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的多樣性最能體現在菜市場。說到菜市場,就不能忽略多彩的雲南。
野菜是雲南春季蔬菜市場的主力軍。雲南人喜歡吃酸辣,壹些酸辣口味的食物很受歡迎;同時,當地壹些少數民族特別喜歡“苦”,所以雲南菜市場上也常見壹些苦的食物。
雖然雲南的野生蘑菇遠近聞名,但春季菜肴的豐富性卻不輸於雨季。無論是滿果、滿花還是滿芽,雲南人都想把春天的氣息帶到菜市場。
濃郁香甜,這是大多數人對成熟水果的印象,而雲南菜市場的水果又酸又苦,五味俱全。我們來看看前壹年開花,過了壹個冬天就成熟的水果。
科迪是雲南和西藏杜英的水果。它的果肉可以生吃,入口微苦微酸,然後又甜又涼。泡酒、涼拌或做果脯。
酸扁果是夾竹桃科植物日本丁香的果實。它嘗起來很酸,可以切片蘸熱水,油炸食物或者煮肉。
羊奶主要是羊奶果的成熟果實,特別酸。德宏州2012培育的“德天”品種,成熟果實酸度低,幾乎無澀味,已逐漸占領市場。
開心果是番荔枝的果實,釋迦牟尼的親戚,非常甜膩。蛋黃也很甜很膩,嗆我喉嚨,放奶茶裏比較好。
牛奶實際上是金葉蘭的果實,果肉像牛奶壹樣白,但聞起來有點石南的香味。
當年市場上開花結果的水果種類相對較多。
“夏黑”葡萄從年初就開始出現在市場上。與其他冷藏保存的葡萄相比,因為是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所以價值要高出壹倍,價格也略貴。
每年三月下旬,櫻桃和楊梅總是壹個接壹個地出現,不久桑葚也會和它們壹起組成市場的三寶,它們經常壹起放在壹個小籃子裏。
清明節壹過,菜市場就會出現青梅和很多花。兩種都是酸的,可以剁碎蘸熱水或者用來炒菜燉肉。梅子還可以用來制作雕梅酒、梅露等。
多衣花多為雲南(YYι)Docynia delavayi的幼果,常有剛枯萎的花。
市場上也有黃色泡泡代表的懸鉤子果實。黃色泡泡可以直接吃。
市場上會出現壹些長相奇怪的小茄子,主要是茄果茄和茄果茄。都很苦,吃多了容易中毒,不建議輕易嘗試。
木姜子木姜子嫩果,常用來炒肉。
還有壹種水果叫“Galilo”,其實叫“檳榔青”,當地人常用來煮魚、雞、韭菜。雲南很少有人嚼檳榔,但西雙版納當地人嚼壹種叫“蘆子”的辣椒植物的果實,味道很像檳榔。
雲南菜市場也會有很多腌制水果,口味多樣,挑戰味蕾。
雲南人愛花,吃花。有些花,如木棉、焦花、白花、大白花、棕苞花、石榴花、梨花等,因有苦味或毒性,需要特殊處理後才能食用。
木棉木棉木棉又名“攀枝花”,主要以其花蕊為食,可炒可燉。
紫萁科常綠喬木Mayodendron igneum的花在食用前需要復雜的處理。
白花指的是洋紫荊,顏色為白色。花放在開水裏煮壹下,洗幾次就可以吃了。市場上常見經過處理的白花。
大白花指的是杜鵑花,主要是大白杜鵑。許多杜鵑花有毒,所以人們在食用杜鵑花時應選擇白色的大花。有壹種黃色的杜鵑花叫“山胡桃木”,毒性很大。羊在餵食後,經常四處遊蕩,死去。記住,采集的杜鵑花壹定要反復處理才能食用。
棕苞花是棕櫚棕櫚棕櫚的嫩花序,很苦,處理後壹般用來炒肉。
石榴花也很苦,市面上治療石榴花也很常見。石榴花大致可分為子房膨大、雌蕊發達和子房單薄、雌蕊退化兩種類型。後者只能提供花粉,不能結果。
李唐花是西洋梨的花,西洋梨是壹種四川梨。加工後,它被油炸,味道鮮美,也可以用來制作李唐花粑粑。
有些花不需要復雜的處理就可以直接加工食用。比如豆科的花,比如金雀花(錦雞兒)、烏鴉花(尤菊藤)、苦刺花(白刺),壹般都是用雞蛋和面粉包起來炸,或者用肉和豆豉炸。
到了清明節,鼠尾草也會陸續出現在市場上,雲南人經常用它來代替艾葉做團子或者清明粑粑。
有些花常以原味進入菜肴,直接給人帶來苦澀。比如滇東南常見的花朱砂根和滇東南常見的花朱砂根,都屬於蘿藦科,常被用來炒菜,味苦,市場上經常有鮮嫩的花蕾出售。
有些沒有苦味的花自然受歡迎。比如構樹的雄花和桑花,在雲南很多地方都有食性,壹般用來炒肉。有人說,雲南菜吃的野花中,炒桑花最好吃。
此外,還有壹種特殊的染色稻花香,其幹花在市場上普遍有售。米染花其實是密蒙花,早春開花,花序陰幹後可以用來染米黃。
有些地區市場上會有松花粉,多來自雲南松和馬尾松,常用來泡水或做松餅。
我特別想提壹下芭蕉花,它是芭蕉屬許多植物的花序。壹般都是選擇掉在香蕉串下面的不育花,花序上往往包著苞片。香蕉花在雲南應用廣泛。壹般都是剁碎腌制15分鐘。洗凈後,可以油炸或燉煮。地蓮也是這麽吃的。此外,車前草、金蓮花的假莖(心內嫩葉)也常以“芭蕉心”的身份出現在市場上,味道鮮美。
春天,很多植物開始發芽,雲南人會抓緊時間采摘那些可食用的嫩芽,菜場上自然少不了它們。
除了全國各地隨處可見的蕨菜、龍牙楤木芽(雲南稱之為“帶刺老包”)和香椿芽,大家最容易想到的芽就是雨後春筍。雲南市場上的竹筍種類繁多,由多種竹筍組成。壹般可以分為甜筍和苦筍兩大類。前者又苦又鮮,後者有苦味,需要提前加工後才能食用。
雲南菜市場也會有各種獨特的“芽”。其中種類最多的是榕樹(又名“小葉榕”,其實就是大葉榕)和小葉榕(榕屬),都是苦的,也有酸苦的小葉榕(大葉榕)。
酸尖其實是無花果,野葛的壹種樹,春天發芽。長約10厘米的半透明托葉很酸,幼葉略苦。市場上常見的嫩芽有賣的,可以蘸熱水生吃,也可以焯水後炸或煮肉。
有些農作物還沒到收獲的季節,但雲南人已經發展出了食用其副產品的方法,而這些“副產品”也會出現在季節性的市場上,比如辣椒尖、荷葉尖、草果芽、甘蔗尖等。
辣椒尖有點苦麻,可以炒,也可以煲湯;荷葉尖的苦味比較醇厚,但炒出來的食物有香味;草果芽可炒可腌,有獨特的辣味;蔗尖是甘蔗的頂芽,油炸食品鮮甜。
還有壹些市場上經常出現的野生植物芽,如:皂莢、王良茶(水煮涼,味苦,有刺鼻的揮發性氣味)、松尖/沙松尖(雲南落羽杉)、綠刺尖(腌制食用)、臭菜、竹葉菜(鹿藥)、菝葜(菝葜中國)。這些嫩尖有點苦,烹飪前需要焯壹下。
市場上有兩種發臭的蔬菜。壹種是羽葉相思樹,味苦,當地已有種植和銷售。另壹種是以大青為主的植物菘藍,據說煮後鮮甜。
在這裏,我想介紹壹下“草芽”的時令鮮品。草芽其實是香蒲的地下嫩莖,主要產於雲南建水縣,吃法多樣。但不耐貯藏,應趁熱食用。壹般只有在原產地才能品嘗到草芽最正宗的美味。
還會出現壹種看起來不像市面上植物的藻類植物:水綿。當地人叫它“苔”,可以炒,也可以煲湯。
春天,雲南菜市場會有壹些特色菜,比如牛肝菌。在旱季,雲南市場上只有白參(裂褶菌)等少數野生真菌。
在雲南文山、保山等壹些地區,常年濕熱,清明前後會冒出壹批野生牛肝菌。物以稀為貴,而此時市面上的牛肝菌難求,價格離譜。除了牛肝菌,市面上還會有螞蟻卵、葫蘆蜂等小昆蟲。
這裏介紹的食材只覆蓋了雲南菜地的壹小部分,大部分都是野外采集的。如果遇到瀕危植物,可能會有滅絕的風險。在滿足食欲的同時,壹定不能把壹些植物吃到滅絕。另外,即使市場上有野菜,也不要買給嘗鮮者。只有當妳有足夠的經驗時,妳才能購買它們來烹飪,不建議根據這篇文章直接去野外采摘類似的植物。
友情提醒:生命只有壹次,吃菜需要小心。如果妳不註意,妳就會觸犯法律,丟掉性命。
本文是《物種日歷》的特別貢獻,來自《物種日歷》的作者@味味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