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重慶米粉的做法和配方

重慶米粉的做法和配方

米粉是綦江特有的美食。

綦江米粉,顧名思義就是綦江米粉。綦江大米粉白相間,軟軟嫩滑。除了條狀的米皮,不同的城鎮有不同的烹飪方法,不同的調味品,甚至不同的做法。

綦江米粉是綦江人舌尖上的美味,寄托了遠方遊子對家鄉深深的向往。

綦江大米粉白相間,軟軟嫩滑。

在綦江米粉中,符歡米粉是壹個老品牌。

據《綦江街鎮歷史文化系列之人文幸福》壹書記載,符歡米粉起源於清朝光年間(公元1841年左右)。當時,符歡的富商劉慶峰擁有壹千畝田地,幾十個仆人,生活優裕。他在雲南、貴州等地開店,生意興隆。有壹次,劉慶峰回到符歡,和家人談起了在雲南吃米皮的事。出於家人的嫉妒,他自己做了米皮。他們浸泡大米,用石磨磨成漿,然後用飯墊鋪上棉布,舀起米漿,蒸熟。蒸熟後,他們用刀切成大小不壹的方塊,用開水焯壹下,蘸著調料吃。它細膩滑嫩,鮮香可口。劉慶峰用米皮作為壹道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制作稻糠的技術有所提高,方形變成了條狀。符歡米粉已經成為符歡的美食招牌,米線餐廳每天都擠滿了食客。民國時期,符歡米粉店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街上新增了五六家米粉店。

符歡鎮的壹個米粉加工車間正在曬米皮。

改革開放後,符歡鎮上越來越多的人會蒸米線,米線店也相繼開業,出現了胡同米線、顧家米線、尤氏米線等餐館。為了贏得消費者,米線店在調味上下足了功夫,也正因如此,米線才有了別樣的味道。

後來,符歡米粉店開到了萬盛、南坪、桐廬、遵義。綦江各鄉鎮有無數的符歡米粉。

“走,去鐵石崖吃米粉!”在鐵石崖吃米線是包括大部分綦江人在內的抓水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張先生,46歲,家住大同鎮,在綦江城區工作。每次路過鐵石崖,他都會停下來吃壹碗米線。張先生說,鐵石牙米粉是他無法忘記的美味,也是他人生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早年在趕水鎮中心小學當老師的孫女士,對鐵石牙米線記憶頗深。趕水鎮中心小學距離鐵石埡約3公裏。那幾天,她和同事們經常步行或坐三輪車去鐵石崖吃米粉。對於孫女士來說,鐵石牙米線是她青春的回憶,也是人生的烙印。

趕水鎮鐵石埡有幾家米粉店,趕水鎮鐵石埡米線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美食代名詞,也是綦江人喜愛的民間美食之壹。趕水鎮鐵石崖米線的招牌,在綦江市區,包括重慶主城區,貴州省的桐梓、習水、遵義都可以看到。

趕水魚枷米粉品牌創立於30多年前。店主余光淑回憶說,1986年5月,她在趕水鎮鐵石埡創辦了趕水魚枷米粉店,米皮是她家生產的。當時她對綦江的米線店做了全面的考察,發現米皮的制作工藝差不多,質量也可以過關。想經營壹家有自己特色的米粉店,只能在米粉店上下功夫。因此,她從多方面研究實驗,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配方。

清湯米粉

1991春節期間,在趕水工商所的推薦下,余光書帶著工具趕到縣城,準備好米粉、調味品、種子,代表趕水餐飲行業參加了首屆綦江個人特色小吃展銷會。魚枷米粉的美味和獨特的烹飪技巧吸引了許多市民在展會上品嘗。

趕水魚枷米粉最終獲得了“綦江縣名小吃”的稱號。由此,“沾水後不止壹根米粉”壹舉成名,受到消費者青睞。

30多年來,“趕水魚枷米粉”從未離開過趕水鐵石埡這個地方。魚枷米粉已融入“趕水鎮鐵石崖米粉”品牌。

“我幾乎每周吃壹次符歡米粉。雖然我住在遵義,但看到符歡米粉的招牌,還是忍不住走進去。”在貴州省遵義市經營壹家商店的劉明說,她是吃著符歡米粉長大的。她年輕時在國外學習。她每次回家的第壹頓飯都是米粉。現在在遵義工作,她還是忘不了米粉的味道。

據劉明介紹,遵義有幾家米粉店。符歡米粉是符歡人開的,鐵石崖米粉是趕水人開的。她經常去符歡米粉店,也許是因為店主是老鄉,坐在店裏和她有壹種親切感。“我發現綦江人多的地方都有符歡米粉店和鐵石崖米粉店。有時候真的要感謝這些開米粉店的綦江人,因為他們把家鄉風味搬到了我這裏。”

“我最喜歡吃的是酸菜米粉,軟糯細膩,酸菜增加了口感……”王永民說,酸菜米粉是綦江米粉中獨特的味道。去年春節回綦江時,他曾在沙溪路的壹家“鐵石牙米線”餐廳品嘗過這種味道,現在想起來都流口水。無論是鐵石崖米粉還是符歡米粉,大部分都是以豬肉水餃和麻辣調味品為主。這種酸菜米粉應該是又壹個創新。“我媽今年五壹來成都看我,特意帶了兩斤米粉給我做,但我總覺得我媽做的米粉很劣質。”

鹵肉米粉

王永明目前在成都壹家企業工作。他說今年春節回綦江,壹定要去沙溪路吃壹碗酸菜米線。或許真的是回綦江,坐在綦江的米線店裏就能嘗到它獨特的味道。

“每壹種地方美食都有很強的地域特色,這些美食最能勾起人們的深刻回憶。”王永明說,其實這是每個人心中的故鄉情結。家鄉是壹個概念,美食是這個概念中最溫暖的符號。

米線是綦江人最喜歡的食物,米線餐廳遍布綦江。無論是符歡米粉、趕水鐵石崖米粉、安身米粉還是大通米粉,都有壹個相同的名字:綦江米粉。壹碗米線凝結著綦江人最溫暖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