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選擇人工養殖的黃鱔魚苗有兩個主要來源,即人工繁殖和野生采集。無論哪種來源,在選擇魚苗前都要區分類型。
1.1差異類型:黃鱔苗的類型差異主要取決於體色斑點。優質苗黃色或略呈金黃色,內部有大面積黑褐色斑點。生長速度快,增重倍數可達5 ~ 6倍,產量和效益高;中指鰻呈青黃色,雜色小,生長速度平均,增重3-4倍,適合壹般大規模養殖。劣質魚苗,鰻體呈灰色或青灰色,雜色不明顯,生長速度慢,增重僅為1 ~ 2倍,產量和效益較低,不適合人工養殖。
1.2辨別優劣:辨別黃鱔苗優劣有兩種方法:壹是看捕捉方式;所有籠和網捕捉的幼苗都可以購買;任何鉤釣、電捕、毒苗都不能采集。第二,帶水看活動;遊動自如,體表光亮,無紅血斑,粘液適中,手握力強,為健康苗;否則遊泳遲緩,身體呆滯,有紅色血斑,粘液脫落,手無力,多為虛弱或病鰻。
2.鱔魚池消毒:放養魚苗前清理池體進行消毒,每立方米水可使用生石灰180 ~ 225 g,7 ~ 8天後可投放魚苗;放養前要對幼苗進行消毒,用3% ~ 4%的鹽水浸泡5 ~ 10分鐘(低溫時間較長,高溫時間較短),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再入池繁殖。
3.水質黃鱔喜歡生活在相對幹凈的水中,pH值為7.6 ~ 8.5。池底要有壹定的淤泥層,最好是靜水或微流水。池中適當種植壹些水生植物,每3 ~ 5天換水1次,夏季高溫每2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3 ~。微流量水無需換水,流量控制在0.2m/ s以內,進水與池水溫差不超過3℃。黃鱔對水質要求嚴格,不適合在酸性土壤、富水或水質腐敗的地方養殖。黃鱔在自然水域不容易生病。如果水質又酸又肥,容易誘發疾病,甚至大量死亡。
4.黃鱔投餵的選擇性比較嚴格,壹個餌料壹旦投餵時間長了就很難改變。所以在餵養初期,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好食物的馴服工作。第1次馴化是餵混合餌料,其中加入蚯蚓、蠅蛆、麥麩、大米、蔬菜下腳料。幼蟲進入池塘後的第三天,開始馴服食物。第1天的投餵量為放養體重的1% ~ 2%,第2 ~ 3天根據投餵情況增減。正常投餵的話,每天增加1%左右,直到混合餌料完全替代原餌料,達到正常投餵。(1馴化是苗期過渡餌料)。第二次馴化,即投餵人工配合餌料或顆粒餌料。第1天餵20%。如果餵食正常,每天增加20%的餵食量。5天後,完全可以代替原來的餌料。(第二次馴服是針對幼體和成體的廣譜餌料)。
5、疾病預防黃鱔在人工高密度集約化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有:
5.1腸炎癥狀:主要看肛門顏色,灰色肛門正常;肛門發紅、充血、紫紅色、外翻,為病鰻;有時鰓出血,提起尾部和口部的出血水,表現為拒食,屬於細菌感染,病程短,死亡率高。防治:①全池撒生石灰每立方米水20 ~ 25g,每天65,438+0次,連續7天;②口服十滴水20ml、硫胺素胍10g或呋喃西林20g③黃鱔每100kg投餵20g氯黴素,連續3天。
5.2出血癥狀:體表呈點狀、塊狀或彌漫性淤血,腹部、喉部明顯,有時口腔出血,爛鰓病,起病急,死亡率高。防治:①改善水質和環境衛生條件;②每立方米水使用0.2 ~ 0.25克呋喃唑酮,全池潑灑;③用每毫升0.25單位的金黴素浸泡鰻魚。5.3水黴菌癥狀:水黴菌的絲主要寄生在黃鱔體表的傷口上,以白色絮狀物的形式傳播,病原體多為真菌棉黴菌。防治:每立方米使用0.2g孔雀石綠或3g甲基藍或0.05%食鹽和0.05%小蘇打的混合物,1次,每3天1次,連續3次。
5.4毛細線蟲病癥狀:此蟲主要寄生於腸道中後部,體乳白色,病鰻逐漸消瘦。對照:1kg黃鱔口服90%結晶敵百蟲0.04 ~ 0.1g;或者將1kg蚯蚓與2.5g 90%結晶敵百蟲混合3天,其中第二天每立方米水中噴灑0.2g 90%結晶敵百蟲。
5.5發熱癥狀:在高密度下,鰻鱺高速分泌粘液,廢棄粘液不能及時排除,發酵釋放高熱,導致水溫突然升高,使鰻鱺體溫升高,病鰻出洞,相互纏繞,粘液脫落,導致大量死亡。防治:①更換新水;②每立方米水用0.07%硫酸銅水溶液5g,全池潑;(3)加入少量泥鰍,增加流水清理能力。
6.註意事項:
6.1.養殖的黃鱔科技含量高,對水質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各地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發展。
6.2.黃鱔人工養殖應因地制宜。有條件的地方,科技力量充足,可以大規模批量生產;農村專業戶采取小規模滾動發展或臨時飼養育肥為宜,其經濟效益也很好。
6.3.黃鱔的人工養殖是用生態學原理管理的,其中特別要註意種植壹些吸收汙染能力強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等,使黃鱔隱居,防暑降溫,改善水質,凈化水質。
6.4.必須重視養殖黃鱔疾病的預防和控制。①溶菌酶下降。黃鱔體表粘液中的溶菌酶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但在人工規模養殖中,由於運輸傷害、高密度、水質惡化、水溫多變等因素,溶菌酶減少,活性降低,細菌侵入致病。②疾病發現較晚。黃鱔喜歡生活在泥地裏,不容易發現它什麽時候開始生病。壹旦發現,疾病已經擴散,最佳治療期已過。③味覺過敏。黃仙對味覺敏感,拒絕吞下無味、苦、刺激的魚餌;所以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
6.5.人工養殖的黃鱔,規格要整齊,大小要分開。壹般以每公斤20條鰻魚為宜(因為每尾50g魚苗成活率高,增重快,產量高),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 ~ 2公斤。
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