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造糯米酒,首先要將糯米去殼去皮(俗稱糙米),煮至硬度適中。太硬或太軟都會影響葡萄酒的質量。然後把煮好的米飯放在洗幹凈的簸箕上,用筷子攪拌,讓米飯均勻的散發出來。達到37℃~40℃時,可以加入酒餅。這時候把米酒用的酒餅(也叫藥酒球,壹次可以配2斤到5斤大米,雜貨鋪有售,用量會有規定)磨碎,均勻撒在大米上,攪拌均勻。這時候就可以把準備好的米飯倒進幹凈的瓷磚裏了。這時候要註意把米壓在瓷磚周圍,中間留壹口井。然後用幹凈的衛生紙封住,用橡皮筋紮緊。完工後,瓦堤可用稻草或棉被包裹保溫,表面可蓋棉被。保溫措施取決於溫度。開啟24小時後,可以觀察到有少量的酒通過預留的井口流出,酒香四溢。
如果想讓酒更快出來,可以買1兩~2兩白酒,撒在酒糟上(俗稱釀酒)。灑完後,用幹凈的衛生紙把封邊擦幹凈,防止生水落入瓦壟,使酒變酸。是時候重新封印了。再過兩三天,井就會滿了。此時的酒不酸不澀,口感香甜可口。不過,如果妳足夠耐心,最好等壹個星期再喝,味道會更好。
釀酒時,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選擇酒精度。濃度較高的糯米酒有三種喝法。壹種是釀造時在糯米中加入壹些糯米,另壹種是購買酒香濃郁的酒餅(詳情請咨詢店主)。三、開瓶24小時後,可在瓦脊加40 ~50度白酒1兩~2兩。
釀造糯米酒時,壹定要註意器皿和環境的清潔。空氣壹定不能渾濁難聞,否則釀出來的酒肯定不是好酒。
酒泡好後,就可以吃了。用壹勺消過毒的幹勺舀出來,可以用酒糟和水煮。也可以按照1: 3的比例用3份水浸泡壹晚,然後煮沸去除殘渣,用瓷磚或玻璃瓶密封,需要時食用,也可以做其他用途。
客家婦女坐月子時,家人會將雞肉和姜片炒熟,加些糯米酒給產婦喝,能起到益氣養顏、活血通乳的作用。當他們從分娩中出來時,他們看起來都很健康,而且有很多奶水。因此,糯米酒又被稱為“月酒”。
糯米酒對年老體弱的中年人也有很好的效果。十全大補湯藥材可洗凈熬制藥湯,以1:5的比例與糯米酒混合,再適當加入1兩~2兩白酒,將混合後的藥酒裝入幹凈的壟中,蓋上大白菜葉,蓋上衛生紙,密封。這時候把瓦放在糠上,點燃糠烤酒。酒煮沸後打開封口。2小時左右關火,晾涼,然後用衛生紙封住嘴。這樣熬制的藥酒能補益氣血,有養顏益壽的功效。
方法1:
將篩選好的糯米用水洗凈,放入鍋中蒸約1小時,待熟後取出。然後把蒸好的米飯倒入壹鍋溫水中,搓壹搓(這樣可以避免糯米互相粘在壹起),然後撈起瀝幹水分。當溫度降至40℃左右時,研磨壹定量的甜酒曲(壹般每袋10 kg米酒),將80%的酒曲倒入大米中拌勻。放在鍋裏或者罐子裏,然後把剩下的20%酵母均勻的撒在上面。取35℃的溫水,慢慢倒入鍋中,蓋上蓋子放入坑中或鍋中,保持30℃的溫度兩天左右。
方法二:
1.將糯米蒸成米飯(不要太硬)然後冷卻到不燙手的溫度(米飯太熱或太冷都會影響酒曲的發酵);
2.將部分大米鏟入發酵米酒的容器中(我用的是有蓋的陶瓷湯盆),平放;
3.在那層米飯上均勻的撒壹些擰好的酒曲。
4.鏟出壹些米飯鋪在剛才的清酒曲粉上,再鋪壹層米飯...這樣鋪壹層米壹層曲,大概4層左右(隨便吧,看妳有多少米和曲);
5.將容器蓋緊,放在合適的溫度下(如果室溫不夠,可以用厚毛巾包裹容器保溫);
6.發酵36小時左右後,打開容器的蓋子(裏面裝滿了酒),放入冷開水(為了停止發酵),再次蓋上蓋子,放入冰箱(盡快停止發酵,盡快食用)。
原料配方
所有含有澱粉和糖的原料都可以用來釀造白酒,但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白酒風味。谷物高粱、玉米和大麥;紅薯和木薯;含糖原料,如甘蔗和甜菜渣和廢糖蜜,可以用來釀酒。此外,高粱糠、米糠、麩皮、淘米水、澱粉渣、紅薯外展、甜菜頭尾等。都可以作為替代原料。野生植物,如橡子、菊芋、梨、金櫻子等也可作為替代原料。
我國傳統的白酒釀造工藝是固態發酵,發酵過程中需要添加壹些輔料來調節澱粉濃度,保持酒醅的柔軟度,保持漿水。常用的輔料有稻殼、谷殼、玉米芯、高粱殼、花生皮等。
酒曲和酵母除了原料和輔料,還需要酒曲。以澱粉為原料生產白酒時,澱粉需要被各種澱粉酶水解,產生可發酵的糖分,才能被酵母利用。這個過程叫糖化,使用的糖化劑叫曲(或酒曲,糖化曲)。大曲是壹種粗酶制劑,以澱粉類原料為培養基,培養多種黴菌,積累大量澱粉酶。目前常用的糖化曲有大曲(生產名酒、優質酒)、小曲(生產小曲酒)、麩曲(生產麩曲酒)。麩曲是生產中應用最廣泛的。
此外,糖通過酵母分泌的醇酶轉化為酒精等物質,稱為酒精發酵。這個過程中使用的發酵劑叫做酵母。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壹種以含糖物質為培養基,將酵母培養物相當純地擴大而得到的酵母增殖培養液。生產中多采用大桶酒曲。
我國白酒生產有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兩種。在固態發酵大曲、小曲和麩曲中,麩曲酒在生產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這裏只對麩曲酒的工藝做簡單的描述。
生產方法
1.原料粉碎。粉碎原料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蒸煮,充分利用澱粉。根據原料的特性,粉碎的細度要求也不同。幹土豆、玉米等原料60%以上通過20孔篩。
2.配料。將新料、酒糟、輔料、水混合在壹起,為糖化發酵打基礎。配料要根據甑窖大小、原料澱粉含量、溫度、生產工藝、發酵時間等來確定。適當配料的具體表現取決於池中酒醅的澱粉濃度、酸度和疏松度。壹般來說,澱粉濃度為14 ~ 16%,酸度為0.6 ~ 0.8。
3.蒸煮和糊化。澱粉通過蒸煮而糊化。有利於澱粉酶的作用,還能殺滅雜菌。烹飪的溫度和時間取決於原料的種類和粉碎的程度。壹般材料常壓蒸20 ~ 30分鐘。做菜的要求是外表蒸透,熟而不粘,裏面沒有心。
將原料與發酵糟醅、蒸酒、蒸料同時混合,稱為“混蒸混燒”。前期以蒸酒為主,要求甑內溫度在85 ~ 90℃。蒸酒後,糊化要保持壹段時間。
如果把蒸酒和蒸料分開進行,就叫“蒸燒”。
冷靜下來。蒸煮後的原料應通過提渣或風幹快速冷卻,達到適合微生物生長的溫度。如果溫度為5 ~ 10℃,產品溫度應降至30 ~ 32℃,如果溫度為10 ~ 15℃,夏季產品溫度應降至25 ~ 28℃。提渣或烘幹也能起到揮發臭味和吸氧的作用。
5.攪拌糊狀物。麩曲白酒固態發酵是壹個糖化和發酵的雙向發酵過程。提渣後,同時加入酒曲和酵母。酒曲用量取決於其糖化力,壹般為釀造主料的8 ~ 10%,酒曲用量壹般為總投料量的4 ~ 6%(即主料的4 ~ 6%用於培養酒曲)。為了便於正常的酶促反應,糟醅攪拌時要加水(廠內稱為加漿),入池時糟醅含水量控制在58 ~ 62%。
6.在地窖中發酵。入窖時,糟醅的溫度應在18 ~ 20℃(夏季不超過26℃),入窖糟醅不能壓得太緊,也不能太松,壹般以每立方米裝630 ~ 640公斤左右為宜。裝罐後,在酒醅上蓋壹層麩皮,用窖泥封好,再加壹層麩皮。
發酵過程主要是掌握產品溫度,隨時分析水分、酸度、酒精消耗、澱粉殘留的變化。發酵時間的長短根據各種因素而定,從3天到4 ~ 5天不等。壹般當窖內產品溫度升至36 ~ 37℃時,發酵即可結束。
7.蒸酒。發酵的糟醅叫香糧,含有極其復雜的成分。酒醅中的酒精、水、高級醇和酸等有效成分通過蒸酒蒸發成蒸汽,然後冷卻得到白酒。蒸餾時,要盡可能多地提取酒精、芳香物質和甜味物質,盡可能地掐頭去尾去除雜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