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族的日常主食主要是大米,除了大米之外,還有各種用大米做成的糕點,通常統稱為“糯米”。她經常吃的大米有三種:秈米、粳米、糯米。從粘性來說,糯米最粘,其次是粳米,秈米基本不粘,但秈米產量最多,秈米是畬族最常吃的大米。秈米也常用來做幹粉,就是把它磨成粉,和糯米揉在壹起蒸,然後用烘粉機擠成細絲,再蒸透。也可以幹燥保存很長時間。幹粉味道鮮美,適合怕油膩的人食用。秈米和壹些魚米可以磨成粉,蒸成各種餅。米粉調成糊狀,蒸成水餅。如加入紅糖,蒸熟,稱壹勺糖餅或紅餅;加入堿水,蒸煮,稱取黃餅;只要加鹽就叫白餅,統稱水餅。蒸熟後即可儲存。在糖餅表面加入芝麻和花生,幹硬存放,吃的時候再蒸軟。黃餅可以用灰堿水浸泡保存,食用時與其他菜肴、湯料同煮。粳米主要用來做年糕。制作年糕時,將糯米粉揉成團蒸熟,然後放入年糕擠壓機加壓。也可以選擇當地特有的灌木燒成灰,用水制成堿水,將魚和米浸泡在水中,脫水後倒入甑中,然後放入臼中搓成球,搓成500-1000克的長扁甑。也可以用酒炒軟食,只供旅遊和勞動用。涼了也不硬,隨時都可以吃。糯米多用於釀酒,制作糯米。用糯米做糍粑是先將糯米蒸熟,然後放入臼中,揉成月餅大小的餅。蘸上紅糖和芝麻粉,趁熱吃,又甜又軟。民間有句話叫“涼拌粽子熱香脆”,意思是湯圓只有熱的味道。除了大米,紅薯還是畬族農民的主食之壹。紅薯除了直接煮以外,大多是先切絲,用澱粉沖走,曬幹後存放在倉庫或桶裏,供年食用;還有紅薯先煮熟,切成條,曬幹成八成,長期保存。熟幹紅薯多作為幹糧,直接食用。有的民間將生紅薯切成片,放入開水中煮至八成熟,取出晾幹或曬幹,再用沙炸或油炸。他們經常在中國新年期間被吃並且用來招待客人。紅薯絲洗出來的澱粉過濾幾次,曬幹。壹小部分作為炒菜的幹澱粉,大部分作為粉絲。方法是將幹澱粉加水調成糊狀,放入蒸籠蒸熟,冷卻變硬,然後刨成絲,曬幹。粉條是畬族招待客人,制作小吃和菜肴的重要原料。
大多數畬族家庭喜歡吃熱菜。壹般家家都有火鍋做飯吃。除了常見的蔬菜,豆腐也是經常吃的。農民招待客人最常見的菜是“豆腐娘”,就是先把黃豆洗幹凈泡在水裏,然後用石磨(現在有的地方用電磨)磨成漿,再用溫火煮,配以輔料,非常好吃。還有用辣椒、蘿蔔、芋頭、鮮筍、生姜做成的泡菜,其中以腌姜最有特色。用於烹飪的竹筍有雷竹、麻竹、紫竹、石竹、牡丹、雷竹等十余種。竹筍幾乎是她家壹年四季的蔬菜。有壹種說法,壹年十二月八月無筍,用茭白代替。除了鮮筍,還可以做成筍幹長期保存。做筍幹時,先將鮮筍煮熟,撕成兩半,曬幹或煙熏。靜寧地區的畬族在制作筍幹時,先將鮮筍切片,用鹽和猛火炒熟,再用文火烘烤,裝入竹筒,用竹殼倒扣封口。民間稱這種筍幹為“拍筍”。最多的肉是豬肉,壹般用來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