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菜“八仙過海作羅漢”,靈感來源於神話傳說。這是壹種海碗湯,有多種名貴菜肴,包括“菊花魚翅”、“秦皇龜骨”、“禦帶蝦”、“蝴蝶海參”以及鮑魚、火腿、蘆筍、雞肉等八種佳肴,與“八仙”相提並論。
雞胸肉剁成雞糊,放在碗底做羅漢錢,再在碗中央做羅漢雞,輔以濃稠的鮮湯。“八仙過海做羅漢”是壹道有很多寶貝的菜,有紅、白、黃、綠、黑。明亮、耀眼、奢華,向來以“此菜只應天上有,人可得幾次嘗”著稱。
它被視為孔子婚宴的第壹道菜。這道菜壹上來,歌劇就可以開始了,盛宴正式宣布。
當時雙方壹邊去歌劇院壹邊品嘗美食,真的很好吃。
孔子的家鄉在山東曲阜。孔子獨創的“孔府宴”融合了民間美食和宮廷風味,經過歷代孔府廚師的總結、改進和創新,最終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孔府美食。孔子壹生鉆研學問,同時對飲食也有獨到的見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食不厭精,食不厭細。”儒家美食重在選材嚴格,制作細致,但風格各異。據說今天發現並推出的孔府菜有200多種。只有“孔子婚宴”有冬、春、夏、秋四季,每壹道菜都有完全不同的設計,盡可能的有特色,滿足人們各種口味的味覺習慣。
自漢初至清末,歷代皇帝都曾前往曲阜的“盛宴公爵”府邸朝拜孔子。孔子淩駕於三公之上,享有極高的禮遇,絕非偶然。其實是從統治者自身利益考慮的,其中乾隆皇帝去過曲阜七次。每次來君臨,孔子都為接待他做了很多準備,飲食是最重要的壹部分。廚師們盡力推出許多新花樣。至於那些數不清的達官貴人、學者,他們更是渴望去孔府壹遊,他們渴望對美食贊不絕口。孔府宴的名菜已經遍布中國,成為中國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八仙過海作羅漢》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輔料-
雞胸肉300克,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活青蝦、火腿100克,蘆筍50克,白魚250克,紹興酒50克,雞湯、精鹽、姜片、味精適量,綠葉、熟豬油少許。
生產技能—
1.取雞胸肉150g,剁成雞糊,放壹部分在碗底,做羅漢錢。將白魚切成條狀,用力切開,夾入魚骨。
2.將剩下的雞胸肉切成長條。鮮蝦做成蝦圈。把魚翅和剩下的雞蓉做成菊花魚翅形狀。海參被做成蝴蝶形狀。鮑魚切片。將魚肚切片。放出來後選八個蘆筍。
3.以上食物用精鹽、味精、紹興酒調好味,籠蒸,取出分別放入磁壇,中間放羅漢雞,撒上火腿片、姜片、焯水綠葉,淋上煮好的雞湯和少許豬油。