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是最常見的淡水魚類之壹,也是釣友們壹年四季最常釣的對象魚。作為雜食性魚,鯽魚性情膽小,喜歡群體行動,擇食而居,適應力強,魚生隨遇而安。步入夏天,氣溫上升,日照強烈,鯽魚的運動規律也會有相應改變,垂釣鯽魚需要掌握壹定的技巧,才能連竿爆護哦。
1.釣位選擇根據十二字選位釣諺:“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在炎熱的夏季,首要要了解的就是陰涼消夏避暑的港、灣之處。夏天天氣炎熱,在漁塘等不流動性的水域裏,淺水的溫度能超過30度之上。此刻的鯽魚更喜歡潛到江河湖海的循環水灣,水較深的溝坎處。這種地區正好是壹樣怕高溫的水中生物們藏身消夏避暑的地址,給消夏避暑的鯽魚帶來了很多的人間美味。
假如所屬釣場的水位線不是很深,還可以選擇房屋建築或花草樹木產生的比較大黑影地區,或是水草植物邊沿。這兒針對雙魚而言既安全性,與此同時食材資源也豐富多彩,特別是在大個體的鯽魚,他們會先保證自身安全才敢膽大吃餌。
刮風對鯽魚的生活規律也有特別大的影響,因而釣鯽魚的釣位也應伴隨著風頻轉變而變化。風刮下去,水面起波紋,氧氣含量上升,鯽魚得到氧氣,會食欲大增,更為開朗,尋食更歡,尋食範疇也更廣。風也能把岸邊的食材碎屑、植物的種子刮滲水裏,為鯽魚給予豐富的食物。
因此有風時,釣鯽魚合適選擇低處處,大風大浪更高,水裏O2更為充裕,水上漂浮的食材隨風飄蕩飄流壹段時間後也因大風大浪晃動而沈到低處處的水下。假如風速增大,做到五六級之上,連漂都不容易認清時,應當選擇大風大浪較小壹點擋風遮雨處下鉤。
2.釣魚時間早上,正常的天氣情況下,剛從黑夜中醒來時的鯽魚,慢慢逐漸在河邊、塘前、岸上找尋第壹頓食材,此時鯽魚十分挨餓,進食比較強烈,會產生進食高峰時段,也就是我們釣鯽的好時間。
到了中午時候,經歷壹早的尋食,鯽魚大多數吃得較飽,也因主題活動比較多太累了,需要休息壹段時間,大多數都返回較深的水域棲息,這就是釣友們經常說的“仙人難釣午時魚”的大道理。
到在下午三、四點鐘,鯽魚在早上所吃的東西大部分消化吸收,又逐漸挨餓,會返回小河邊、塘前、岸上水比較淺的地址找食物,夜裏食材高峰時段又然後開始啦。這個情況壹直會繼承到天黑了,夏天乃至能夠到夜晚九點鐘之後,全是合適釣鯽的時間範圍。
3.餌料選擇夏釣鯽魚,用餌以口味淡為主導,能夠采用大豆、豇豆、玉米糝等大豆蛋白成分強的餌料。產品餌料能夠采用谷類味、奶香味餌料。開餌時盡可能以疏松為主導,需要的時候能夠添加恰當的雪花粉,提高餌料的霧化效果,並留意壹定的附鉤性。
打窩時通常用麥麩、酒米之類的餌料,留意壹次別打過多,能夠數次補窩,進而更快的留魚。假如有雜魚鬧鉤,能選濃香型顆粒物打窩,顆粒物入水霧化慢,會慢慢溶散,如此能防止吸引住更多的是小雜魚。
4.釣具配置鯽魚個體偏小,吃口相對較輕,野釣鯽魚用細鉤細絲較多,選擇的鉛墜不必過重,最好是選擇細尾浮漂,比較容易觀查微小的浮漂數據信號。
盛夏時節在自然水域垂釣,大魚小魚、鯽魚鯉魚都是會遇到。釣具可以選28,37調的綜合性魚竿,而長度壹般是3.9+4.5+5.4米,能夠根據實際地理條件選擇。壹般選1.5的主線,1.0的釣魚子線。漁鉤應用袖鉤5號,伊豆4號5號,海夕4號,能做到大小通吃。
5.垂釣方法調漂時,釣小鯽魚可調4目釣2目,雙鉤壹鉤躺底壹鉤輕觸及到底部,釣大鯽魚時可調水準釣2目,雙鉤躺底,水下有汙泥時可調3目釣2目,雙鉤壹鉤輕觸及到底部壹鉤離底。
鯽魚較為文靜,吃餌不慌不忙,從魚星上判斷,鯽魚星小而少,壹般來說只有黃豆大小,壹次三、四個,放出的速度比較慢。當鯽魚進窩的時候,在窩點的水面上會出現三三兩兩,大小接近,且位置不固定的氣泡。鯽魚吃餌的漂相壹般有二種:壹種是浮漂會向下拉動1-2次,然後慢慢上升壹直到浮漂橫在水面,另壹種則是在浮漂點動以後突然下沈,此時提竿,必有鯽魚中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