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端午節隨筆

端午節隨筆

端午節隨筆

端午小品,在日復壹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小品。短文要求有完整的文本結構,要避免出現壹篇沒有結尾的短文。這篇文章中有許多需要註意的地方。下面是壹篇關於端午節的短文。

端午節作文1端午節小學生作文1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壹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叫端陽節、重陽節。據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的醫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慶祝的。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在門兩邊掛艾草和菖蒲,辟邪。孩子們還會在胸前掛紅色的鹹鴨蛋,佩戴用彩色絲線縫制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好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南方的壹種習俗,但各地粽子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有的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大部分地方用壹種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了做粽子,以前還在漁船上做帽子和遮陽篷。粽子的形狀也不壹樣。

有的地方是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部分地方是四邊形。我曾祖母說,把它做成四合院,指的是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保護屈原大夫的安全。除了上等的圓糯米,餃子還有不同的餡料,如棗泥、豆沙、鹹蛋黃和肉餡...我們的餃子是用肉餡和花生做的,非常好吃。

每逢端午,家家戶戶都要打掃房屋,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滋生。聽爺爺說端午節後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過壹條信息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就不再喝雄黃酒了。

在端午節,中國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比賽。我們家鄉江西撫州的習俗是每年農歷五月初八在撫河村附近舉行龍舟比賽。冠軍和亞軍還會頒發證書和獎狀,以及壹些物質獎勵。

端午節時賽龍舟非常有趣。每艘船上除了20名左右的槳手和壹名舵手外,還有我們家鄉龍舟的船頭大鼓和船尾大鑼。劃槳者被命令與鼓和鑼壹起行動。所以劃龍舟比賽的時候,江上的鑼鼓聲,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是熱鬧。我們撫州市臨川區河西鄉女子龍舟隊還在國際比賽中拿過冠軍!

端午節小學生作文2

午後靜悄悄的,溫柔的陽光灑滿了院子,壹股淡淡的清香飄了進來。

哦,是墻角的艾草艾草壹推出,端午節就來了!

那壹把艾葉沒有妖嬈的身姿,艷麗的色彩和獨特,只有香味迷人惹人愛。聞到這個艾香,我捧著我的臉頰,盯著門。哦,是奶奶!

我奶奶在我面前多瘦啊,手裏拎著泡過水的綠葉。她熟練地從壹邊挪到板凳上,把葉子放在壹個幹凈明亮的鐵盆裏,盆的周圍是圓圓的糯米和甜甜的棗。

奶奶拿起壹片粽子葉,包成圓錐形,加糯米和蜜棗,用棉繩系好。哦,所有的動作都那麽熟練和自然,我看得眼花繚亂。她包了壹堆粽子後,開始做飯。

很快,壹股濃濃的粽子味撲面而來,我循著香味,踱進了廚房。然而,當我打開蓋子時,它是空的。我如夢初醒,剛才看到的只是我的幻想。

愛情依然存在,我堅信!

不,奶奶昨天在電話裏抱歉地說,今年端午節她不來了,但會叫人給我帶點粽子。心裏有壹絲失望。很快,這種失望就被收到的粽子驅散了。

哦!讓我“偷壹縷香”,但別忘了“聞壹片宗香”。

我把奶奶送來的綠色粽子放進鍋裏,加水,點燃,煮開,等待真正香香的粽子。很快,鍋裏的水燒開了,宗香溢出了整個院子。

餃子煮好後,我把它們放在碗裏,開始品嘗。我撕開粽子的葉子,迫不及待地咬了壹口。我滿嘴都是黏黏的香糯米。馬上,我最愛的濃郁蜜棗就露出來了,甜甜的裊裊入心,那是最熟悉的味道。

我走在院子的小路上,只有那艾香萬裏。愛直入我心,心裏甜甜的。

端午節,我愛妳。

我覺得粽子和艾葉對我的祖孫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端午作文2端午作文1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棕櫚籽,掛艾葉。

今年,我去外婆家過節。壹進門,壹陣褐色的香味撲鼻而來。我看了看桌子,確實有壹盤褐色的種子。我和我哥沖上去,因為手長,所以我比我哥先挨了大掌。我剝開棕櫚葉,白色的糯米出現在我面前。妳看手掌就像睡在綠色被子裏的嬰兒。壹口咬下去,鹹而不膩,壹口氣吃了好幾口!

晚飯後,我在村子裏散步。突然,遠處傳來幾聲牛叫的聲音。我走過去壹看,原來是壹只小水牛在找媽媽。聽,聽起來像是“媽媽,媽媽…”

真希望明年的端午節比今年更豐富多彩!

端午節小短文2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偉大詩人屈原。據說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河自盡。死後為龍所困,天下哀悼。他每天都往水裏扔五色的絲綢粽子來驅趕惡龍。偉大的詩人屈原還寫了壹首舉世聞名的詩,叫做《離騷》。

端午節也叫端午、崇武、端陽、中天等。我也明白端午節有掛菖蒲、艾葉、熏蒼術、喝雄黃酒,據說是鎮邪。我和父母爺爺奶奶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在壹張大桌子上吃著美味的粽子,去嘉興南湖的壹條河邊,看他們賽龍舟。人群真多!我不禁感嘆。他們劃得多快啊!他們競爭多麽激烈啊!爸爸也說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僅僅是端午節,還有很多其他的節日,都在等著我們去了解呢!

端午節小短文3

以前的端午節,我看著媽媽給我買的香囊,覺得香囊特別難做,所以這次自己做香囊特別興奮。

我們首先準備了艾草、流蘇、紅木球、皮繩、針和布。為什麽要用紅木球?因為桃球的作用是辟邪。我開始做香包。我先拿出紅木球,再拿出皮繩,把皮繩穿過紅木球,打個結,然後穿針。然後我把布向後對折,縫在上面...

端午節的習俗來源於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於是各家都拿出飯團扔到河裏,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人。賽龍舟是為了打撈屈原的遺體,後來變成了龍舟比賽。

希望端午節還有機會做香包。

端午作文3端午作文1

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當這壹天到來時,人們都有包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以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奶奶早早就去買粽子葉和餃子了。奶奶先把葉子放在鍋裏,這段時間可以準備其他材料,糯米、鮮肉、大棗、栗子……準備好了,葉子就熟了。我們開始包粽子。首先,奶奶拿出了兩個宗爺,我們也拿出了兩個像奶奶壹樣的宗爺。

把壹片粽子葉放在手上,揉成壹個小洞穴,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再把另壹片粽子葉包在上面,最後用紅繩把粽子葉固定住。我剛拿起紅繩,我哥就抓住了。原來哥哥不會包粽子,只會綁繩子。我大方地把繩子和粽子遞給了弟弟。看著哥哥臉上甜甜的笑容,我很開心,因為我又是姐姐了。

包好粽子,奶奶在鍋裏煮。壹走出家門,小區裏就飄來粽子的香味,讓人流口水。走到門口,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壹踏進門,我就忍不住從嘴角流下口水。粽子出鍋了!我們壹家人坐在餐桌旁,津津有味地吃著粽子。

吃著自己做的奇形怪狀的粽子,覺得這個端午節很有意義。

端午節隨筆2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口都是香。吃粽子撒糖。龍舟在水中。”聽到這首童謠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看到婆婆在廚房包粽子,我就走過去想學學怎麽包粽子。婆婆教我先卷粽子葉。只見婆婆夾起兩片粽葉,壹大壹小,疊在壹起,把兩端的卷捏成漏鬥狀。我也學婆婆的樣子,很輕松的卷成了漏鬥形狀。然後我在漏鬥裏放壹勺糯米,放壹塊好吃的肉在上面,然後蓋上糯米。

只有最後壹步——綁繩子。我壹手緊緊攥著粽子,壹手拿著線。突然,“漏鬥”下面開了壹個小洞,兩三粒米漏了出來。我急忙扔下線,雙手抓住小孔折了起來,封住了小口,這才止住了急著“離家出走”的米。

我又拿起線,在粽子上繞了幾圈,確認繞緊後打了個結。婆婆見了,高興地說:“妳學會了,以後就留給妳在家做核仁巧克力餅吧!”我很樂意接受這個任務。今天我和婆婆壹起做了壹整鍋粽子。

餃子熟了,剝開葉子放在盤子裏,像個白色的娃娃。吃著自己做的餃子,心裏滿滿的甜。

包粽子和學習壹樣,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可能前功盡棄。

端午節隨筆3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的家鄉,我還體驗了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習俗。

首先,我們拿出壹疊幹粽子葉,量出足夠的糯米和紅豆作為主要原料。然後,我們先煮壹大鍋開水。水燒開後,我們把曬幹的粽子葉放進去煮。大概過了八分鐘,粽子葉的香味從鍋裏飄了出來。奶奶說有香味就可以了。她立即撈起剛煮好的粽子葉。然後奶奶教我把糯米和紅豆在生豆裏攪拌均勻。然後,我們會去小溪邊洗粽子葉和糯米。

我們去小溪邊洗了粽子葉和糯米,然後開始包粽子。我先拿兩片粽子葉放在壹起,做了個“碗”的形狀,裏面放了洗好的糯米。然後用壹只手把這個“碗”的“邊緣”壹點點放進去,用另壹只手蓋住另壹片多余的粽子葉,捏緊,最後用細繩系幾下,就完成了壹個粽子。

不要小看包粽子的動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我包好了第壹個粽子,到了最後壹步,剛要紮起來,糯米卻漏了出來,只好拆開沈重的包裹。

第二次包粽子,只是想把多出來的葉子蓋上,卻蓋不上。原來糯米太多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把多出來的糯米挑出來,卻不小心,拿粽子的手松了壹點,糯米灑了壹地。第三次,吸取了前壹次的教訓。終於,第壹個成功的粽子出現了。然後,熟能生巧,就有了第二個和第三個...

我喜歡包粽子,我更喜歡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