書,或者在每個清靜的雨夜裏想起,夜雨詩意。但是作者永遠都沒有忘記,真正的山水不光只是自然山水,更有著文化氣息,人文山水。正如他自序中所說:每到壹個地方,總有壹種沈重的歷史氣壓罩在我的全身,要擺脫也擺脫不了。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熏染造成的。是的,在西天淒艷的晚霞下,我看見了王圓麓,那個敦煌石窯的罪人;在羅池廟裏,我看見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見了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的李冰;在天柱山我看見了華發蒼然的蘇東坡。

我壹直在想,為什麽叫做文化苦旅?慢慢得,我明白:苦旅,苦在歷史的重壓,苦在歷史的逝去,苦在古人的遠離,更苦在文人心裏的敏感。

讀了這本書,不僅讓我略懂了作者,更讓我讀懂了中華民族歷史的壹絲細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