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熱的傳播途徑,出血熱的傳染源是小鼠。出血熱的預防首先是避免接觸老鼠,其次是戴口罩,清潔時勤洗手。這些日常措施是可以避免的。出血熱的傳播途徑。
出血熱的傳播途徑1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以鼠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流行性疾病。
出血熱主要有三種傳播方式:
接觸傳播
通過顯性或非顯性損傷的皮膚和粘膜侵入機體,如含有病毒的大鼠的尿液、糞便、嘔吐物、血液和組織液等。
呼吸道傳播
病毒排泄物。分泌物在外界形成氣溶膠,通過呼吸道吸入感染。
消化道感染
攝入受汙染的飲食和飲用水,可通過受損的口腔黏膜和消化道感染。
然而,應該指出的是: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宋瑞說,“出血熱不像SARS、H1N1那樣是呼吸道傳染病,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通過接觸嚙齒動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傳播,所以不會出現大規模的跨越式感染。"
如何預防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EHF)是壹種可預防的傳染病。只要措施到位,就可以避免被病毒感染。防控的關鍵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1.控制嚙齒動物是預防這種疾病的主要措施。滅鼠是為了切斷傳播途徑,滅鼠是為了消除傳染源。
2.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流行性出血熱。我國對流行性出血熱實行擴大免疫規劃措施,疫區人群應接種疫苗。
3.對患者要做到“三早壹早”:早發現、早休息、早治療、就近規範醫療機構治療。可以顯著降低死亡率。
出血熱的傳播途徑2出血熱的全稱是出血熱,是壹種傳染性出血性疾病。
首先,最早的出血熱患者會出現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等類似感冒的癥狀,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水腫、尿少等癥狀,容易與急性腎炎尿路感染相混淆。這是因為出血熱壹般有半個月左右的潛伏期。
此外,如果全身毛細血管受損,說明傳染性病毒已經進入體內並引起發熱,從而使患者進入發熱期。有些患者會非常怕冷,體溫可高達39至40度,持續壹周左右,身體會出現壹些中毒癥狀,如劇痛、腰痛、眼窩痛,甚至全身酸痛。有些重癥患者還會休克,血壓會下降。壹般發燒持續4到6天,他們的體溫會急劇下降,隨時有生命危險。
最近“吃草莓會得出血熱”的消息傳遍了朋友圈。
65438+2月18,記者采訪相關專家了解到,吃草莓與出血熱無關。
Xi交通大學第壹附屬醫院感染科副主任葉楓認為,出血熱與吃草莓無關,出血熱的傳染源是老鼠。“出血熱的傳播途徑可能是老鼠的排泄物,比如排便。當這些汙染物汙染了壹些物品,而這些物品沒有清洗就被人碰了,就有可能被感染。”葉楓說。
葉楓說:“預防出血熱的第壹件事是不要接觸老鼠,然後戴上口罩,清潔時勤洗手。這些日常措施是可以避免的。”
出血熱的傳播途徑3我們可以通過癥狀和檢查來排除自己是否感染了出血熱。
要排除出血熱,就要排除日常生活中沒有接觸過老鼠或老鼠分泌物,因為出血熱主要是因為接觸了被老鼠汙染的食物,甚至是老鼠咬傷引起的疾病。出血熱的典型臨床癥狀可以概括為三紅三痛,即頭痛、眼眶痛、腰痛。三紅是指面部潮紅、頸部潮紅、上胸部潮紅。
如果排除紅腫疼痛癥狀,暫時不考慮出血熱。最後要結合輔助檢查,如出血熱抗體陰性,或血液中未分離出漢坦病毒,才能排除出血熱。
出血熱的潛伏期通常約為5 ~ 56天。如果患者感染了出血熱,初期癥狀與感冒非常相似,會出現頭暈、發熱、全身酸痛等癥狀。然後就會出現出血的癥狀,情況嚴重的時候呼吸系統、胃腸系統、泌尿系統都會出現癥狀。患者可以到醫院進行C反應蛋白、血常規、病毒分離等途徑檢查,確診後及時治療。
出血熱很危險,感染後傳染性很強。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
出血熱疫苗用於預防出血熱,有很好的預防效果。註射疫苗可以避免感染出血熱。出血熱疫苗在很多地區是免費的,基礎免疫可以在1日和14日進行,半年後再打加強針。個別偏遠地區可能需要收費,各地區收費標準不完全壹致,壹般在6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