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藝術的小班創作活動中,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不同的表達方式,鼓勵他們以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並壹起分享他們的創作發現和快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受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教師要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情境為主線,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通過趣味遊戲挖掘鄉土資源。
利用繪本的內容,給小班的孩子提供自由創作的機會,增強他們的創作能力,用他們喜歡的方式去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萌發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下面,筆者就如何提高幼兒美術小班化創作活動談四個方面的體會。
遊戲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利用遊戲選擇適合小班幼兒的有趣遊戲,創造遊戲場景讓幼兒親身感受,從而減少美術活動的無聊感。比如美術活動“吹泡泡”,我們就和小朋友壹起玩“吹泡泡”的遊戲。在遊戲中,我引導孩子觀察泡泡在陽光下奇妙的顏色變化,觀察泡泡顏色、大小、高度的差異。小朋友在遊戲中追上大大小小的泡泡,拍出高高的泡泡...所以在畫泡泡的時候,他們也願意表達自己畫的泡泡是什麽樣子的。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經驗在屏幕上呈現顏色、大小和高度。
當老師告訴他們如果泡泡可以到處飛會更漂亮的時候,在老師的提示下,孩子們試著把泡泡畫滿了整個畫面。在音樂遊戲《很多小魚來了》中,“漁網”抓住了玩“小魚”的小朋友,小朋友在輕松的遊戲環境中感受漁網的快樂。遊戲結束後,我提供了有小魚圖片的紙,並鼓勵孩子們用橫線和豎線編織的“漁網”來捕捉小魚。為了不讓小魚溜走,孩子們小心翼翼地畫了又長又大的“漁網”來捕捉小魚。
通過遊戲活動,孩子們在遊戲情境中用簡單的線條交朋友。再比如小班的孩子很喜歡《拔蘿蔔》這個故事。我還結合精彩有趣的故事情節,創作了“小兔子在蘿蔔園拔蘿蔔”的故事內容,讓小朋友們用不同的顏色給蘿蔔上色。扁平形狀的綠色蘿蔔和胡蘿蔔將被塗成綠色和橙紅色。和圓形胡蘿蔔,孩子們會被塗成紅色。在此基礎上,我還創設了“把蘿蔔給兔子吃”的話題,鼓勵孩子嘗試畫出蘿蔔的簡單形狀。通過寓教於樂的遊戲,讓孩子在場景中欣賞創意的好奇心,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小班的孩子容易受到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的影響,更願意從自己接觸過的、感興趣的東西入手。於是,從他們喜歡的食物——美味的糖葫蘆開始,我們壹起觀察糖葫蘆的顏色和形狀,品嘗糖葫蘆,然後提供紙團、棉球等材料,讓孩子們在葫蘆簽上印上各種顏色的圓圈,加入糖葫蘆。孩子說紅圈是糖葫蘆,有山楂和草莓的味道;黃圈是酸甜口味。
孩子們忙著畫自己喜歡的糖葫蘆,也更願意嘗試。有些孩子會印上綠色和黃色的圓圈,他們說這是獼猴桃和香蕉的味道。孩子把顏色和味道聯系在壹起,不知不覺中積累了更多的創作經驗。在藝術活動“美麗的帽子”中,我創造了“魔法”的場景。壹開始,我給孩子們看了壹個沒有顏色的帽子的輪廓圖。當我告訴他們“大白菜梗配蓮藕和顏色可以讓帽子更漂亮。”我把蓮藕結和白菜梗放進各種顏色的童帽裏。當漂亮的帽子展示在孩子面前時,孩子會為自己的創造力感到高興,他們更願意與同齡人分享。他們會堅守那些作品,不肯離開。
創意的味道給孩子們帶來了驚喜,我也在生活中繼續探索事物。另外,我經常帶孩子去操場玩。孩子們喜歡溫暖的陽光。我放了壹把刷子,讓他們用圓形畫出孫寶寶和孫爺爺。他們試圖用波浪線、長線等不同的線條來表現太陽的光線,可以用顏色來表現太陽的顏色。畫小孫的時候,他們更願意選擇暖色,而孫爺爺的胡子有點灰或者黑。在操作上,他們更願意畫孫寶寶。
畫完後,我們欣賞了孩子們在網上畫的關於太陽的不同作品,孩子們感受到了太陽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從而為以後的創作積累了經驗。在和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他們幼稚的語言和生活中的壹些事情更能吸引他們的註意力。所以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東西,可以讓孩子在操作中萌發創作欲望。
小班幼兒親子繪本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圖片所呈現的故事內容,還可以讓幼兒明白每本繪本反映的內容不同,傳達的情感也不同。和小班的孩子壹起閱讀時,我選擇構圖簡單、形象突出、物體輪廓清晰的繪本。在繪本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意識到事物的多樣性,所以繪本內容的選擇尤為重要。
比如在繪本《我的裝扮》中,我根據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提煉出裝扮,並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相應的改變,嘗試為兔子設計不同的裝扮。比如用“請幫忙給小兔子設計壹件漂亮的衣服”的語氣,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結合不同場景的外觀,在衣服上裝飾不同的圖案。比如準備各種色彩鮮艷的圖片,包括花、動物、植物等引導孩子進行裝飾,結合裝飾圖案引導孩子談論兔子經過的地方。
比如兔子路過動物園,小動物的圖案呈現在禮服上;如果妳經過草地,衣服上有草的圖案...奇妙的創意把孩子帶到壹個想象的空間,從而引導他們解除對色彩搭配和圖案均勻分布的感知方式,也拓展了創作空間,讓孩子初步感受到表達的新奇和新奇。在此基礎上,孩子們也開始被繪本所吸引。
惠安當地資源極其豐富,回族服飾極具風情,海邊還有貝殼、鵝卵石、蟹殼等自然資源,石雕更是聞名天下。小班的孩子對這些資源不熟悉,如何利用這些本土資源來增強創造性活動。比如在美術區,我提供家長收集的石雕、貝殼、鵝卵石、蟹殼給孩子畫畫,引導孩子在蟹殼上裝飾壹個娃娃的臉,用彩泥裝飾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頭發。
結合“花兒朵朵”主題活動,為回族婦女剪出花頭巾、花上衣的模型,為孩子們提供印章,讓他們學習如何為回族婦女裝飾花頭巾、花上衣,並將裝飾好的服裝擺放在表演區,供孩子們表演。在“我愛我家”的主題中,提供各種小魚小蝦小螃蟹的圖形模型,放上顏料、彩紙、油畫棒、剪刀讓孩子們自由裝飾,在墻上掛上漁網,然後孩子們在漁網上整理裁剪的作品。通過這些簡單可行的方法,當地的文化逐漸進入了孩子們的視野。
在美術活動中,如何讓小班小朋友更積極地參與活動?教師要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遊戲和場景的創設,探索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為他們提供不同的表達方式,大膽地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鼓勵他們自由大膽地表達,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共同分享自己的創作發現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