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節、五月節、艾節、端午節、重午節、午節、夏節。雖然名字不壹樣,但是各地人的習俗都是壹樣的。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老習俗。這壹天,家家戶戶掛鐘造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遊百病,戴香囊,備祭品。
吃粽子:荊楚的人們在5月5日煮糯米或蒸粽子餅扔到河裏祭祀屈原,所以他們把糯米扔在竹筒裏,怕被魚吃掉。後來,他們逐漸用粽子葉包裹的大米代替了竹筒。
端午節快到了,我包了粽子照顧我的網上空間。
選擇最好的蘆葦葉,老嫩,寬度4?5厘米,長30多厘米,放在鍋裏,水要沒過葉面。先把火燒開,然後小火燉大約45分鐘。軟化和增加彈性,同時也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葉子早上脆,晚上就廢了。
盆用冷水洗凈,切去葉柄備用。裝幀以草(用蘆葦葉煮)為主,現在多以尼龍線或蛇皮袋分割成單股。
包的時候,取3-4片蘆葦葉,漏鬥在大頭窩裏。將大頭盡量往前推,使其緊密,不漏米。在米飯(棗、培根、葡萄幹等)之後。可根據個人口味添加),右手中指和無名指分別夾住,拇指從後向前推,使其繃緊、放平。左手拇指和食指將漏鬥口向內推成等邊三角形,然後將拇指推過的葉片蓋在三角形上,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漏鬥口組裝處,再將剩余的尾柄沿邊角折起。然後拿線紮,松緊要適中,太緊,粽子硬,口感差,甚至會生;太松,太弱,甚至松。最後把多余的葉子剪掉就行了。
然後燒開,水沒過所有粽子,大火燒開,再小火煨45分鐘以上。放入鍋中,自然冷卻。好吃的粽子成功了。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女人的事,妳怎麽可以??我就是喜歡做。沒辦法。
等我玩完這個文字遊戲,廚房裏傳來壹股淡淡的香味。這就是所謂的成就感,最後壹句是抒情。
端午節粽子_粽子描述400字
同學們,妳們了解身邊的傳統文化嗎?有針無骨的燈籠,龍燈和跳馬,蛋糕包裝紙,和?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在端午節包粽子。
端午節快到了,媽媽壹大早提著籃子,高高興興的帶著我去菜市場買包餃子的材料。
到了菜市場,我和媽媽在菜市場逛了壹會兒,很快就買好了做粽子的材料:糯米,粽子葉,豬肉,還有?
回到家怎麽包粽子?媽媽把米葉子和糯米用溫水泡了幾個小時,然後把豬肉切成條,放在碗裏,倒點醬油,加料酒和姜片,攪拌均勻,把米葉子和米繩泡好。
第二天,我開始包粽子。我媽先把兩片粽子葉拿掉,壹片疊在另壹片上面,然後折成90度的漏鬥狀,把糯米放進去,用手指輕輕壹壓,再把粽子葉的另壹端折起來,用粽子繩紮緊。最後,媽媽把水放進鍋裏,把粽子放進去,煮了幾個小時。幾個小時後,美味的粽子從鍋裏蹦了出來。打開葉子,咬壹口。真的很好吃!
包粽子多有趣啊!我們身邊的傳統文化石多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