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由身體、經絡、松果體三部分組成的。松果體是宇宙信息精神的感應接收器。松果體聚集宇宙能量,可以打開精神洞穴,感知宇宙信息。松果體是人靈穴的起始中心,靈魂主要駐紮在這裏。"
聖經說:“我像壹棵青松;妳的果子從我而來(何西阿書14:8)。”也就是說,神是松樹,人是松果。所以在西方最隆重的節日裏,聖誕樹就是松樹,上面掛滿了各種各樣的松果。
在東方,松樹和松果也象征著高貴和堅韌。我們說“站得像壹棵松樹壹樣松”,因為松樹代表模型。陳毅有壹首贊美松樹品格的詩。“大雪壓松樹,松樹挺拔。妳要知道它是松散而高貴的,直到它融化。”《神農本草經》記載“松為神仙之食”。此外,在死者的墳墓上種植松樹和松果,以保護壹種名叫浣熊的怪物,浣熊以人類屍體為食。
既然松樹和松果如此神聖,那麽以人體內的“松果”命名的“松果”註定是不平凡的。
松果體位於前腦和間腦丘腦之間。它是壹個長5 ~ 8 mm,寬3 ~ 5~8mm的灰紅色卵圓形體,重120 ~ 200 mg,位於第三腦室頂部。
松果體和人類胚胎在成長過程中開始形成。胚胎8個月大的時候,松果體就已經形成,在人類7-8歲的時候會達到頂峰。
成年後,松果體只是人體內的壹個內分泌腺。它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分泌褪黑激素來調節生物鐘,不斷鈣化、萎縮,甚至退化。
然而,科學家們也提出了疑問:松果體仍然有壹些無法解釋的特征。例如,松果體與抑郁癥有關。松果體摘除後,抑郁的概率大大增加。松果體是感光的,即使失明也能正常工作。還有,人處於冥想狀態,腦成像顯示松果體明顯興奮。這些特征與褪黑激素的分泌沒有直接關系。
如果人是由動物進化而來,那麽動物的松果體呢?科學家發現,許多動物的松果體並不是簡單的內分泌腺,而是更接近於“眼睛”,對適應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脊椎動物的松果體就是“第三只眼”。青蛙的第三只眼位於頭骨頂部的皮膚下,而蜥蜴的第三只眼則覆蓋著鱗片。鱷蜥的第三只眼只覆蓋著壹層薄薄的透明膜。這只眼睛對光能有反應,甚至能分辨顏色。冷血動物用第三只眼作為溫度計,可以測量周圍的溫度,為自己選擇合適的環境,不至於凍死或熱死。把蝌蚪放在黑暗的房間裏。半小時後,它的皮膚會變淺。但是,去掉第三只眼睛的蝌蚪就再也不能變色了。
在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神話傳說中,都會出現松果或者松果。
在西方,墨西哥神手中握著松果和冷杉樹枝,埃及太陽神奧西裏斯的權力之戰上有兩條纏繞在壹起的“昆達利尼蛇”,蛇頭正對著權杖頂端的壹個松果。長著翅膀的亞述/巴比倫神塔木茲、古希臘神狄俄尼索斯和羅馬酒神巴克斯都手持裝有松果的魔杖,世界上最大的松果雕塑醒目地矗立在梵蒂岡廣場的松果庭院前。
在東方,濕婆,印度教傳統中最著名的神,總是被描繪成有著松果狀的卷發,並與蛇交織在壹起。印度還有壹個傳統,就是在額頭中央放置飾品,提醒人們松果體及其精神力量。在中國神話中,楊戩也有第三只眼睛。他能看千裏,能看穿幻象,甚至能咄咄逼人。
根達亞文明的人類都有翡翠色的第三只眼睛,松果體就在那裏。根達亞大陸距今96.2萬年。根達亞人生活在海底火山噴發後海底上升的大陸上。他們比現在的地球文明和地球上的第二文明更先進。
中西方古人對松果體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記載。
在歐洲,古希臘醫生和哲學家蓋倫首先提出了松果體的概念。他生活在公元200年左右,是西醫的創始人,解剖學的鼻祖。
17世紀,著名數學家和哲學家笛卡爾認為松果體是人體中極其重要的壹部分,對人的感知、想象和記憶至關重要。他認為松果體只是靈魂的寶座。
在笛卡爾的哲學體系中,“身體和靈魂是兩個不同的組成部分,人體是靈魂在世界上運作的機器。”“我思故我在”是他哲學思想的精髓。
在東方,根據道教的理解,松果體是上腹部,位於人腦的百會穴之下,眉毛之間,唐寅背後深處。葛洪《抱樸子內篇》說,“或眉心之間,壹寸為廳,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腹。”
葛洪的《抱樸子內篇》首次明確提出了三個田單場的概念,即上田單場、中田單場和下田單場。這三個田單領域的實踐成為後來內在煉金術的本質。上丹天是氣功修煉過程中“煉氣歸虛”階段要觀察的重要部分。上丹田,即松果體,是元神出入的地方,也可稱為玄關、天根、轅門、根橋、中廟門。從這些名字可以看出,松果體是壹個通向更高維度的洞。
《宇宙編年史——真理之書》指出,松果體之所以如此受人推崇,是因為它壹步步開啟高級的正能量精神洞穴,摧毀悟空本性,打破壹切幻想,直奔阿卡西精神空間。
可見松果體的開啟是對宇宙信息的感知,也就是所謂的“直覺”和“第六感”。
在道家思想中,母親子宮裏的嬰兒就是先天之體,是最純潔無瑕的狀態,也就是所謂的“先天壹”。但是人壹出生,就開始呼吸汙染的空氣,吃五谷雜糧,漸漸的,就會從先天變成後天。
這個過程其實和松果體的生長發育非常相似。當欲望不斷沖擊靈魂,消耗精神生命的時候,就屏蔽了與宇宙的信息交流。也就是《道德經》說的“五色致盲,五音失聰,五味提神,馳騁獵狂。”
對此,老子給出了壹個解決辦法,“塞住交易所,關上門,終身不勤快”,也就是說,塞住欲望之洞,關住欲望之門,終身不會有煩惱。
相反,“開交易所,幫它,千萬不要救。”如果打開了欲望之洞,就會增加復雜的事件,終生無法治愈。
老子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他,清靜主義,全力以赴去探索萬物的本源和生命的真理。也就是《道德經》說的“足不出戶,知天下;不窺,見天日。”
不出門戶,可推知天下大事;不往窗外看,就能知道日月星辰運行的自然規律。正是因為松果體的打開,才達到了這種狀態!
在有本事哥的帶領下,和團裏的同修壹起感受身體的變化。隨著潛艇輪的旋轉,眉毛可以感知到紅色的旋轉光圈,進而感知到橙色、黃色、綠色、藍色、紫色等。反過來,偶爾還能看到多邊形的形狀。通過練習,感覺潛艇輪子開始松動,有氣泡破裂的聲音,然後打嗝,筋疲力盡,情緒上也感到平靜和放松。未來,我願意和妳壹起實踐,無懼壹切困難和挑戰,開辟新的天地,創造新的奇跡!
宇宙編年史-真理之書,冼繼華,城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