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有哪些正宗的岐山肉末大料面?

有哪些正宗的岐山肉末大料面?

岐山臊子面

材料

五花肉1面(生)是主料。

輔料雞蛋、大蒜、胡蘿蔔、土豆、豆腐幹、木耳。

調料,色拉油,鹽,醋,蔥,姜,八角,幹辣椒粉,五香粉,十三香。

岐山臊子面的做法

首先,做壹個肉哨子

1.精選五花肉

2.洗凈魚皮,切成1cm見方的小塊。

3.在鍋裏放油。油熱時放入蔥絲、姜絲炒香,再放入肉片(最好先放肥肉,再炒肥肉至皮有光澤,油開始吐,再放入瘦肉炒)。

4.關小火,炒肉片。

5.翻炒至肉片變白,加入少許幹紅辣椒和八角翻炒。

6.加入幹辣椒面和五香粉翻炒均勻。

7.撒上適量的十三香調料。

8.適量的鹽(比平時炒菜稍微多壹點,因為蠍子比較鹹,容易保存。正宗的油炸肉末,至少半年不會變質。)繼續慢慢翻炒。

9.翻炒至肥肉吐油,各種香料的香味被充分激發出來。

10.把火調大,倒入醋(醋壹定要多!肉和醋的比例壹般是2:1,即壹斤肉和半斤醋的比例)

11.然後小火煨,蓋上鍋蓋,煮10分鐘左右,入味。

12.煮到湯汁濃稠,辣椒面和各種調料面的香氣和肉片的油香完全融為壹體,肉基本“裹”住了。(陜西人壹般把不瀝水炒肉、肉末的方法叫“蘭”)

就算臊子的肉做好了,也是塗了壹層厚厚的紅油,放在鼻子前壹聞,又酸又香。

顏色暗紅,辣椒和醋都滲到肉絲裏,讓肉絲又酸又油又辣又好吃!

第二,準備腌菜

幹菜,顧名思義,就是浮在面湯表面的蔬菜。岐山臊子面裏的浮菜也很有講究。基本上都是半成品或者容易熟的食材。妳可以直接把湯倒出來燙壹下。比如“煎雞蛋皮,還有剁碎的韭菜或者蒜苗”(秋冬用蒜苗,蒜苗比韭菜香)

13.煎雞蛋皮: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壹半量的溫開水,攪拌均勻,鍋裏放壹層薄薄的油(油壹定要少,油太多,蛋液會掛,會在鍋裏流動,廚房新手最好選擇不粘鍋)。

14.鍋微熱時,慢慢倒入蛋液(蛋液最好提前用篩子過濾,這樣不會有那麽多氣泡。有泡沫會怎樣?加熱時,表面會形成壹些孔洞。如何補救?用木鏟仔細刮就可以了)

15.轉動平底鍋,使蛋液均勻地塗在鍋底。

16.壹面剛剛凝固(怎麽判斷?輕輕搖壹下鍋,蛋皮可以動了,說明有壹面凝固了。)

17.攤雞蛋皮,薄而透光。

18.壹個半溫水的雞蛋,剛好可以煎三個這樣的蛋皮。

19.切成鉆石

20.蒜苗洗凈切碎備用。

第三,準備底菜

21.將胡蘿蔔切成小方塊(註意:是小片,不是方塊),將豆腐幹切成小方塊。

22.土豆也切成小薄片(註意:是小薄片,不是小方塊),木耳也撕成小塊(圖中蒜苗請忽略,因為屬於浮菜,不是底菜系列)。

23.炒底菜:鍋裏的油燒熱後,先放薯片。

24.加入豆腐幹。

25.加入胡蘿蔔片

26.加入2湯匙鹽。

27.攪拌均勻。

28.黑木耳

29.繼續翻炒

30.加入2勺岐山醋。

31.倒開水

32.把蔬菜焯水稍微煮壹下就行了。

33.菜熟了,加壹勺味精,撒上蒜苗。

34.底層準備好了

第四,嗆湯

往鍋裏多倒些油。油熱時,放入蔥姜絲,翻炒出香味,倒入醋(多),待鍋內醋燒開後加入開水。

五、澆湯

正宗的岐山肉末面是手工面,要搟得很薄,然後用大刀切成薄片。面條煮出來半透明,結實爽滑,就是人們常說的。也可以買現成的面條煮,買那種“兩寬”的細面條。魚面入碗(魚少面多湯)倒壹勺湯,壹勺底菜。倒入壹勺肉末和壹把蒜末,壹碗“酸辣香”岐山哨子面就做好了~ ~ ~

烹飪訣竅

好的肉哨子,底菜,酸湯,酸菜,最必備的面都是買現成的,賣面的人告訴他們要“二寬”的細面。

如果再折騰自己去卷面,太費時間了。那是借口。關鍵是技術不達標,搟不出這麽薄、透光、堅韌、爽口的面條。陜西媳婦是面食專家。單從這點來說,要成為壹個合格的陜西媳婦,肯定不止壹天兩天~ ~

1,基礎菜壹般有胡蘿蔔、鹵水豆腐(豆腐幹也可以)、土豆(蒜薹、豇豆、豆角,隨便妳)、木耳、黃花菜、蒜苗(也叫青蒜)、煎雞蛋皮。註意胡蘿蔔、土豆、蒜苗的切法。不要用刀砍它們。把它們切成很小的方形片。

2.岐山面對醋的要求是最嚴格的,正宗的岐山面壹定要有岐山醋。

3、湯也很有講究。上菜喝湯叫“澆湯”。所以“岐山臊子面”也叫“湯面”。面條做好了,在精致的小碗裏撈起來,把熱湯倒在上面。然後把碗裏倒的湯倒出來,重復壹兩次。這叫“套”。這樣會更美味。婆婆是這樣給女婿的,貴客也是這樣。

4.陜西人把沒有水的哨子肉的加工方法叫做“取蠍子”。用這種方法取出的蠍子,半年以上都不會破。

飲食常識

肉末面是西府的特產。西阜指關中平原西部,寶雞市轄區,核心區為岐山、扶風兩縣。岐山面要搟薄,能透光,但吃起來很韌很好吃。

壹碗看似普通的岐山面,制作精美,但總結起來卻有壹個“九字配方”,基本涵蓋了岐山哨子面的所有特點——即“酸、辣、香、細、硬、亮、炸、細、松。”

肉末面分為寬、窄、細七種花形。面食講究“薄、筋、光”,湯講究“煎、稀、脹”,味道自然是“酸、辣、香”。

下面逐壹解釋:

酸——用岐山醋,讓湯汁突出。

辣——用煎炸的油來炒辣面,讓湯又辣又鮮。

香臊子有壹種獨特的香味。

薄——指用手搟得很薄的面條。

筋面細而不喃喃。

面條像魚壹樣輕。

油炸——湯很燙。

瘦——每碗只吃壹口,面很少。壹般人要吃10多碗,小夥子能吃2、30碗。

王--湯裏放了很多油,妨礙了湯的熱。哪怕是冷了九天,也不容易讓它涼下來。

註意顏色——在菜上分紅(胡蘿蔔),黃色(黃花或煎雞蛋皮),白色(豆腐幹),黑色(木耳),綠色(韭菜或蒜苗)。

還有精致的菜肴——分別用蔬菜的不同部位,用“根、莖、葉、花、藻”五端。根要指胡蘿蔔,莖要指蒜苗,葉要指韭菜,花要指黃花菜和藻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